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4|回复: 1

[科学观察] 明明活体随处可见,但为何山上很少见老死的蛇?它们都去哪了?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9-8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png


信息来源于animal-club,New Scientist,Discover Magazine。

首先需要跟大家道歉:因为各大平台都默认大部分人都怕蛇,因此我如果放出蛇的高清正面照片是百分百限流的,甚至会被删文。
所以这篇文章的配图可能会显得有些不匹配,望见谅。
可怕的老伙计

打从入夏开始,各种遇见蛇的新闻就频频登上热搜,搞得人心惶惶的。
这主要是因为蛇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活动非常依赖外界的温度,所以只有在温度回暖后新陈代谢才能加快,才有频繁活动的可能性,这时候就需要赶紧出去觅食来补充能量,提前应对冬季。
2.webp


说得委婉点,因为人类社会的扩张,我们人类的活动区跟蛇的自然活动区重叠了;说得难听点,人类不断推动城市化进程,这个过程侵蚀蛇类的自然家园。所以如果蛇界有新闻,它们的热搜估计就是天天骂人类,以及遭遇人类怎么应对的信息了。
并且夏季也是人类进行户外活动的高峰期,比如郊游、登山、农耕等等,其实是人类主动去接近蛇类。所以大家一直骂蛇恨蛇,蛇真的是有点冤枉了,人家世世代代就居住在那边,逼得蛇都搬家了,人类还不乐意了。
3.webp


说是这么说,如果让我遇到蛇,我也还是会敬而远之,毕竟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蛇非常危险!”
确实蛇毒还是非常恐怖的,只是一味地强调蛇的危险,导致人类下意识就认为蛇是“邪恶”的但它们不过是跟我们一样,地球生灵的一分子罢了,而且它们的活动大多遵守本能,不像人类能主动作恶。
4.webp


扯了半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既然蛇类这么常见,为啥我们很少能见到蛇的尸体(不是完全见不到)?甚至在其分布的野外区域也很少见?
蛇的寿命

蛇类的自愈能力是非常强悍的,相比起大部分动物,它们真的很少生病。
如果是圈养的蛇类,它们在人类的照顾之下,大多数都能活到自然寿命的尽头,随着年龄的增长,蛇类的鳞片会开始变灰,失明,进食速度也会像人类一样减慢。圈养蛇类的寿命跟蛇的品种有关,小型的蛇比如游蛇类,它们的寿命一般就5~10年;大型的蟒蛇或者蝰蛇则能活到20~30岁!
5.webp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迄今为止圈养的最年长的蛇是一条彩虹蟒,它活到了42岁。
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是生存环境。野生蛇类要面对天敌、疾病、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破坏等威胁,寿命通常远短于受到保护和医疗照顾的圈养个体。因此,我们听到的关于“长寿蛇”的记录,几乎都来自动物园或私人饲养环境。
6.webp


在野外,蛇类基本上不可能活到寿命终结而死,它们可能会饿死、意外死亡或者被猎食者吃掉。
被吃掉肯定是找不到尸体了,但那些意外死亡的情况呢?怎么它们的尸体也不太容易被发现?
微生物分解

最早发现动物死掉的肯定是它们体内的微生物。
7.webp


所有动物体内都有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动物活着的时候发挥了很多重要的作用,可能会辅助消化,可能会帮忙抵御外来细菌,甚至可能增强了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但此时的它们并不是老老实实要帮忙的,而是被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所抑制了,免疫系统阻止它们失控或进入对身体有害的区域。
8.webp


但当动物死后,免疫系统就失效了,于是这些不再受控的微生物马上就嗨起来了,它们最先“吃自助餐”,会从内到外分解动物。
同时,由于身体细胞不再获得氧气,细胞也会发生自溶,即细胞被其自身的酶破坏的过程。这意味着所有细胞都在液化,变成一堆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些大分子对微生物来说简直就是美味的食物。
微生物的宴席在动物死亡后很快就会开始,在温暖的天气里会进行得更快。
大小动物食腐动物

微生物吃得火急火燎,其实也是怕被外来“不讲武德”的家伙们给抢食了。

动物死亡地点的环境中的其他微生物很快就会赶来,各种昆虫也来这里寻找免费的食物。苍蝇可能会很快找到尸体,并在尸体的自然孔洞中产卵。然后,卵孵化成幼虫,也就是蛆,这些蛆再以尸体为食,并产生更多的消化酶。
9.webp


体型更大的食腐动物也会来参加这场盛宴,它们虽然发现动物尸体的速度是最慢的,但是它们吃得最多啊,比如翼展可达2米的秃鹫。而且有很多非专性食腐动物的动物,比如浣熊和啮齿动物,它们也会在食物来源短缺的时候进行食腐活动。
10.webp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汤普森河大学的野生动物生态学家艾米丽·斯塔德(Emily Studd)多年来专门研究脊椎动物食腐动物,她表示在温暖的天气里,食腐动物可以在几小时内出现。但在冬天,被冻住并被雪覆盖的尸体的气味会完全消失,但到雪融化后,食腐动物就会迅速出现。
食腐动物到达并完成工作的速度部分取决于该地区食腐动物的数量,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栖息地,比如雨林,它们可能只需几分钟就能找到一只死去的动物。
11.webp


我们很少能看到食腐动物的觅食过程,因为食腐动物往往会叼走尸体,或者尸体的一部分,到它们觉得更安全的地方吃掉。尸体的残骸往往散落在各处,所以对于偶尔来这里出没的人类来说,它们并不太显眼。
生态系统维护

这个过程适用于所有的动物,并非单指蛇,我就拿蛇来说,纯粹是蛇的热度可能高点。
12.webp


虽然这些微生物和食腐动物让我们看不到死去的动物,但它们的作用并不是保持景观的干净整洁。

食腐动物的作用是吸收动物尸体中残留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自身或生态系统可以利用的能量。微生物也能循环利用营养物质,将其回归土壤,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健康。
所以虽然它们的美食看着有点恶心,但却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png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553
发表于 2025-9-8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1 14:33 , Processed in 0.16476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