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回复: 20

[心情点滴] “文科无用”的争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6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两年来,伴随经济结构调整,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阶段性下降,尤其在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外语无用”的论调甚嚣尘上。在诸多网络平台和自媒体中,早有人断言外语学习的时代已经结束。
这股否定潮流并未止步于外语,而是逐渐扩展为对整个文科领域的质疑。有人称,人工智能的崛起终将取代文科专业的存在价值。提出此类观点者,并不局限于外部批评者,部分高校内部人士,甚至某些知名学者,也表达出相似的忧虑。与此同时,个别高校对文科专业的调整,更在无形中加剧了社会舆论对“文科无用”的认同,导致一些文科专业在招生与发展上陷入困境。
这种“文科无用论”正在产生深远的连锁反应,不仅加剧了公众对文科的误解,也动摇了社会对整个学科群体的信心,它既看不见文科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深层价值,也无视文科在文化传承、社会治理与思想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当然,这种误解也暴露了文科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有必要正本清源,澄清偏见,强化公众对文科的认识深度,并推动社会对文理关系的更深理解。
对“文科无用”的贬斥,有时甚至因某些学者提出的文科的“无用之用”而进一步强化——这类论述虽意图为文科辩护,却未能真正阐明文科在社会发展中的实质性作用。必须指出,所谓的文科学习并不只是学习或记忆某一类固定知识的行为,更是探索领域知识的自我发展和能力培养行为,当然这种界定也同样适用于理科,理科和工科也不应该只是培养技能的学科。
这一点在一些卓越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那里,已经得到了确认。比如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和怀特海都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给学生固定的知识或者某种事实,而是教会他们学会辨别和质疑。换句话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靠什么激发呢?这尤其依赖于具备卓越思想与教学艺术的教师。然而,思想的贫乏是目前我国文科专业发展的最大弊病。这种病在个别文科专业那里已经达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文科被轻视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高校中对专业边界的严格管制。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极为谨慎,倾向于选择那些被社会普遍认为“有用”的领域。从根本上说,这种现象根植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功利主义传统——习惯于以眼前可见的“效用”作为判断标准。然而这种“效用”既因人而异,也随环境变迁,最终往往沦为视野局限下的主观判断。在我读高中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是一个考上中专即包分配的年代,那时候我们那里的人们对报考师范和医学专业都深恶痛绝,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老师都会善意地提醒自己的学生不要报考师范和医学专业。然而30年后的今天,能够成为一名老师或者医生已经是很多年轻学生的梦想。这个案例说明,我们基于当下所作的判断,未来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
因此,我们选报学科专业所依赖的“有用”,往往是靠不住的,因为我们的眼界,尤其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往往受到自身条件和时代背景的限制。相比之下,英美教育体制中学生多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其教育系统对专业边界的管制也相对宽松,体现出相当的包容性。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原本学习飞机发动机制造的维特根斯坦转攻哲学,成为影响世界的思想家;学习数学的乔姆斯基后来成为著名语言学家;研究心理学与学习理论的杰弗里·辛顿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图灵奖得主。这些案例表明,文理之间的僵化分科及其所衍生的鄙视链,严重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助推这一链条形成的,不仅有社会大众,甚至也包括部分高校教师与知识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
深究这种体制习俗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主要是由于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在很大程度上继续了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即文理之间的僵化区分和对理工科功用的过分强调。遗憾的是,这种强调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无论是文科理科,还是被认为更有用的工科都是这个世界表征的不同方面,缺乏任何一个维度,都会影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或者简化一些来说,理科是对这个世界物质领域探索的“尝试”,注意我这里的用词是“尝试”,而不是一劳永逸的“成功”。霍金发现宇宙的“黑洞”,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宇称不守恒”,都被认为是对科学的重要贡献。这种贡献不是因为他们改变了宇宙,而是因为他们的发现增进了人们对宇宙的理解,至于后来人们也许利用这种发现制造各种功利性的工具或产品,则另当别论。正如诺贝尔因炸药被用于战争而懊悔,转而设立和平奖以促进人类和谐;原子弹的缔造者奥本海默亦在后期陷入深刻的伦理困境。
举上述这些例子,我是想说明,科学的发现和科学的具体应用是两回事。而在现实中,尤其在以讲究功利主义为传统的中国,我们往往将其混为一谈,其所引起的误导,于教育、于科学,危害实在很大。
前面,我们说理科是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而文科的学术或研究则可被认为是对人类社会、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所产生的发现对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其他方面,以及理解这个世界的全面性至关重要。因此,文科也需要同样优秀的人才来支撑这些领域的发展。
然而现实是,在当前的学科鄙视链与僵硬的分科体系下,选择文科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因理科成绩不佳而“被迫”转入,其因理科弱势所形成的自卑心理,有时也会抑制他们在文科学习中的热情与探索动力——因为文科探索同样需要尊重事实、注重逻辑与推理。这也正是部分网络评论所谓“不是文科无用,而是学文科的人无用”的由来。在这种环境下,生源质量的问题又反过来影响对文科价值的终极判断。
人类科学的发展最终还要依靠优秀的人才支撑。我想,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没有人会说维特根斯坦所从事的哲学是无用的,因为他的“语言游戏”理论深刻影响了人机交互与编程语言设计,其《逻辑哲学论》也为计算机科学奠定了逻辑与语言哲学的基础,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社会精神乃至商业活动的认知方式。
除了西方哲学家,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下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卓越科学家是如何看待所谓文理分界的,在这方面,钱学森即为典范。钱老提出了“我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拔尖人才”的问题,引起了当时教育界和科学界的热烈讨论,这后来被称为“钱学森之问”。而“文理交融”就是他对这一世纪之问所开出的核心“药方”。钱学森明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办大学要有科技创新和文化艺术两个方向。理工科的学生要懂些文学艺术,特别是音乐,而文科的学生也要懂些科学技术。这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钱老的这种思想,不是突发奇想,他的想法是基于自己早年在美国求学时接受教育的经历。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与学术助手和科研同仁的多次谈话中,钱老就频繁提到“大成智慧学”的构想。他认为,要应对复杂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必须打通学科界限,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他强调,创新的思想往往诞生于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点上。1991年,在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仪式上,钱老特别感谢了其夫人蒋英,坦言“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的。正是夫人给我介绍的这些艺术中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加深了我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用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这段话是他对文理交融价值最个人化,也最具说服力的阐释。这种论述代表了钱老晚年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和总结性思考。
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钱老竟然想让理工科学生学习文学艺术,甚至音乐。这对今天那些持“文科无用”论的理工科背景管理者和学者而言,或许无法理解。由此可见钱老作为一名卓越科学家所具有的异于常人的远见卓识。无独有偶,美国东北俄亥俄大学医学院(Northeastern Ohio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每年举办以诗人医生William Carlos Williams命名的英语诗歌比赛(该赛事已推广至全美医学生)。这样的比赛,若从是否对医学“有用”的视角审视,真是无法让人理解。
笔者曾亲见一所大学的外国语学院,有商务英语专业班级的学生,投诉教授他们英语诗歌的一位女性老师,其投诉的理由就是他们学的是商务英语专业,而诗歌对他们来说是“没有用的”。由此可见,若教育完全被世俗的“有用”逻辑所主导,甚至由学生基于此类理由胁迫教学发展的方向,其后果着实令人忧虑。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关于文理分立的争议与“文科无用”的看法,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更与我们的教育体制、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密切相关。而价值观本身,又深受教育体制与文化传统等上层建筑的塑造。因篇幅所限,本文未展开历史文化维度的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社会与学界以“无用/有用”的二元对立来界定文理学科,不仅是简单粗暴的,更是极不负责任的——其所造成的深远危害,届时我们的肉身可能就会感受到符号化社会所遭受的创伤。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张道振
责编 辛省志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6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科极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6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文科的人,大多数其实并没有文科的天赋。属于理科学不明白而被迫学了文科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6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科归纳总结过去,理科开拓创新未来。理科是躯壳是血肉,文科是灵魂。没有灵魂的肉身犹如行尸走肉,没有肉身的灵魂那叫孤魂野鬼。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不是文科没用,而是现行文科教育,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6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高考文理分科,学生学的都太卷太累了,哪有时间学的又文又理,对于学生而言现在是能少学少考一门课都是最好的。从早学到深夜,还考虑什么不焦虑死就算不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6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文科无用”,是“文科”太多了,乱办大学,乱扩招,导致“文科”毕业生数量,超过社会需求。冷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6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说的非常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11-26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手机也不挣钱,有啥用,你怎么好看呢,文科没用你觉的学个技术最有用,能挣钱就完了?这是利益的心理,什么都是有用才最好,功利心理。德智体美劳都好,才是完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6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高中93-96年,师范和医学都是热门。从我上大学到我儿子上大学,选课非常自由,文理兼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6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科有没有用可以去看看大学辅导员招聘,都是清北的文科硕士博士。如果真有用也不用去当辅导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8 10:21 , Processed in 0.24272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