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回复: 3

[科学观察] 脑科学告诉你:过度“坚持”和“坚毅”会损害大脑健康,造成认知下降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0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对许多人来说,坚毅——对长期目标的坚持和热情——是一种美德。它也是克服挑战、取得成功和保持韧性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坚毅与目标达成、心理健康改善和生活满意度提升息息相关。


然而,尽管传统观念将这种心理上的坚持与幸福感等同起来,但大脑研究开始表明,在逆境中鼓起勇气也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的群体而言。


作为一名研究大脑健康的行为科学家,我使用大脑活动监测等技术来检测风险因素和认知衰退的早期迹象。我的研究以及其他工作开始发现,坚持不懈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实际上会损害大脑健康。


坚毅、积极应对与大脑健康的悖论


坚毅已成为心理学的核心理念。研究人员主要关注其积极特征,将其描述为一种帮助人们努力工作、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即使在困境中也不断尝试的品质。积极应对是一个类似的概念,其定义为直接解决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研究表明,积极应对与降低压力、改善健康和增强掌控感相关。


1.webp



坚毅和积极应对等特质是用于管理压力的策略,传统上被视为幸福感的保护因素。


但坚毅也可能伴随着风险,导致大脑健康状况不佳。不妨看一下流行病学家谢尔曼·詹姆斯(Sherman James)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约翰·亨利主义”(John Henryism)概念。


约翰·亨利主义是一种应对策略,其特点是持续不断地、高强度地应对慢性压力,尤其是在边缘群体中。它以传奇的非裔美国民间英雄约翰·亨利的名字命名,他在与蒸汽钻的比赛中拼尽全力。在民间故事中,约翰·亨利的例子展现了人们如何长期高强度地应对困境,而这往往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詹姆斯用这个民间故事来象征克服结构性和系统性障碍的不懈努力。


例如,想象一下,一个40岁出头的人,为了养家糊口,同时从事两份体力劳动。他们相信不懈的努力才是通往稳定的唯一途径,尽管他们长期处于疲劳和疼痛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持续的压力可能会导致高血压、中风和抑郁症——所有这些都与认知能力下降有关。


约翰·亨利主义与负面健康后果有关,包括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早期死亡的风险。它也与大脑健康状况不佳的风险有关。


毅力与认知障碍风险


我和同事最近的研究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高强度的应对方式,例如长期过度坚持不懈,会导致神经认知功能受损。持续处于压力之下,本质上会使大脑的某些部位过度劳累。这种损伤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累积,使大脑学习新事物、记忆信息和保持敏锐变得更加困难。


在我们于20251月发表的研究中,我们邀请了158名男性参与一项在线调查。该调查通过询问参与者对“无论我开始做什么,我都会完成”等陈述的认同程度来衡量他们的毅力。调查还要求参与者报告他们经历记忆丧失和思维混乱的频率,并对这些情况是否正在变得更加频繁进行排序。


我们发现,尽管毅力水平较高的男性有着强烈的坚持不懈的动力,但他们报告的认知困难更为严重,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和精神疲劳。虽然我们的研究无法确定毅力是否导致了这些困难,但它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持续的、高强度的应对方式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导致认知成本的下降。


我们在研究中观察到的毅力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叫做“非稳态负荷”(allostatic load)的概念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所谓非稳态负荷,是指身体因应对压力而逐渐积累的损耗。


我认为,那些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逆境的人可能会更强烈地感受到非稳态负荷。他们持续的应对方式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剧生理压力,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提前发生。这一解释与先前的研究一致,这些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会加速认知能力下降,并对记忆力和执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频繁面对歧视、经济挑战以及医疗保健服务匮乏等压力,并保持高度的毅力,可能会促使人们在没有充分恢复的情况下继续应对这些挑战。这会导致慢性压力,损害大脑健康。






持续不断地付出精神和情感上的努力而得不到缓解,也可能导致认知超负荷,削弱人们维持心理韧性的能力。这种负担会加速大脑衰老,并增加认知衰退的风险。


与偶尔为了赶截止日期或完成一个艰巨项目而产生的压力不同,这种过度劳累更像是每天醒来就已经筋疲力尽,却还要兼顾多项工作、经济压力和家庭责任,几乎没有休息或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持续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削弱大脑恢复和保持清醒的能力,即使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韧性。


重新思考毅力


研究人员开始对毅力有了更细致的理解,对“毅力总是有益的”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这种观点也重新定义了“面对逆境的力量”的概念。


在这个更现实的定义中,毅力可以包括自我关爱和休息。知道何时休息或优先考虑自我关爱,是面对挑战时保持认知健康的实用策略。


此外,冥想、深呼吸和引导式放松等练习有助于调节应激反应,减轻认知压力。除了个人韧性之外,依靠社会支持和有意义的联系对长期大脑健康也同样重要。


About the author:

Darlingtina Esiaka,Assistant Professor of Behavior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Kentucky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0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度坚毅伤大脑,适时休息才是真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0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卖什么产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622
发表于 2025-11-20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0 13:51 , Processed in 0.14851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