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左)与X系列产品总经理韩伯啸(右)
文 | 涵清
编辑 | 苏扬
10月13日,vivo发布了其年度旗舰X300系列。由于今年的发布时间在10月中旬,晚于往年,因此错过了传统的“十一黄金周”销售节点。
x300系列新品的发布,恰逢国内高端手机市场格局的变革期。“华小v”(华为、小米、vivo)正重塑市场格局,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2025年1-7月,在4000-6000元价位段,“华小v”合计拿下超75%的非苹果市场份额。其中vivo表现突出,份额从11.4%升至16.9%,实现正增长。
发布会后,vivo高管团队(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与X系列产品总经理韩伯啸)举行了一场深度交流会,就新品战略与市场竞争等外界关心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解答。
这场交流会覆盖了多个核心议题:面对iPhone 17系列的强劲表现,vivo将如何应对?在产品迭代上,如何平衡创新与老用户体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vivo的技术护城河究竟是什么......
腾讯科技受邀参加了本次交流会,以下为交流会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有删减调整)。
一、关于市场竞争:直面iPhone与“华小v”格局
问题1:今年vivo发布节奏晚于友商两周,错过了“十一黄金周”,这对销售有何影响?同时,iPhone17系列标准版公认产品力很强,给vivo带来了怎样的压力?
答:我们在10月中旬发布,确实错过了十一黄金周这个拍照手机销售的黄金节点,非常可惜。大部分人黄金周都要出去玩、要拍照,所以我们未来的目标肯定是希望将开售时间提前到黄金周之前。
iPhone17系列这次确实特别好,特别是标准版,销量相比上一代有2-3倍的增长,Pro和ProMax系列也有一倍多的增长。过去几年安卓用户流向苹果的比例在减少,但这次iPhone17发布后又变多了。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很有信心。今天发布的X300Pro对标iPhone17Pro,虽然不能说全面领先,但也各有优势,在很多方面我们不比他们差,而价格大约只有他们的一半。我们对产品的性能实力有绝对的信心,但在品牌接受度上,还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
问题2:如今国内高端手机市场形成了“华小v”三足鼎立的格局,vivo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
答:“华小v”这个词刚刚出现,我们内心与其说是激动,不如说是有些忐忑。在中国市场,向上走非常艰难,但想往下掉却很容易,所以我们始终战战兢兢。
我们认为要在高端市场立足,必须聚焦并形成独特鲜明的产品价值。对vivo而言,最突出的价值就是影像,我们会坚定不移地把影像做到最好。
为此,我们投入了自研V系列芯片和核心算法,与蔡司进行独家合作,并与三星、索尼等行业龙头深度共研,首发了很多器件。今天整个发布会就是用X300Pro在录制直播。
我们相信,只要足够坚定,就能在高端市场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也一定会有我们的立足之地。
二、关于产品定义:取舍与洞察
问题3:X300Pro的主摄为何没有沿用X200Ultra的35mm焦段?标准版配置专业的增距镜又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这主要是由产品定位差异决定的。我们的Ultra系列定位是“能打电话的相机”,所以在影像配置上会非常大胆。35mm焦段的镜头需要非常大的物理空间。
而Pro系列的定位是“影像最好的手机”,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平衡影像效果与手感、重量等日常便携性,考虑会更综合一些。
至于标准版,其产品定义跟过去的X90、X100已经不一样了。我们这次称之为“蔡司2亿影像大小王”,两款产品的影像都很强,最大的差异可能在于尺寸。
我们发现,很多用户既想要小尺寸机身,又非常在乎影像能力,甚至有看演唱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基于这样的用户定位,为标准版也配置了增距镜。
问题4:X300系列的电池容量在新品中不算最大,这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和取舍?
答:我们内部有一个ADBR指标来衡量用户续航满意度,目前我们产品的满意度已经非常高,一天一充可以做到95%以上。
对于那5%的重度用户,可能做到8000毫安时也不够。
旗舰手机内部寸土寸金,我们希望把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投入到用户目前还不是那么满意、或者和完美体验差距还比较大的地方,比如影像和手感。
现在的续航水平已经不是过去的“饥荒年代”,大家需要的是影像、性能、散热这些更高价值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电池参数。
此外,vivo对品质要求极高,这在电池容量上也会有一些影响,但我们认为品质更重要。
问题5:vivo如何平衡每一代新品的升级与老用户的产品保值率问题?
答:这个问题我们内部讨论很多次,非常纠结。
作为高端市场的追赶者,我们与领导品牌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目前的做法是每一代新品都全力以赴,把所有能上的好东西都放上去,没有任何保留。
同时,维护老用户对我们来说也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开发任何新功能时,都会考虑向前倒推两代以上,评估老产品能否通过升级获得类似体验,并为此做更好的规划。
我们会投入更多资源,在新品上新功能后,陆续为老机型进行迭代。
例如变焦Live这类非常消耗硬件资源的功能,我们很快会公布第一批旧机型的推送计划,X200Ultra也会同步增距镜的新功能。
三、关于技术护城河:从自研、共研到生态构建
问题6:vivo在自研ISP芯片和与联发科共研SOC两个方面同时发力,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我们是和联发科两条路一起发力。我们与联发科的合作关系非常深入,不会为了保持自研技术的竞争力,就阻碍平台方做他能做到的事。
如果中间有能赋能平台的技术,我们一定不会吝啬。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在各种场景下的实际影像需求,而不是为了做技术宣传噱头。影像实力最终要靠用户的满意度来认可。
对于平台满足不了的、用户独有的差异化功能需求,我们会坚持通过独立的自研芯片来实现。
问题7:vivo开拓了2亿像素赛道,随着其他品牌纷纷加入,vivo的护城河是什么?
答:我们能把2亿像素做出来,不是一个噱头,而是花了几年时间,确实解决了单体小像素和十六合一等技术难题后,才有信心拿出来的。
我们的护城河主要有三点:
第一,我们的高像素核心算法基本不用通用算法,因为通用算法的画质损失很大。
第二,我们在早期踩过很多坑,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并以共研或定制的方案反馈给供应商。
第三,我们对小像素的色彩问题和防抖有长期的经验积累。尤其在长焦端,2亿像素对防抖的要求是成倍放大的,稍微的抖动就会导致巨大的信息变化,我们在这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问题8:我们看到vivo推出了增距镜、专业手柄等配件,未来在移动影像方面,是否会推出独立于手机之外的拍摄设备?
答:一定会有。
我们想做的是移动影像最好的产品,而移动影像并不仅限于手机。
我们的核心是围绕用户场景,如果评估发现某个场景下与移动影像相关的需求是长期、广泛且亟待解决的痛点,我们就有可能投入资源,开发新形态的产品。像影像眼镜、Vlog相机等,确实都在我们的筹划之中。
四、关于未来:用户变迁与全球化征程
问题9:从X100系列开始,vivo影像口碑大幅提升,X系列的用户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这将如何影响未来的产品定义?
答:是的,我们发现除了传统的一二线高质量白领用户外,最近一年有很多年轻人,比如大学生和刚入职的年轻人,也开始涌入。
这批用户最时尚最潮,过去可能对品牌接受门槛较高,但现在也被我们提供的游戏、性能和影像所吸引。
这对我们的影像审美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坚持审美是多元化的。
一方面,我们会通过大量盲测,确保在最大范围的大众人群里,我们的影像是最受欢迎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个性化需求上不断探索,比如这一代的自然人像在算法上就做得更克制,追求更真实、自然的效果。
我们不会简单地追随当下的流行风格,而是会做更深入的用户研究,去寻找和引领下一个审美潮流。
问题10:注意到XFold5的升级相对较小,且小尺寸折叠屏已两年未更新,vivo对折叠屏产品线是如何规划的?
答:折叠屏品类相对较新,过往产品在厚重、发热、续航和耐用性等方面的问题比直板机严重很多。
因此,从第一代Fold到现在的Fold5,我们一直花很大力气在解决这些基础使用体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在一些新功能上做取舍,比如超声波指纹会增加厚度和重量,影响电池空间。
当我们把这些基础问题解决好之后,在下一代的Fold6上,我们可能会在影像和性能上做比较大的提升。
问题11:vivo已经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市场销量第一,在全球市场有怎样的目标和策略?
答:我们在国内市场是第一,但在海外是“保四争三”的局面,因为很多海外市场我们开拓得比较晚。
我们目前的海外策略是,一方面稳固南亚、东南亚等固有优势市场,另一方面会全力以赴开拓欧洲等发达市场。
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是,在发达市场全力推广代表我们品牌精神和技术实力的X系列产品。
我们相信,当海外用户真正体验到X系列后,无论是基础体验还是影像功能,他们对vivo品牌的认可度都会得到快速大幅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