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qqwa1234

[汽车资讯] 全球汽车未来已被日本“锁死”,氢能技术垄断已成定局?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还记得那个青年汽车 庞青年。印象中是要大搞氢能源汽车的,后来没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这么多人吹氢能源,不还是发电吗?所以成本不可比发电厂的成本低,过两年固态上车,看还能怎么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氢能的好处是将风光发电直接制氢,解决了发电与充电时间无法匹配的问题,而且没有电池污染。氢能完备后必将迎来重大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氢能源和电池能源都是将来方向。我们核聚变马上成功,这两个方向都可以。但是电池存在污染,氢能源更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终极新能源”啊,核聚变才是终极新能源!中国发展电车,本来就是因为日本氢能发展早、专利权大,我们起步晚只能另辟一条赛道。日本垄断了氢能源专利,无奈自身市场太小,所以这么多年进步也很缓慢。而我们发展电动车,国家政策支持,市场又大,所以这些年发展迅猛。但我们也在努力发展氢能源,几头并进。有强大的市场支撑,产业才能成型、发展、壮大。以后中日可以合作、分享,如果日本一味保守、垄断技术,我们,包括美国、欧洲,都可能通过关税手段遏制其产能扩张。所以说,中国的大市场是全世界眼红的肥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汽车整来整去都是用电,氢能可比电池还危险,电池烧起来可控,这氢气爆炸可是一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核电配套的是机器人,非承载人的无人驾驶的车辆、飞行器,人尽量减少辐射的风险,未来动力百花齐放,实用为王,科技可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观点有几点不对,第一:全球氢燃料电池专利数量中国第一(占比43%),日本第二(占比22%),美国第三(占比14%),日本氢能源技术储备并不领先,第二:这种重资产重资源型产业,没有中美欧盟参与,日本的产业根本没办法铺开,也就没办法大规模落地,也就没办法形成规模效应,也就没办法低价走进普通老百姓生活。第三:曾经日本氢能源技术确实独占全球,当时的视角看是实现了技术垄断,但是中美的新能源革命都没有选择氢能,而是选择了锂电池路线,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让日本自己玩自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的路只有电动汽车,没有第二个,不用你担心,电动车未来可期,如果所有电动车里程达到 1000 公里以上传统车基本死刑了!走着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2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氢能源只是在特定场所作为副产品产生的氢才能低成本使用,要是说专门单独制氢就要电解水,然后再用氢再发电,然后危险的运输条件,巨大的安全隐患,这些都无法解决,所以大规模商用无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6 16:27 , Processed in 0.26086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