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回复: 10

[汽车资讯] 都快2026年了,为什么还有40%的人信不过电车?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7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车亮

 


刚过去的10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销售了22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含纯电插混)约132万辆,占比60%。这几乎是新能源车今年能达到的最高市占率了。记得前年去年,还有不少人预测,纯燃油车的市占率到2025年最多20%-30%。


为什么电车每公里的电耗成本只有几分钱了,电车的智能化已经遥遥领先了,就算充电不方便,电混车也可以当油车开,像有些品牌吹嘘自己亏电油耗只有两升多,也比油车省的多。按说电车各方面都已全面碾压油车了,那么,为什么有40%的人到今天还在坚持买油车?


1.webp




除了油车本身价格不断下探,性价比不断提升,以及本身智能化水平也在飞速进化之外。要我说,根源在于很多人对电车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一方面是本身产品和技术的先天缺陷,另一方面,是新能源车企特别是某些新势力,急功近利,拉踩对手、小字游戏、虚报订单、漠视原则,把汽车行业的风气搞得一塌糊涂,让很多潜在用户对电车失去信心所致。
 
总结一下,电车有三大原罪。
 
原罪一:拉踩对手,带坏风气。一个成立三五年的车企,做出来的产品就可以全面碾压各种超级豪车,在各种参数堆积的刁钻视角审视下,可以将百万级千万级的汽车工业精华,贬得体无完肤。至于发布会嘲讽对手阴阳怪气那更是比比皆是,甚至私底下照着抄,明面上还要踩。不拉踩,就不会营销,就不会好好说话,这是新能源车圈最大的恶习。如此上行下效,带来舆论风气恶化,用户群体坍塌与互相攻讦,更是车圈近几年一大胜景。某些车企一边享受碾压对手的流量快感,一边哭诉批评监督是“被友商黑惨了”,一边享受豢养粉丝的前呼后拥,一边痛斥黑公关黑水军黑流量,如此矛盾对立的“左右互搏”每天都在上演。产品好不好,人心自有一杆秤,如此玩弄人心于股掌之上,算是新能源时代一大奇观。至于小字游戏、虚报订单、销量周榜,那更是新能源时代的独特创造。历史上有个法王路易十五说过,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作为一个汽车媒体人,愈发感受到这几年汽车圈,弥漫着一种浮躁、亢奋、癫狂的气氛,充斥着一种我只要眼前KPI、哪管他日后洪水滔天的肆无忌惮。


2.webp




原罪二:无底线压缩开发周期。油车时代一款车从产品立项到最终上市,开发周期一般4-5年,各种仿真、台架、道路测试做完,把bug消灭完才上市,一般卖个5-8年,每年做个小升级。供应商、主机厂都是长线合作,都有合理利润,大家都能保质保量,健康发展。到了电车时代,一款车从立项到上市,最多两到三年,最快的甚至不到一年。这么短的周期,自家员工和供应商一起没日没夜赶进度不说,为降低BOM成本,还以年为单位逼着供应商降价,不降价就换二供三供,从内到外怨声载道。厨子心情差压力大,做出来的菜能好吃吗?更关键是时间短,道路测试肯定做不完,只能做做台架测试,如果相同平台、结构近似的两款车,前车做过了,后面的车可能根本连台架都不做了,按照经验估计没什么问题就能上市。把汽车这个人命关天的东西,做成电子快消品,边卖边测,边测边改,边改边卖,这是电车时代最大的发明创造。美其名曰重视用户反馈,美其名曰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发现bug怎么办呢?能混就混,不能混就偷偷OTA吧。甚至今年2月,逼得质检总局和工信部联合发文,强制规定车企OTA必须上报,达到召回条件必须公开召回。小米11万辆召回不就这么来的吗?
 
再例如最近的MEGA上海街头无碰撞自燃,原因初步查明是防冻液腐蚀了液冷板,漏进了电池包引起电池短路。但蹊跷在于,防冻液的耐腐蚀性,是行业最最基本的要求,麒麟5C电池又是号称行业最领先的电池技术。如同一个博士生,犯了一个幼儿园级别的错误。这背后的纠葛经纬就非常耐人寻味了。但归根到底,还是可以归结到,开发周期不够,测试验证没有做到位。另外,出事的车属于2024年批次,2025年产的MEGA,官方就换掉了这批防冻液,可见车企对这个安全隐患其实心知肚明。明知有问题,不出事的时候就装聋作哑,出了事又是道歉又是召回。这样的价值观,尽管公开声明里一再强调安全大于天,但又如何能让用户真正放心?


3.webp




原罪三:电车本身依然有无法克服的技术缺陷。比如,电车的自燃。除了碰撞针刺和火烧,电车仍无法解决的的最大风险是高压快充下,电池过充导致的析锂,以及热管理失当造成的短路(例如BMS失效、或者防冻液泄露等等)。而同时,新能源车企又在极力推广各种高压快充,宣传“让充电和加油一样快”,消灭里程焦虑。对快充的风险则避而不谈。明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电池新国标,很多人说电车不会再自燃了。错了,新国标仍然是允许电车自燃的,它只是规定了从系统发出热事件报警到有烟气进入乘员舱,至少要留出5分钟时间。也就是说,给你留了至少5分钟的逃生窗口期。先不说一辆车设计试验标准满足5分钟,实际批量生产能不能百分百达到。就说给你5分钟逃生,要是后排坐着小孩和老人,那是要全家人反应足够快、动作够麻利才行。这样的安全风险,甚至还是在符合国标的设计标准之内,油车时代有过吗?油车也会自燃,甚至可能自燃比例不比电车低。但油车的国标和企标设计,从燃油系统密封性、电气安全、材料阻燃性等多方面构建了严密的自燃防护体系,即使自燃,也足以留出充足的逃生时间,油车也从未有任何国标、行标、企标,强制规定过最短的逃生窗口期,这就是油车和电车在安全设计上的根本区别。


驾值观



最后,并不是否认电车。我认为每个人买车的理由、使用环境都不同,油车和电车不管哪种,只要符合你的需求,让你用着安全、舒适、开心,就是好车。我自己家里就是一辆油车、一辆电车换着开。而且不能否认国产新能源的努力,确实让我们仅用了十几年时间,就走在了全世界前列,引领了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但反过来看,政策太鼓励太宽松了,加上国家基建给力,加上我们缺少欧美的集体诉讼制度,让整个行业发展的太快太顺了。骄纵之下,让一些新能源车企不仅口无遮拦,而且做事肆无忌惮。


纵观历史,车企事关安全的重大技术进步,不是资本家良心发现,大都是一个个惨祸和官司,在法律制约和行业标准下,不断倒逼出来的,靠不断强化防范意识、提高开发评测标准换来的。刚刚发展了十几年的新能源车,同样逃不过这个周期(就像MEGA经历了这次街头无碰撞自燃,理想也会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评测体系一样)。相比而言,油车时代形成的开发流程、质量验证,基本都是从合资车企那一套传下来的,是国标+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海外标准组成的一套综合评价体系,都是几十年上百年踩过无数坑、吃过无数官司、收集了无数数据,积累下来形成的。这个历史阶段,电车一样要走。
 
不管电车怎么发展,油车凭这种先天的积累,凭它踩过的坑多,它的安全可靠就是先天要比电车,更让人放心。传统车企造的油车,基于从合资车企沿袭的开发评测体系,做事的底线总是要更高一些。尽管电车给予的情绪和功能价值往往更高,但车的本质还是一个追求安全可靠省心耐用的出行工具。
 
我想,这就是依然有很多人不相信电车、坚持选油车的原因。


4.png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8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为什么,我保证我和我家人不会看电车一眼,更不会购买,只对油车有兴趣,以后的每一辆车也只会是油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8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这个话题之前应该先看看社会上、市场上、现实中电车的所有表现!市场和现实反馈的才是最真实的!看完结果原因自然就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8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到位,奸商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8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不生产燃油车了,也不考虑电动玩具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8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年底很快就达到还剩10%的目标了,若不是限牌和出租车强制使用电动四轮车,还会有多少人会买电车,作者没事最好到大城市车多的主干道和大的小区停车场去统计一下,看看绿牌车有多少不就明白了,30%都不会超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8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人,时代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8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开车五十余年,目睹无数交通事故,但全车烧毁事故近年频发,实属不该,人命只一条,没必要涉险试险,交通毕竟不是探险,安全系数是首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不关注电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8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清醒的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4 17:21 , Processed in 0.30905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