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回复: 7

[科学观察] “复活”离体猪头,专访器官医学开拓者何晓顺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30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如果说“无缺血器官维护平台”开启了器官移植的“2.0时代”,那此次成功“复活”离体猪头,进一步预示了未来医学的无限可能。

撰文 | 凌骏、文慧通讯员 | 陈璐、张梓潼责编丨汪   航

将大脑与身体彻底分离,不提供任何养分和血供支持,50分钟后再让其“复活”。这不再是只存在于科幻片里的场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的科学家团队将它变为现实。
在8月24日举行的广州医博会上,中山一院器官移植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宣布,联合国际团队利用全球首创的“离体大脑养护技术”,成功将一个死亡了50分钟的离体猪大脑“复活”。
1.webp


“‘复活’后的猪头,对声、光、电、味等刺激都有反应,大脑功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恢复。”何晓顺告诉“医学界”,“研究证明,脑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比我们想象的要长。这在以前是不可能被证实或证伪的。”
这不是什么“猎奇”的医学实验。
作为器官医学的开拓者,何晓顺表示,此次发现有望改写心脏骤停救治的临床实践。“在相关无缺血器官养护技术的支撑下,我们能把器官作为独立单元进行医学研究和治疗,有望解决人类医学史上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2.webp
复活猪头
根据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50多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大部分的心脏骤停事件发生在院外,最终的抢救成功率仅有1.6%
心脏停跳后,大脑血供会迅速中断,脑细胞处于缺氧状态,“如果在心脏停跳后的6-10分钟内,未采取有效急救措施,后续抢救成功率近乎为零。”何晓顺说。
错过时间窗口后真的不可能被救活吗?这就是此次研究试图解答的问题。
为此,何晓顺团队联合德国移植协会前主席比约恩·纳尚教授、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炎症与免疫中心专家安德烈娅·施莱格尔教授等国际专家,构建了猪头离体的“全脑缺血”模型,相关成果以封面研究发布在分子医学领域顶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
研究中,团队将离体猪大脑接入自主研发的“离体大脑养护”设备。该设备含有人工心脏、人工肺脏等部件,并创新地接入一个用常温灌注技术养护活的猪肝脏,为猪脑提供新鲜、有氧、代谢稳定的血液循环。
“我们在猪心脏停跳后,将其大脑与身体彻底离断,断绝任何侧支循环,保证完全无血供,50分钟后再尝试进行复苏。”何晓顺介绍。
结果显示,接入该设备后,离体猪脑的脑水肿显著减轻,神经细胞活力和细胞显微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并恢复了可维持脑电活动,直到撤除设备前保持稳定。
“猪头的生命体征,看东西、闻味道等功能都恢复了。”何晓顺介绍,基于动物福利原则,6小时后团队主动终止了实验。
3.webp
奇迹是如何发生的?
“在传统理念中,这是不可能救回来。但此次研究创造了奇迹。”何晓顺告诉“医学界”,对于心脏骤停患者,传统心肺复苏难以奏效的原因,在于无法解决代谢问题。
“心脏停跳后,各器官会陆续进入‘死亡状态’,这一过程将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由于肝脏也在奔向死亡,机体没有能力去解毒代谢。传统心肺复苏主要起到供血供氧作用,但在有毒环境下,血液根本无法进入细胞。”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在离体大脑养护设备的基础上,又外挂一个正常肝脏,先帮猪脑解毒代谢,为心肺复苏创造条件,随后供血供氧,使机体进入良性循环,最终改善了结果。”何晓顺说。
离体大脑养护技术”依托无缺血器官维护系统”,由何晓顺率队于2017年全球首次成功研发。该系统最初是为器官移植而设计,实现了器官移植从“冷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
4.webp

何晓顺教授“无缺血肝移植”团队
何晓顺介绍,一方面,当器官捐献者宣告心脏死亡后,各个器官也会陆续“坏死”。另一方面,移植器官在植入受者前,需储存在低温保存液中,处于冷缺血状态,也会导致器官质量受损,影响移植疗效。
“我们研发的器官‘拯救者’和无缺血技术,不仅可以修复器官,同时在移植全过程中,还能保障器官血供不中断,保持正常生理功能,极大延长了器官体外的保存时间,显著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预后。”何晓顺说。
2017年至2021年,运用该技术平台,中山一院接连完成了全球首例无缺血肝、肾、心脏移植手术。以肝移植为例,传统肝“冷移植”患者5年生存率仅仅为57%,而通过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根据5年的随访数据,生存率提高到87%,1年生存率更是达到99.8%。
2018年《美国移植杂志》发表评论称,何晓顺教授的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器官移植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平台已开发出“便携版本”,能够随供体器官跨区域转运。2024年,美国梅奥诊所也引入该技术,完成了美国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
目前,无缺血器官移植已在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推广应用。它完美解决了器官损伤的问题,未来有望成为全球器官移植的主流方式。”何晓顺说。
5.webp
器官治疗的无限可能
如果说“无缺血器官维护平台”开启了器官移植的“2.0时代”,那此次成功“复活”离体猪头,进一步预示了未来医学的无限可能。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也是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所以我们选择‘猪头’做实验。”何晓顺表示,此次研究的成功,给未来心脏骤停的急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关乎大脑的伦理法律问题非常复杂,我们并不想去挑战(人类)脑死亡。”何晓顺说,脑死亡经过了大量的科学论证,判定脑死亡就是真正死亡了。
“但试想,若救护车能配备‘心肺肝复苏系统’,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脑死亡发生前紧急施救,将改变猝死急救成功率极低的被动局面,让更多人因此生还。”
更进一步,依托以体外肝技术为代表的离体器官养护技术,器官医学的理念还在医、教、研各个领域延伸。
在医疗领域,该技术可以实现对患病器官的单独保护、独立治疗甚至复苏。今年5月,何晓顺团队联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全球首次实施了肝癌介入隔离治疗技术使化疗药物仅作用于肿瘤侧肝脏,避免了毒副作用对患者其他组织、器官、系统的影响。
据了解,目前何晓顺团队已成功实施了5例肝癌定向治疗、2例在体器官隔离保护治疗等,均为国际首
在教学领域,离体养护的“猪器官”可以运用至临床医生的外科技能培训。而在研究领域,通过对手术切除的疾病器官进行长期维护,不仅可以研究疾病机制,还可以担任器官药筛设备,推动新药研发。
6.webp

“活器官”培训系统
何晓顺认为,器官医学是非常有生命力的理念,“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专业的临床医生加入到研究中,整合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临床资源,逐步地在已经宣布放弃、家属知情同意的病例展开一些尝试,突破更多‘不可能’。”
“证实证伪、改良创新,医学就是这么一步步往前迈进的。”何晓顺说。
来源:医学界
校对:臧恒佳
编辑:王奥雅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29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老家医院去年就用上类似无缺血移植技术,亲戚肝移植后恢复超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30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很牛掰了!这是医学奇迹,也是人类病患者的福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30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动物的生命力和人的生命力不是一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30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聊斋里的判官教会了凡人换头法术,所以每一个在缅甸的凡人在他们眼里就是金钱财富,这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30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发明的医生点赞!某些人的福音!交不起医疗费的也就别想的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30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人被砍头处决的画面时,经常想人被砍头后能看到多少秒外面的画面,能听到多长时间外面的声音。当然因为缺血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进入眩晕状态,但这段过程会很微妙,是不甘、痛苦、伤心还是解脱……很荒诞的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初窥堂奥
  • 打卡总天数:15
发表于 2025-8-31 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哥顶的不是帖子,是寂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2 14:06 , Processed in 0.208839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