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0|回复: 20

[心情点滴] 什么是公务员?这8类人才是真正的公务员,其余的都不算,以后可别再搞错了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本崭新的公务员证递到手中,张明却皱起了眉头,他发现自己工作十年的“机关身份”在2025年新规下,被重新划入了事业单位序列。
“我在机关上班,有编制,工资财政发,当然是公务员!”这样的认知误区,正在全国1700万“体制内”工作人员中引发身份震荡。2025年4月,国家公务员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公务员身份认定标准的通知》,以雷霆之势划清了公务员与非公务员的楚河汉界。新规终结了延续数十年的身份模糊,也让42.6%的“幸运儿”保住了真正的公务员身份。
1.webp


截至2025年3月,全国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总数约1687万人,但依据新标准,实际公务员人数仅为718.3万人,占比约42.6%。这意味着,超过960万“体制内”人员一夜之间身份转变,从“公务员”变成了事业单位人员或其他公职人员。
01 身份界定:三重标尺量出真公务员
公务员的法定身份由三道不可逾越的门槛共同界定。根据《公务员法》第二条规定,公务员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依法履行公职”并非简单指在政府机构上班。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依据宪法、法律乃至党内法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或履行公共管理职能。一位在公立医院从事行政管理的科员,虽然工作内容涉及公共事务,但因不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仍被排除在公务员序列之外。
编制性质成为区分的关键分水岭。国家行政编制不同于事业编制,它专为行使行政职权的岗位设置。在人大、政协等机关中,不驻会的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即使身处党政机关,也因未使用行政编制而不属于公务员。
2.webp


财政供养更不是“铁饭碗”的代名词。国家公务员局人事司司长李明特别强调:“公务员不等同于‘吃财政饭’”,公立学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员等虽然工资由国家财政负担,但因不具备前两个条件,同样不在公务员之列。
02 八大类别:权威界定的公务员范围
2025年新规以最清晰的边界,划定了八类法定公务员群体:
1. 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如财政局、公安局职员)
2. 各级人大及政协机关专职工作人员
3.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中除法官检察官外的司法行政人员
4. 党的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含纪委、组织部等)
5. 各级监察委员会专职工作人员
6. 法律法规授权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人员(仅约87万人)
7.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中的非工勤人员
8. 国家特殊公务员(行政执法类、执勤类岗位)
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工作人员首次被明确列入公务员序列。但该序列也有明确排除项: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非常设职务人员,即使参与公务活动,也不具备公务员身份。
3.webp


这种分类体现了“岗位属性决定身份性质”的新原则。以教育局为例:在机关内制定教育政策的是公务员,而在学校执行教学的教师则属于事业编制——即使两者工资都来自财政拨款。
03 身份迷雾:五类常被误认的非公务员
身份认知的最大误区,集中在以下五类人群: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公立医院医生、高校教师等3056万事业编人员中,仅3%(约87万)因在行政授权岗位工作被认定为公务员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即使担任央企高管,也适用《企业国有资产法》而非《公务员法》
村(社区)两委成员:基层自治组织人员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序列
政府购买服务人员:通过劳务派遣在机关工作的编外人员
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人员:如出版社、设计院职工(2025年前将全部转企)
身份误判的代价正在司法领域显现。2025年上半年,全国有超过2000起劳动仲裁案件涉及当事人错误主张“公务员待遇”,其中某市图书馆员工要求按公务员标准发放车补的诉求被驳回。仲裁庭明确指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与公务员工资体系存在本质差异”。
04 制度密码:公务员管理的核心机制
真正的公务员适用一套独特的制度体系,这些规则如同“基因密码”般塑造着公务员队伍。
职级晋升双通道成为职业发展的革命性变革。公务员职务分为10级领导职务(从乡科级副职到国家级正职),职级则设置12级(从二级科员到一级巡视员)。在湖北等地实施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下,基层公务员即使不担任领导职务,也可通过职级晋升提升待遇——科员工作满12年符合条件即可享受副科待遇。
4.webp


招录与退出机制构建起严密的“旋转门”。2025年国考招录3.97万人,其中93%为省级以下直属机构岗位。而入围者需面对更严格的退出约束:离职后三年内禁止到相关企业任职,五年内不得从事关联营利活动。2025年上半年全国公务员辞职率达0.38%,较上年增长0.07个百分点。
薪酬体系则面临紧缩调整。2025年公务员月均工资为8250元,低于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8.1%。财政压力下,香港特区政府已宣布公务员冻薪,内地也在研究“压缩编制、科技替代”方案。2025-2027年,全国公务员编制将累计削减约1万个职位。
05 未来图景:精简队伍与身份重构
公务员队伍正经历历史性重塑。在编制层面,公务员事务局宣布:2026-2028年每年削减编制2%,预计至2027年4月累计减少约1万个职位。人力需求不确定的职系被列为“受限制职系”,招聘需特批。
5.webp



身份管理则走向透明化。新进人员严格执行“登记审核制”,《公务员登记表》需装入个人档案。全国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718万在编人员动态,2025年第一季度就有4.2万名公务员因违纪受处分,占总数0.58%。
对1700万体制内人员,改革带来三重启示:
1. 认清法律身份:明确自身适用《公务员法》还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2. 规划职业路径:公务员走职级晋升,事业编走职称评定(如教师评讲师、教授)
3. 理性看待待遇:公务员退休金达工资的88%-90%,高于企业职工的60%-75%
国家公务员局登记系统里,718万个名字在电子屏上闪烁。每一个光点背后,是清晰的身份界定与刚性的制度约束。当某街道办工作人员看着新换的“事业单位工作证”苦笑时,隔壁办公室的公务员同事正为即将到来的职级晋升准备材料。
6.webp


这场静悄悄的身份革命,终结了延续数十年的“体制内”身份混沌。它用法律标尺划定的不仅是公务员的边界,更是现代政府治理中权责对应的精确坐标。当1700万公职人员各归其位时,一个更专业、更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正在法治轨道上加速成型。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6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说这么多有啥用!现在体制内的都是拿着钱不干活的,勾引斗角居多。所有的脏活累活都是让合同工干了。最后评优评先的时候不干活的评上了,辛苦付出的人都是勉强合格嘴上说的同工同酬,多劳多得。背地里都是……实打实干活的太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退休不干活了,为什么比干活的还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不是也不妨碍退休时领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变相吃财政的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没必要搞太多的公务员,国家运作真正需要的只是警察,老师,行政,司法就够了。连大学里都不用安置过多的公务员,大学里除了校长和党委书记外,其他都应该签合同去除编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务员活干的少,工资拿的高,真真正的铁饭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我们遗漏了!群体太小了!有饭吃就知足!孙子的儿子考公去吧!加油加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务员工资会低于城镇平均工资?胡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支持国家的各种身份明确制度,很好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促进了公平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0 04:25 , Processed in 0.29183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