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回复: 20

[汽车资讯] 全球汽车未来已被日本“锁死”,氢能技术垄断已成定局?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全球氢能汽车近日遭遇重大挫折!终极零排放的未来汽车之路变得更加艰难。

本田宣布推迟日本栃木县下一代燃料电池模块工厂的建设和产能计划,并退出日本经济产业省(
METI
)主导的“
绿色转型(
GX
)供应链构建支持项目”,该工厂原计划于
2027
财年正式投产,年产能
3
万套。

然而,本田和丰田
2
月份刚刚发布了新一代燃料电池技术,包括
2026
年量产的丰田第三代
FC
系统,以及本田基于与通用汽车(
GM
)共同研发的燃料电池技术,独立研发出新一代技术,计划
2027
年量产。

虽然氢能汽车还只是遥远的未来,但日本汽车正在以遥遥领先的优势,率先掌控了全球汽车的未来。

百年汽车工业诞生了大众、福特和通用等跨国车企,日韩汽车的崛起成为燃油车没落的标志,而中国汽车的崛起更是加速了燃油车的灭亡。

比亚迪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小米
YU7
一小时内收获
28.9
万辆订单,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一路狂飙,也开始席卷全球市场。

然而,奥迪、奔驰和大众等跨国车企开始给新能源汽车降温,重启燃油车研发,延长燃油车停产禁售期限,它们看到了纯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普及的局限,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之路却也被日本汽车堵死。

放眼全球能源和汽车市场的不均衡发展态势,氢能汽车才是取代燃油车的终极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更像是这两个时代之间的跳板。

氢能汽车不仅仅只有大家熟悉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比如丰田、现代和宝马的相关量产车型,它还有丰田正在研发的氢气发动机,以及本田推出的
CR-V e:FCEV
氢燃料电池插电混动汽车。

无论是专利数、量产技术和销量,以丰田和本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在全球氢能汽车市场遥遥领先,丰田氢燃料电池技术更是已经在全球展开规模合作,包括宝马、一汽和广汽等车企。

丰田氢燃料电池轿车——
MIRAI
2014
年上市以来,在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超过
28000
辆,而第二代
MIRAI
已经在北美、欧洲和中国等重要市场上市销售, 第三代车型将于
2026
年正式亮相。

与乘用车市场的步履蹒跚不同,氢能汽车开始在商用车市场加速商用化普及,并且正在成为主流的新能源动力。

丰田氢燃料电池技术已经率先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展开布局:与亿华通合作的华丰燃料电池(
FCTS
)及联合燃料电池(
FCRD
)一期工厂
2024
年正式投产,年产能
10000
套;与蜀道集团合资的氢能科技,将投资
10
亿元建设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线,初期年产能
5000
套。

丰田于
2025
2
月发布的第三代氢燃料电池技术,实现小型化、耐久性提升
2
倍、效能和续航里程提升
1.2
倍、制造成本更低,将同步适配乘用车、通用装备(发电机、铁路和船舶等)以及大型商用车,年内就会在全球市场上市。

在赢得油电混动汽车的垄断优势后,丰田如今正在全球市场构建氢能汽车技术和市场的先发优势,氢能汽车会不会再次重现丰田一家独大的局面?

本田氢能汽车在中国市场知名度不高,却早已在北美市场与通用汽车(
GM
)达成了合作,实现了新一代燃料电池系统的北美本土化生产,
CR-V e:FCEV
就是双方合作的首发车型。其独立研发的新一代氢燃料电池技术也将实现与丰田第三代
FC
技术的同等水平。

现代起亚集团、东风集团、广汽集团和长城汽车也在氢能汽车展开了布局,广汽集团也发布了
AION LX Fuel Cell
和传祺
E9
氢混版,而东风日产旗下的启辰品牌早在
2023
年就推出了大
V
氢境氢能车,并在广州市花都区展开示范运营。

全国首批氢能源示范城市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广东(佛山牵头)、河南(郑州牵头)、河北(张家口牵头),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多座城市,形成
“3+2”
示范格局。

以商用车为主要市场,中国氢燃料电池车的普及推广正在悄然加速,到
2024
年底累计推广超过
28000
辆,预计
2035
年将突破
100
万辆。

从制氢技术和成本,到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效能和成本,再到氢能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氢能汽车要走向全面普及还有更多的难关要过,尤其在乘用车市场如今也仅有丰田
MIRAI
、现代
Nexo
和本田
CR-V e:FCEV
等少数车型在售。

虽然本田宣布延迟日本氢燃料电池工厂建设,并减少相关产能,但丰田却加速在这一终极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或许我们在
2026
年就能看到其第二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市场,以丰田和本田为首的日本汽车已经形成了实质性的全球垄断壁垒,这一优势将在氢能汽车全球加速普及的过程中愈发明显。

在与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的拉锯战中,氢燃料电池汽车依旧遥遥落后,虽然日本汽车已经站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制高点上,相信中国汽车在
2026
年就会迎头赶上,加入这一场汽车未来的争夺战。

以上全文,感谢阅读,还请一键三连。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电汽车最终的走向是核能电池,一个不需要充电的车,也不需要加燃料的车,所以与该文中的跳板一词完全不符。请注意用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化时代一定向电气化时代转变,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电气化,掌握低成本电能才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事未可知,未来的事情要未来去解决,你能预料未来,你就是世界首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中国能做氢能电厂,是不是等于直接跳过汽车的氢能技术?毕竟在市区等人员密集区域建设储氢的很危险,氢能电厂集中处理安全性高,而且效率也高,最后依然还是用的电池车!氢气这东西啥都好,就是爆炸上下限太宽!极其危险!氢气爆炸可比电池着火可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7-2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被忽悠啦,氢能最大的问题是前端制氢成本居高不下,氢气储运的成本也低不下来。以现在的技术条件,在低油价时代应用氢能只能靠补贴,这就是它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想普及先把制氢和储运成本打下来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这种技术格局,那注定欧美中不会推广,光日本这点地方普及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搞不动,制氢需要巨大的低费用电量,这只有中国能大量提供,至于技术,对中国来说也不是大问题,关键是这技术存在巨大安全问题,不解决的话,大规模量产无市场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氢能储运、充注都十分危险,丰田申请了大部分专利,限制到美国都不愿意用,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得不到普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燃烧,不爆炸的汽车才是终极好汽车。汽油车不行,锂电车不行,氢能车一样不行。固态电池据说可以,但没量产没实际应用上路前也得打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5 16:36 , Processed in 0.22453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