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6|回复: 20

[心情点滴] 育英中学事件再反转,最大输家难逃!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7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6日最新消息,育英中学的事,终究还是反转了。
捋一下时间线:
9月15日,一则关于济南育英中学教师体罚学生的消息迅速发酵。
家长发文控诉田老师多次体罚学生,导致孩子身体出现伤痕;舆论一边倒地谴责教师师德沦丧。
9月18日,济南市市中区教体局通报:给予涉事教师田某其记过处分并调离工作岗位;对学校党委书记黎某诫勉谈话。
1.webp

家长对处理结果不满,继续发声(曾服用安眠药送医),事件关注度升高,也有人开始思考“熊孩子背后是否有熊家长”。
9月22日,济南市成立由市教育、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行提级调查。
26日,调查组发布了“情况通报”。
2.webp

这是调取了364个小时原始视频,走访问询71位有关当事人和涉事班级师生后,得出的结果。
一是学生确实犯错了。在校学习10天,“多次违反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老师对其批评16次。
二是老师确实体罚了。最严重的是“右手拍打学生左上臂处1次”“抓起学生左臂下侧挥动1次”,另有两次罚站超出《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时限要求。
三是家长说的存在夸大之处,不存在“趴在地上捡桌牌”“扇耳光”等情况。
事件一周内数次反转,俨然成为一场教育版“罗生门”。
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讲述所谓的“真相”。
舆论拉锯战,也呈现出信息碎片化时代典型特征:
公众情绪在真相浮出水面之前就被点燃,立场先于事实,判断先于理解。
更为深层的问题是:
为什么纠纷解决机制总要等到舆论发酵后才做出反应?
为什么不能在事发初期就有一个公正、透明的调查和处理流程?
育英中学事件告一段落,但它产生的深远影响足以载入教育史册”。
戒尺传统与法律红线之间,每个教师都面临灵魂拷问。
对教师群体,这一事件可能进一步加剧“不敢管、不愿管”的消极心态。
当教育行为可能被放大检视,当管教面临调岗风险,最安全选择就是“明哲保身”。
3.webp


对家长群体,事件可能强化两种极端:
一种是更加敏感戒备,视教师的一切管教为对孩子的伤害;
另一种是更加焦虑,担心教师从此对孩子放任自流。
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学生。
他们不仅目睹了成人世界的丑陋冲突,更可能从此面临极端教育环境:
要么是过度宽松的放羊式管理,要么是高度紧张的谍战式家校关系。
4.webp

信任崩塌容易,重建难,中国式教育站在了十字路口。
育英中学事件不是孤本,也远非结局,它是中国教育系统性难题里的“一朵浪花”。
当考试成绩成为衡量教师的首要标准,当升学率成为学校排名的决定性因素,教育必然陷入功利化泥潭。
教育要静待花开,可是谁等得及?
家长急,校长急,老师自然急。
KPI的鞭子下,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高速运转的教育机器中的齿轮,摩擦和损耗在所难免。
无论是某位家长群发飙的班主任,还是某位家长群发飙的家长,都是“教育浮世绘”的一幕。
回望似曾相识的育英中学事件,不禁要问:在这场纠纷中,真的有赢家吗?
教师失去了岗位,学校声誉受损,家长陷入了更深的焦虑。
而最令人痛心的是,学生成为了教育异化的最终承受者。
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看似给了各方一个交代,但实际上回避了真正的问题。
治标的方法是有的,譬如借鉴国外经验,成立由教育专家、法律工作者和家长代表组成的教育纠纷调解委员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但如果不能从系统层面进行反思和改革,类似剧情还将不断重演。
这不仅是关于教育方法的讨论,更是关于“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未来”的思考。
当教育沦为一场谁输谁赢的较量,最先出局的,永远是孩子。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孩子的家长要反思,要问自己怎么教育了这样孩子,关键这种孩子影响其他孩子,不让老师惩戒是自私自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7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的话(我现在二孩在读高中与小学,当然仅代表个人观点),田老师的处理几乎没有“失当”的地方,如果连这样的惩罚措施都不能有,面对自律性相对较差的孩子,如何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7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教肓部门领导实事求是作为,不要家长一投诉就拿老师处理以息事宁人,要以事实依据,客观处理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7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事情,不是想着怎么沟通,怎么摆证据,怎么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一不顺利,就“死给你们看”。可见这位妈妈本身就属于缺乏理智冲动型人格,这样的家长,又会营造怎样的家庭环境,教育出什么样的小孩?我想她自己是永远不会反思的,很可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熊孩子,最终导致老师丢了岗位,意味着老师一家有可能没法糊口,这就是从头到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处分还是合理的,没有开除,调离工作岗位的处分对这位老师也是一种保护,也许第二年就回来了。现在有些家长吹毛求疵,无理取闹,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轻信孩子谎话。有的孩子满口谎话,我就见过一个四年级的女孩子捏造事实对另一个孩子的妈妈说她家孩子被老师怎么样了,家长虽然觉得不太可能,因为孩子没有异常,但还是按照她说的情况查了学校监控才放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7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10天批评教育16次,这样的学生谁敢教,谁敢管?还有这样的家长,你敢管必出问题,不管,班上就乱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专家来。看看咋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第一次班主任语言教育并做好教育记录,第二次上报教育局,由教育局派专人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27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10天批评教育16次,这样的学生谁敢教,谁敢管?还有这样的家长,你敢管必出问题,不管,班上就乱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专家来。看看咋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5 18:58 , Processed in 0.24167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