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8

[科学观察] 水坝“撼动”地球:全球蓄水致两极偏移1.1米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13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一项新研究揭示,自1835年以来,全球建造的数千座水坝蓄水量惊人,导致地球两极发生偏移。科学家发现,这些水坝将大量水体重新分布于全球,改变了地壳相对于地幔(地球中间层)的相对位置。
地幔呈粘稠状态,地壳则像坚硬外壳,可在地幔上滑动。研究人员指出,地壳上水体的重量变化使地壳移动,进而影响地球两极的位置。“地球内部或表面的任何质量运动都会改变自转轴的方向,这一现象被称为‘真极移’,”研究团队在5月23日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的论文中写道。
此前研究已表明,人类活动引发的水体迁移会导致极移。例如,3月的一项研究预测,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快速融化可能使两极在本世纪末偏移27米。2023年研究还发现,1993至2010年间地下水开采导致极移80厘米。
这项新研究聚焦1835至2011年间全球6862座大坝的蓄水影响。研究利用现有大坝数据库,显示这些水坝的蓄水量足以填满两个大峡谷,并使全球海平面下降23毫米。研究发现,这些水坝导致地球两极在研究期间累计偏移1.1米。
“水坝蓄水不仅从海洋中抽走水量、降低全球海平面,还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配质量,”研究主要作者、哈佛大学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研究生娜塔莎·瓦伦西奇在声明中表示。
通过计算机建模,研究揭示了极移的两个阶段。1835至1954年,北美和欧洲大规模建坝使北极向东103度子午线(途经俄罗斯、蒙古和中国)移动20厘米。1954至2011年,东非和亚洲的大坝建设增加质量,导致北极向西117度子午线(贯穿北美西部和南太平洋)移动57厘米。极移路径呈摇摆曲线,总偏移未超过1.1米。
瓦伦西奇表示,尽管极移对地球进程的影响较小,但水坝对海平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两极偏移约1米,不会引发新冰河时代,但对海平面影响显著。”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12至17厘米,其中约四分之一的水被水坝拦截。她强调:“水坝的蓄水效应需纳入海平面上升预测,因为其影响可能相当显著。”
在朋友圈分享这个故事;关注『跟着大事跑的人』,每天了解全球热点!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13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块移动形成的高山又将两极偏移了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7-13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会两极融冰说是海平面上升,,水坝蓄水又说是海平面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13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偏移1.1米,前几天还说是过度开发地下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13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两极发生偏移于修建水库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主因是人类疯狂的采挖地球矿产资源造成的地质塌陷而形成的地质位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13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会下降,一会升高,你自己都搞不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13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尽是胡说八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渐入佳境
  • 打卡总天数:46
发表于 2025-7-14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版区有您更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228
发表于 2025-7-14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8 10:55 , Processed in 0.21966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