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9|回复: 19

[科学观察] 8斤重的泥鳅?广西男子钓获巨型猪麻锯,跟成人脚掌一样宽!网友:能卖上千元!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4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png


信息来源于@胡蜂养殖、《水生生物学报》、《淡水渔业》、biolib、iucnredlist、台湾鱼类资料库、惠农网。

民间俗称

我特别喜欢根据民间俗称去找对应物种的过程,因为咱们民间起俗称往往都是以方言土语去解读物种的外形或者习性,在探索名字由来的同时就能得到一些信息点了。
这是从去年起我开始涉足钓鱼内容后,才开始做的事情,因为很多水生物种相对其他物种显得更容易抓到,老百姓接触的机会多了,就有了获得更多俗称的机会。
不过探究这些内容的难度真的很大,因为不同物种可能有相同的俗称,老百姓并不会给近似物种明确分类。
“猪麻锯、辣锥、死人锥、秤钩子、刀鳅、钢鳅······”这些俗称一般说的是刺鳅(Mastacembelus aculeatus),但有可能代表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和中华刺鳅(Sinobdella sinensis),甚至可以指代刺鳅科的所有物种。
2.webp


繁乱的分类学大部分人都是没办法掌握的,就算是真的学者也都是查阅资料。民间俗称的存在算是一个大目录,起码能翻阅到该物种的大家族,然后再剥丝抽茧进去查找。
广西男子钓获巨型猪麻锯

2025年9月8日,IP地址为广西的博主“@胡蜂养殖”发布了一张图片,图片上写着:“又可以在酒桌喝醉的时候吹了,抓的一条泥鳅七八斤重,有图有真相。”他虽然说的是“泥鳅”,但展示出来的图片明显是刺鳅科的物种。
3.webp


这条刺鳅体形极为侧扁延长,但体型臃肿,宽度极粗,博主一个成年男子的脚掌跟其宽度居然差不多;其头部尖小,吻部突出像锥子,想必就是俗称里“锥”字的来源;体背前方耸立着一排独立的硬刺,难怪叫刺鳅;体色则是深褐色,似乎隐约有深色云纹或斑块,腹部的颜色就浅多了;体表光滑无鳞,看起来黏液很丰富的样子。
外形上大多数刺鳅科的物种都差异不大,极难识别,可能得用放大镜对比到眼下刺甚至背部棘刺的数量。但这个离谱的体型,基本上可以排除掉大部分的刺鳅,结合博主的地址,这应该只可能是大刺鳅了。
4.webp


有没有7~8斤我是不敢确定,目测感觉有点勉强,但这尾5斤应该是有的,绝对算是突破极限的超级大刺鳅个体。有记录50厘米的大刺鳅体重可达2斤,而最大的体长数据为90厘米,推测体重确实可以接近5斤,而博主这条似乎更胜一筹。
难怪网友们都忍不住惊叹,表示这条大刺鳅是全网第一的级别!钓到了就能吹一辈子了!甚至有网友怀疑这是“变异了”才能达到的。
5.webp


有网友认为这种级别估计活了得十几二十年了。
6.webp


这个猜测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因为大刺鳅在自然条件下的寿命通常就5~10年,就这在淡水鱼里也算是长寿了。野外环境会受到各种压力的影响,能活5年算寿终正寝了。如果是人工养殖的,人家愿意一直养,一般也就是10年顶天了。但超过10年不就是“十几年”了吗?
7.webp


这条大刺鳅有幸躲过了捕食者的追杀,在同样生态位的生物的食物竞争中拔得头筹,而且还没有受到污染等因素的刺激,活到了这么大真的不容易,不过最终还是被钓上来成为酒后谈资,到底是没有走到最后,有点好奇它的极限。
评论区也有几个网友展示了自己钓到的刺鳅,这些被展示出来的体型也都很大。不过很神奇的是,长的个体就没有那么肥美了;而肥的个体就没有那么长。好像是品种的问题,它们的尾鳍结构有点不一样,上图似乎是中华刺鳅,下图才是大刺鳅。
8.webp


9.webp


刺鳅科的物种真心不好分辨,中华刺鳅是中华刺鳅属的,大刺鳅是刺鳅属的,都不同属还是差别这么小。
高价淡水鱼

有网友表示这条最少也值800元,甚至很有可能上千元!他是广东的网友,他表示在集市上野生的刀鳅能卖130元一斤!刀鳅也是大刺鳅的另一个俗称。
10.webp


往期很多文章中,我提到的评论区网友的都是吹水而已,但这个网友说的真的一点不夸张。
21世纪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西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先后报道,成功实现人工繁殖和养殖,可惜养殖的规模一直都不算大,而且还没办法提高产量。
11.webp


别看大刺鳅似乎分布很广,在我国长江以南各水系甚至是海南岛都能发现,但它们其实对水质要求颇高,养殖中水质管控不易。而且养殖的周期很长,寿命长的物种一般成熟也较晚,生长速度集中在后期,大刺鳅需要1年左右才能长到2两左右的上市规格,养殖时间和成本投入太大了。
所以虽然人工繁育技术已取得成功,但苗种繁育的数量和质量仍可能跟不上需求。很多人,比如我,都会好奇这些养殖出来的大刺鳅究竟是运到哪里去卖了,难道只是在当地吗?总之市场上大多都还是野生的个体?也可能是卖家声称是野生的。
12.webp


总之我去查了养殖大刺鳅的价格,养殖的塘头收购价通常都要在60-85元/斤,真的到寻常百姓手里肯定就更贵了,甚至就要上百了,更别说野生的了。
它们这么贵,除了人工养殖技术还有待发展外,主要还是因为野生资源锐减。
人们认为大刺鳅比普通食材高端,不光是因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甜且营养价值高,还因为它们是能作为药膳食用的,是拥有稳定的高端需求的河鲜,因此在滥捕和江河环境污染,大刺鳅的野生资源遭到了破坏,使其变得稀少。
13.webp


广东、福建、贵州等省都将其列入重点保护的野生水生动物之一,不过我不知道具体的保护措施是什么,因为好像经常有人晒他们钓到大刺鳅的视频。
14.png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4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猪麻锯真好吃。大大的好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4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了五百年还是没渡过这一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4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泥鳅王,放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4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刺鳅是保护动物,这回又限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4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带鱼半斤一斤正常的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4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有什么,前几天我们村有一个人抓到一条39米的🐍长脚了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4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纳追鱼 超级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愿意出2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1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是在全国水质第一的柳州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4 15:25 , Processed in 0.24649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