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 | 王立广
编辑 | 刘鹏
“不生产数据,只是数据的搬运工”,这是一门好生意吗?商业数据服务商企查查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是一门毛利率高达90%的生意。
10月10日,企查查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拟融资金额15亿元,这家成立11年的商业查询头部玩家正式向 A 股主板发起冲击。此前2024年9月,启信宝母公司合合信息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商业查询第一股,企查查如果能顺利上市,A股将再添一家“查查”类企业。
企查查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主要是对海量互联网数据源的商业大数据进行收集、清洗、标注、挖掘和分析,然后形成主要面向个人用户(C端)的会员类产品,和主要面向企业级用户(B端)的专业版、数据接口服务等产品或服务。其中C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超过75%,是企查查的核心收入来源。
招股书显示,企查查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5亿元,净利润1.72亿元,除了营收和净利润表现不俗之外,企查查更引人关注的是其超高的毛利率,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企查查主营业务毛利率高达 90.73%,而同期贵州茅台的毛利率为91.30%,企查查盈利能力堪比茅台。
在超高的毛利率下,企查查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企查查货币资金1.21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5.95亿元,而其交易性金融资产均为到期日期在12个月以内的结构性存款及银行理财产品,这意味着企查查现金储备超过17亿元。
一家手握17亿现金储备的公司为何仍要通过IPO募资15亿元,除在招股书披露的募资必要性之外,给万得信息、兴富数智等一路陪跑的资本提供重要退出渠道或许也是上市关键原因之一。而在企业信息查询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企查查还面临付费用户增长放缓、诉讼缠身与信息合规等多重挑战。
手握17亿现金储备仍要IPO 募集资金过半投向招人、购房
企查查的盈利能力表现亮眼,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企查查营业收入分别为5.18亿元、6.18亿元、7.08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90亿元、2.59亿元、3.17亿元。在最新的2025年上半年,企查查营业收入3.75亿元,净利润1.72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稳步增长,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6.89%。
来源:企查查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作为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企查查不生产原始数据,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公开数据进行采集、清洗、整合和加工。这种"不生产数据,只是数据的搬运工"的模式,使得其成本结构中主要的支出是技术研发、销售费用等,一旦平台建设完成,后续服务的边际成本极低,这种商业模式带来了企查查超高的毛利率。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企查查主营业务毛利率高达90.73%,其竞争对手合合信息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86.29%。企查查毛利率与同期贵州茅台91.3%的毛利率几乎持平,而在2022年至2024年,企查查毛利率分别为87.24%、88.51%、88.81%,在 A 股市场中,能达到如此毛利率水平的企业屈指可数。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企查查货币资金为1.21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达15.95亿元,这些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投向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两者合计17.16亿元,而公司资产总额为20.89亿元,这意味着现金储备占总资产比例高达82.14%。其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总计2.65亿元,其中2.50亿是预收会员费,无需支付利息成本。从资产负债表看,企查查现金流可谓相当充裕。
然而就在资金如此充裕的情况下,企查查仍计划通过IPO募资15亿元,融资金额与其当前现金储备相当,关于此次募资的必要性,企查查称,从公司战略角度看,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将对企查查VIP、SVIP 产品、数据接口、企查查专业版等产品进行产品能力提升,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但深入分析其募集资金投向的四个项目,拟募资的15亿元中有6.02亿元用于“人员投入”,占比高达40%,其中 C 端商业大数据产品研发升级项目人员投入3.08亿元,占该项目募资的67.25%,另外企查查多维大数据库升级项目和企查查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项目均涉及房屋购置费用,分别为1.44亿元和0.46亿元。
来源:企查查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企查查2024年的净利润已经超过3亿元,在资金流充沛的情况下,拟将15亿元募集资金中的7.92亿元用于人员开支和购置房屋,而且招股书只写明了募投项目的建设期,并没有给出经济效益分析,公司账上明明有大量闲置资金,却仍要通过IPO募集巨额资金,不得不让市场怀疑,企查查是否真的缺钱。
万得信息等资本深度参与 中信证券辅导前突击入股
企查查的成立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据创始人陈德强表示,2014年,陈德强与另外两位合伙人杨京、施阳因为都喜欢运动,决定做一个体育场馆租赁项目。但在寻找场馆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经常碰到"中间人",无法准确找到场馆的真正老板。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陈德强等人利用此前做过的车辆违章信息查询服务的技术原理,做了一个查询工具。用户输入场馆名字后,就能查询到工商信息,找到真正的"正主"。这个查询工具意外地受到了身边做生意朋友的欢迎。他们发现这个工具不仅能查询体育场馆的真正老板,还能用来查询合作公司的风险信息,在商务会面前了解对方的大致底细。
恰逢当时全国工商登记制度进行改革,工商系统数据都接入了当时的工商总局。在朋友们的鼓励下,陈德强等人决定凑钱试一试,将全国的数据接进来。仅仅三个月,查询工具用户从200增长到7万,这给了陈德强等人坚持做下去的信心。
2014年3月,苏州朗动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由自然人马群、李素芹、施阳共同出资设立,这就是企查查的前身,马群系企查查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德强的配偶,李素芹系企查查股东、董事、总经理杨京的母亲,马群、李素芹作为名义股东分别代陈德强、杨京出资设立苏州朗动。该等股权代持已于2015年5月完成还原。
此后,企查查开始进行密集融资,其崛起之路始终伴随着资本的深度参与。
2015年,企查查获得险峰投资、深圳燧石、创东方投资的融资,2016年企查查进行了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苏大天宫创投等知名机构,这些资金为企查查的初创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019年,企查查迎来融资大爆发,当年10月完成C轮数亿元融资,万得投资、兴富资本参投,据悉当时投后估值超30亿元,公司进入快速扩张期。2022年,企查查又进行了D轮融资。
2023年10月,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信投资以认购225万元股本的方式入股企查查,增资完成后持股比例为0.62%,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并未披露中信投资的入股价格,而在两个月后的12月,中信证券便与企查查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上市辅导工作。
从时间上看,中信投资的入股时间距离IPO申报时间超过12个月,但这种“前脚入股、后脚辅导”的操作,作为保荐机构,中信证券有“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之嫌,根据证券行业监管规定,保荐机构需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尽管此类情形在资本市场并非个例,但这种精准的时点把握仍然难免让人质疑其公允性。
企查查的最近一次股权变动发生在2024年的11月,荷花缘、杨京分别向君安控股转让其持有的170.60万股、42.60万股企查查股份,转让价格均为23.50元/股,转让完成后,君安控股持有企查查股份213.20万股,持股比例为0.59%,以此计算,企查查当时的估值为85亿元。
荷花缘是万得信息100%持有的投资主体,2024年7月,万得信息将其所持企查查股权悉数转让给了荷花缘,本次IPO发行前,荷花缘还持有企查查5921万股,持股比例16.34%,位列企查查第二大股东,而至于万得信息为何在IPO前进行套现,招股书并未给出原因。
来源:企查查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除了陈德强、杨京和施阳3位创始人外,企查查的股东阵容堪称豪华,险峰投资、兴富新兴、万得信息、国方构筑等众多资本持股多年,可谓一路陪跑,“不差钱”的企查查此次冲击上市或许也意在为这些资本提供重要退出渠道。
用户增长放缓活跃度下滑 诱导消费等问题被高频投诉
作为商业查询工具,企查查对普通会员免费开放基础权益,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然后再对部分功能进行收费,形成面向C端的会员类收费产品,VIP 会员作为企查查最早商业化的产品,是公司业务的基本盘。2018年,企查查又推出了功能更全面的 SVIP 会员服务,SVIP 会员服务客单价更高。
目前企查查1年VIP会员388元,2年或3年VIP会员768元;1年SVIP会员1800元,2年或3年SVIP会员3600元。招股书显示,企查查2025年上半年C端业务收入2.8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76.11%,2022年至2024年,C端业务收入分别为4.12亿元、4.88亿元、5.4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79.51%、78.89%、76.87%,C端业务是企查查的核心收入来源。
从注册用户数看,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注册用户数分别为8821.51万、11548.2万、13920.53万和15078.92万。经计算得出,2023年企查查新增用户数2726.69万,2024年新增用户数2372.33万,可见仅2024年新增用户数较2023年就减少了354.36万。2025年上半年新增用户数1158.39万,企查查新增用户数出现放缓趋势。
[img=960,auto]https://inews.gtimg.com/news_bt/Ocjw6V0vBtp8ommxx6keOckTbOI_NGaQk46cyU5dEfrvkAA/641[/img]
来源:企查查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新增用户数的放缓将会直接影响企查查的营业收入,招股书显示,2024年,企查查的会员续费率为56.55%,老客户贡献付费金额的56.75%,2024年付费用户数104.80万,其中新增付费用户数50.76万,新增付费用户数占当年付费用户数的48.44%,这意味着当年购买的会员的用户,其第二年的续费意愿并不高,企查查需要持续拓展新增用户数。
随着用户基数的扩大,企查查的用户活跃度也明显出现下滑,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企查查各渠道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6467.64万、7291.54万、8420.75万和8011.25万,月活用户占累计用户数比例分别为73.32%、63.14%、60.49%、53.13%,出现逐年走低趋势。
另外企查查2025年上半年累计注册用户数比2022年多了6257.41万,但2025年上半年月活用户数仅比2022年多了1543.61万,这些变化表明,尽管企查查用户总数在增长,但用户整体活跃度出现明显降低。
除了用户增长放缓外,企查查在用户投诉上也面临挑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企查查的投诉高达2726条,近30天投诉达26条,几乎每天都有用户在投诉。诱导消费、自动续费、退款难成为付费用户高频投诉问题。
涉及多起名誉权纠纷等诉讼案件 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被罚
作为商业数据服务商,企查查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基础上。然而,企查查却频频因数据来源和使用的合规性问题陷入争议,可谓诉讼缠身。
通过企查查网站查询“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见,企查查涉及司法案件高达281件,立案信息151个,案由包括名誉权纠纷、网络侵权、买卖合同纠纷等多个领域。
企查查在招股书中承认,报告期内,存在部分由被“企查查”产品展示信息的商事主体或相关个人以名誉权纠纷、网络侵权责任纠纷等为由提起的诉讼案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信息展示本身无误而相关主体主张删除的诉讼;二是信息展示有误或更新不及时而相关主体主张更正或影响名誉的诉讼,针对第一类纠纷,一般以公司胜诉或原告撤诉终结;第二类纠纷,一般以达成和解、调解等方式终结,所产生的或计提的赔偿义务金额较低。
虽然企查查表示这些诉讼不会对经营造成重大影响,但持续的诉讼纠纷无疑会给企业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商业查询行业的核心资产是数据,而数据合规正是悬在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数据安全相关监管制度体系日益完善,为互联网及大数据产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合规性要求。企查查在招股书中表示,若未来在业务开展中,不能结合数据基础制度方面的新法新规而及时、有效地适应或调整现有业务模式,可能面临潜在合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行政处罚的警示信号已率先响起,就在企查查提交招股书的前一天,2025年10月9日,企查查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被监管层处以1万元罚款,时任业务主管魏某莉被罚300元。虽然处罚的金额不高,但在IPO冲刺的关键节点,也反映出公司合规管理的薄弱环节。
企查查在商业数据服务领域的竞争对手主要为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等,产品模式高度趋同。据企查查招股书披露,根据灼识咨询和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2023年度,在我国企业信息类的通用商业大数据服务商中,企查查市场份额、移动端活跃用户数排名第二。
随着企业信息查询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能否在同质化竞争中开拓新的增长曲线,成为摆在企查查面前的现实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