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20

[心情点滴] “厌童”现象蔓延:带娃出行的焦虑,或许只有父母能懂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6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凝妈悟语
暑假出行,带着孩子坐火车、飞机,最令人发怵的不是孩子喊累,而是怕他稍有不慎就被扣上“熊孩子”的帽子,自己则被喷成“纵容熊孩子”的失职家长。
有一则报道看得人心里不是滋味:
深圳飞往大连的航班上,一男孩顶前排座椅,前排女士多次警告无果后骂男孩,男孩借路过的机会故意撞前排女士,导致她的耳机掉落不见。
飞机降落后,冲突升级为女士和男孩一家四口人的肢体冲突,其他乘客和空姐都劝不住,男孩家人大喊:太过分了,他还是个孩子。
1.webp



经典的“他还是个孩子!”在媒体的放大镜下,瞬间点燃了舆论场。

评论区几乎清一色地痛批家长:

  • “子不教父之过!”
  • “不是孩子熊,是家长熊!”
  • “没教养!”
矛头甚至波及到所有带娃出行的父母。一时间,“厌童”情绪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作为一个坐了几十年火车飞机的老乘客,也作为带娃出行不下二十次的“资深”家长,看着这些评论,结合自己的经历,我心里憋着不少话:
“以前更吵,却更宽容?”
回想十多年前,火车上孩子吵闹、跑动的情况比现在常见得多,声音也更大。但那时候,车厢里更多的是包容的笑脸,少有现在这种动辄横眉冷对、厉声呵斥的场景。
现在的孩子,普遍被教育得更“规矩”,坐得住了,可为什么反倒更容易被指责?
“一个巴掌拍不响!”
我强烈的感受是:当下社会对孩子的容忍度,确实肉眼可见地在降低。 很多冲突,真的不能全赖在孩子和家长身上。板子都打向一边,不公平。
2.webp


双重标准:“厌童”情绪下的差别化对待

最让我觉得不舒服的,是明显的差别对待,甚至有点“欺软怕硬”的味道。
成人在火车、飞机上高声谈笑、旁若无人地打电话、刷视频外放,音量、时长、频次都远远超过孩子,却很少见到有人直接上前制止或公开表示不满。
一次从天津回家,邻座一位成年男子,大概是有紧急的公司业务,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声音非常大,没人吭声。
我和孩子就坐在他的邻座,孩子觉得吵,我跟孩子说:叔叔有重要的事,一会儿就打完了。你把注意力集中到盒饭上,就不会觉得吵了。
另一次去往青岛的动车上,三位外地成年男子用他们的方言高谈阔论、嘻嘻哈哈了一整路,整个车厢都能听到,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
孩子一次从青岛返程,有两个外地女孩,非常年轻漂亮,一直在用她们的语言叽里呱啦聊天,我们只好戴上耳机排除干扰。
但是,当孩子发出远低于上述成人噪音的声音,或做出一些小动作的时候,却很容易触发周围乘客的敏感神经,遭遇毫不掩饰的“横眉冷对”。
还是那次天津之行,男子打完电话后,孩子开始回忆天津之行,轻声细语,音量远低于之前的电话。
没超过5分钟,前排的女士就不高兴了,扭头过来,带着怒气制止:别聊了,说了一路了都!睡觉都睡不好!
那种激烈的态度,就连邻座那位打电话的男子都投来诧异的目光。
我当时真是又气又困惑:
刚才那么大声的电话你不嫌吵?孩子小声说几句就影响你睡觉了?(是不是把男子的打电话声音也强加在孩子头上了?)
为什么对成年人的噪音如此“宽容”,对孩子正常的声响却如此苛刻?
难道是因为面对孩子,一些人自觉站在了道德高地,指责起来更有“底气”?
有研究指出:现在的人似乎对个人空间和安静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对别人(尤其是觉得“不可控”的小孩)打扰的容忍度却越来越低。公共空间里累积的压力,加上对“绝对安静”的期待,孩子往往就成了首当其冲的“出气筒”。
3.webp


沟通失效:戾气为何倾泻向孩子?

很多人批评家长动不动就用“他还是个孩子”当挡箭牌。
说实话,大多数家长真不是故意护短。很多时候,是对方的沟通方式太伤人了,把孩子吓着了,也把家长的“防御”心理激起来了。
感觉被打扰的乘客,常常是带着一肚子火冲过来,不是心平气和地提醒,而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用指责、鄙夷甚至威胁的口气数落。
这种充满攻击性的沟通,家长听了能舒服吗?本来可能道个歉管管孩子的事,很容易就变成互相呛声,矛盾升级。
几年前双鸭山到哈尔滨的列车上就发生过一幕:
一位白衣女士嫌黑衣母女俩聊天声音大影响她睡觉,上前提醒。
没说几句就吵起来,白衣女士竟朝黑衣女子吐口水!
这下彻底点燃战火,双方扭打在一起,连小女孩也加入了混战。
4.webp


这哪是争取安静权益的沟通?暴露了一些成年人极差的情绪管理能力。
或许,有些人把自己在学业、工作、生活中积压的怨气,还有在拥挤嘈杂环境里攒下的烦躁,不自觉地发泄到了最没反抗能力的孩子身上
孩子成了他们宣泄不如意的“安全”出口。
有研究说,现在社会对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要求越来越像要求一个“安静的成年人”,这其实是在压抑孩子的天性,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焦虑感在上升。

寻求和解:公共空间需要共治的智慧

“厌童”情绪蔓延,冲突肯定不是办法。公共空间的和谐,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多点智慧和体谅。
家长:积极预防,主动作为:
大多数负责任的家长早已“武装到牙齿”,每次出行前都要做好各种准备。
带上画笔、绘本、贴纸书、拼图、小零食… 竭尽全力让孩子“手中有事做,嘴里有食吃”,最大程度减少干扰他人的可能性。
这是家长的必修课和基本责任。
同时,要知道很多孩子确实坐不住、管不住嘴,家长也需要更敏锐地看住孩子,及时预判和制止可能影响他人的行为,并教导孩子基本的公共礼仪。
比如,即使在人少的火车上,也要制止孩子说话、踢座椅、乱跑的行为,做文明的小乘客。
5.webp


乘客:善意沟通,善用规则:

当确实感到被打扰时:
  • 先管住自己的火气。 试着用平和的语气跟家长沟通:“您好,不好意思,孩子的声音/动作有点影响到我了(或者我想休息会儿),能不能麻烦您稍微提醒一下孩子?” 表达你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指责对方“没教养”。
  • 找乘务员! 如果家长不理睬或者沟通无效,千万别自己去骂孩子或者跟家长吵! 果断找列车员、空乘帮忙!他们是维持秩序的,也更能公正处理。
  • 试试“幽默化解”。 有网友分享过妙招:看到孩子闹腾,先笑着逗逗孩子(“哎呀,这小脚丫踢得比火车轮子还快呀!”),让孩子放松下来,再温和地提个小请求(“咱们轻轻的好不好?阿姨/叔叔想眯一会儿。”)。这招“积极的20秒干预”,往往比板着脸训斥管用多了,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也更有台阶下。
    社会层面:理解儿童发展:
    大家需要明白:孩子不是小大人。
    在封闭、陌生、需要长时间坐着的交通工具里,他们觉得无聊、烦躁、想动一动,太正常了!要求他们全程像大人一样安静如鸡,本身就不太现实。
    少给孩子扣“熊孩子”的大帽子! 记住那句老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6.webp


    写在最后:
    在火车飞机上,因为孩子一点动静、一个小动作,就闹得脸红脖子粗甚至大打出手,想想真觉得挺悲哀的。
    这背后蔓延的“厌童”情绪,照出的是社会宽容度的下降、沟通方式的失败以及个体压力的无序释放。
    解决的办法,绝对不是简单的“站队”。
    家长需要深刻反思,承担起教育引导的责任;认为自己受到影响的乘客,也需要反思沟通的方式与心态,是否将无名之火倾泻给了最弱小的对象?
    与其互相指责,不如多点同理心,多些善意的沟通技巧,共同营造一个对儿童更友好、对所有人都更舒适的公共空间。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孩子,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恰恰体现在它如何对待最弱小的成员之上。
    大家一起努努力,让公共空间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戾气,让孩子也能被温柔以待,让旅途的阳光真正照进每个人心里。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很赞同作者说的:乘客对成年人的宽容度更高,对孩子们的宽容度更低。我所见到的是相反的情况,成年人在车上大声讲话或者刷视频,经常被别人提醒,之后,成年人会马上收敛起来,相比之下,孩子们吵闹,往往其他乘客都会忍耐很久之后,才去干涉提醒,孩子们在被提醒之后,往往只会老实一会儿,就继续吵闹,后续引发冲突。这才是常见的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年人现在动不动都要放飞自我,为什么不能包容一个年幼自带调皮天性的孩子,成年人也有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更何况幼小懵懂的孩子,多一点包容吧,我们也是从这个年龄段过来的,将来都是要做父母的人,要给孩子们做榜样,将来他们也懂得包容老年的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共场所正常或者偏大的声音是可以理解的,有人制止那就是矫情,长时间的噪音就确实不应该了,有人制止你还道德绑架那就是你得寸进尺了。这无关成人还是孩子都是一样的。这都是相互体谅的事情,都能做到先管好自己,然后再希望别人包容,会杜绝大部分的不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时候要看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在教导,但是小孩子还是闹腾,应该多给一些宽容。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小过,也会变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吵,闹我都可以忍,大不了戴个耳机。忍不了的是踢我的座椅,还有在我座椅顶上来回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不爽的未必是孩子,更多是孩子背后的熊家长。比如你孩子哭闹,控制不住,这种情况是有的,其实很好解决,抱到车厢连接处就是了,你哭一路也不会有人来干涉。比如在飞机上,你孩子哭个不停,能不能在别人厌烦前先道个歉?你身段先放低了,别人就很难骂出口了。如果你自己不作为还嫌别人不够客气,谈什么厌童,还不如先回去反省一下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太吵了我都会提醒,不只是针对孩子。不要说以前如何,以前的人素质低很多,对很多行为都觉得是正常的,现在文明程度高了,这是好事,每个人都应该尽量不要去吵别人,不要总觉得人家应该宽容,自己做好该做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有这种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不加任何制止,在去北京的火车上,后座一个小男孩看似已经7-8岁了,妈妈还要大声给读故事,很大声讲很久。过程中孩子不停踢前排我女儿座椅。随后男孩喝可乐,把半瓶易拉罐扔到我们前排,我女儿脚下都是可乐,我选择把可乐瓶捡起来让乘务员收走,没有选择替他们教育儿子,一是不想愉快的旅行被这种人影响,二是不想帮他教育,因为社会会教育他。下车后我们得路程是愉快的,但但在车上还是很生气,还好只有1个多小时车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7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以前更吵,却更宽容”。我个人观点:以前谁家没有几个孩子,自己没有身边亲人朋友家也有,早就习惯了。现在孩子少了,甚至有些是丁克,对孩子宽容度下降。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个人更加独立,也更需要自我空间,加之现在人维权意识更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0 04:27 , Processed in 0.28109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