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回复: 20

[汽车资讯] 增程,难卖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3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导语
Introduction


“蛋糕”变大的速度,远远慢于“炮灰”涌入的速度。









“这种落后技术谁爱用谁用。”


大约五年多以前,增程被行业中某些人,略显主观扣上这样一顶帽子。但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尤其是以理想、问界为首的头部选手拼命吆喝与收割,其位于中国车市渐渐成长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去年,终端销量更是猛涨,前仆后继拥抱这条技术路线的主机厂越来越多。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曾抛出一段“暴论”:不久之后,单论新能源板块,很有可能实现纯电、插混、增程三分天下的局面。


2.webp



但阔步迈入新的一年,却发现剧情并没有朝着预想中的方向发展。


本以为借助“油箱”的威力,增程会彻彻底底大放异彩,可事实并非如此。就拿刚刚过去的7月为例,即便身处所谓的“淡季”,新能源车还是交出了一份比较亮眼的答卷,尤其是零售渗透率一举达到54%,创造了历史新高。


进一步拆分,纯电对应销量达到60.7万辆,同比增长24.5%;插混对应销量达到27.8万辆,同比微跌0.1%;反观增程,对应销量仅有10.2万辆,同比下滑10.4%。而从1-7月累计零售销量来看,增程12.1%的同比涨幅,也要远远低于纯电的35.2%与插混的25.2%。


反正,透露出一股略显乏力的意味。顺势,肯定会有不少读者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今天文章的主角陷入增长瓶颈?


关于答案,只能说是多维度。


01
有些大势不可逆转


实际上,增程难卖的原因很好理解。


首先,肯定是由于纯电的大爆发,很大程度上挤压了今天文章主角的生存空间,特别是位于主流大众市场。主机厂与消费者供给关系的天平,逐渐向前者疯狂倾斜。


3.webp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古早增程用户进入换车周期,其中一大部分都开始转而选择纯电。虽然有些扎心,但的确是大半年下来,观察到的行业趋势。


光是我身边,已经发生了不下三四例。


而望向更深处,该细分板块的增程车型,受限于整体成本的原因,大多纯电续航里程都无法做到太长,不可避免造成了车主补能频次的提升,使用体验大打折扣。要论综合馈电油耗,又比不过同级别的插混选手,夹在中间非常尴尬。


更多时候,像是承担着补充产品序列的任务。


譬如,新势力造车中的典型代表零跑,旗下目前热销的多款SUV,销量构成基本都是纯电主攻、增程辅助,与外界的传统认知恰恰相反。而B10、BO1这样售价下探至10万元左右的新车,甚至直接没有推出增程版本。


无论承认与否,身处“蛋糕”最为可口的主流大众市场,今天文章的主角想要从纯电包括插混口中抢肉吃,难度远比想象中的要大。


4.webp



那在中高端市场呢?


不可否认,过去几年,得益于理想、问界的大杀四方,两位“大魔王”确实共同营造出一幅非常繁荣的景象,“量价齐飞”也让诸多主机厂羡慕不已。


随即,不少品牌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涌入增程赛道。而今年,原本的一片“蓝海”,迅速变得拥挤不堪。


厮杀的强度,与日俱增。


拿理想为例,经历了1-7月,能够十分清晰感受到这家新势力造车所面临的巨大压力。7月交付量同比暴跌,从去年的5万辆下滑到了3万辆,完全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至于问界,上半年同样处在波动之中。好在,凭借M9与M8的接连入场与变态表现,扭转了颓势。而随着M7的到来,势必会重新恢复元气。


不过,拥有华为背书的它,终归属于少数派。


5.webp



整体而言,中高端市场增程板块的疯狂内卷,让大家都苦不堪言。更为严峻的是,对应“蛋糕”变大的速度,远远慢于抢夺者增加的速度。粗略统计,今年光是增程大六座SUV就不下15款,但市场的整体规模变化并不算大。


另外,从眼下的经济大环境来看,潜客对于“贵车”的消费热情还在持续减弱。结合乘联会公布的数据,7月豪华车零售销量仅为17万辆,同比大跌20%。


本质上,危险的“警报”已经拉响。


反馈到今天文章主角的身上,难卖绝不会是一个短期现象,而将长期存在。在此过程中,注定只有类似理想、问界般拥有品牌光环的头部领跑者,才能一直游刃有余地分羹。多数盲目押宝这条赛道资源贫瘠的追赶者们,大概率都将落得一个“炮灰”的下场。


总之,无论位于主流大众市场,还是中高端市场,“增程的确美味,却不容易吃到。”


02
增程成为高端配置


正如文章开篇所言,按照目前的架势发展下去,纯电、插混、增程“三分天下”,几乎不可能实现。


6.webp



作为旁观者,参考行业风向,越来越笃定地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技术的发展,主流大众市场会形成纯电当家做主,插混作为补充,增程微乎其微的格局;到了中高端市场,增程依旧会是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与此同时,在成熟补能体系的加持下,纯电的盘子也会逐渐扩大,插混反而沦为少数派。”


换言之,增程真正意义上的机会点究竟在哪一目了然。


而最近,从几款重磅产品的推新逻辑来看,“超快充+大电池+长续航”慢慢成为了行业主流的新风向。


譬如,超豪华市场的“流量明星”尊界S800,动力电池容量达到63度,纯电续航超330公里。


譬如,刚刚举行“恒星”增程技术发布会的智己,一举搬出与宁德时代合作的66度电池、800V超快充高压平台,带来超450公里的纯电续航。


再譬如,去年便高调官宣切入增程赛道的小鹏,最新一期工信部目录中,增程版X9千呼万唤始出来,据悉纯电续航也将达到450公里。


7.webp



“我们现在看到了一个趋势,增程车把电池越做越大。目的,不就是为了进一步减少增程器的使用频率?原来一年还能使用五六次,现在可能一年才使用一两次。每天开车都要背着几百公斤的东西,这好像不太合算呀。拿人来举例子,每天都要背着这么重的行李,我觉得非常不合理。”


十分有趣的是,乐道L90上市后的专访中,李斌谈及了他的看法。言外之意,像极了:“增程电池越做越大,干嘛不直接买纯电?”


道理并没有错,而我其实与不少增程车主有过交流。


首先,为什么会买增程?他们统一给出的答案,都是害怕里程焦虑。其次,为什么买了增程,大部分工况又用纯电?得到的回应纷纷集中在,加电比加油节省太多钱了。再者,有什么痛点?纯电续航较短与补能速度较慢,成为了票数最高的存在。


而增程车上大电池、上超快充,俨然是主机厂针对迫切需求不断迭代与进化的最终结果,“管它到底合不合理,大家想要那就给。”


8.webp



也恰恰基于这样背景,回头再来看李斌的那段输出,“站在蔚来的角度,出发点是好的,但千万不要试图去教育用户。对于很多增程车主,即便增程器一年就启动一到两次,可放在那始终要比几千座换电站让他们安心。”


幅员辽阔的中国车市,造就了哪条技术路线能一家独大。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更想说:“过去,增程相比纯电有一项绝对优势——综合制造成本更低。可眼下,随着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下降,这一项优势几乎已经被渐渐抹平。”


反之,今年搭载“超快充+大电池+长续航”的增程车型,成本甚至超过了同级别的某些纯电车型。而经过不懈的吹风,这套动力系统摇身一变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高端配置”。


更直白来讲,一辆试图切入中高端市场的新能源车型,管你SUV也好,轿车也罢,一旦拥有它的助力,终端解释成本将远远低于同级别的纯电选手,并且企业经营层面还能够获得更高的溢价与毛利。


9.webp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理想、问界令人羡慕的根本原因,“增程哪是落后技术,根本就是利润奶牛。”


往后,对于大多数品牌,从合资,到自主,想要卖所谓的“贵车”,拥抱今天文章的主角,仍是绕不开的宿命。


增程,难卖,但架不住香呀,尤其是化身“高端配置”。里面的门道、玩法与规则,又一次发生了调整与重塑。


想要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超快充+大电池+长续航”便是捷径。当然,除了技术本身,品牌形象、营销方式、产品定价等维度,都不能出现太大短板。你品,你细品。


而从今年1-7月的销量结构来看,增程只占整个新能源大盘不到10%,一直是属于小部分人的游戏。


但总有炮灰不自量力、飞蛾扑火……


责编:崔力文   编辑:何增荣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3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通勤:纯电>增程>电混>燃油远途自驾:增程≈电混>燃油>纯电越野脱困:燃油>电混>增程>纯电动力加速:纯电>电混>增程>燃油二手保值:燃油>增程≈电混>纯电增程在最刚需的通勤和自驾游方面,都有数一数二表现,对于大部分对越野和动力要求不高的家庭用户来说,确实是很好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续航的大电池太贵了,100度的电池差不多要10万。花4万搞个40度的电池,再配个2万的增程器,能省4万。如此短途用电省钱,长度用油没有理程焦虑。比大电池纯电只差在充电要频繁一点,但是麻烦一点就能省4万块钱,而且消除了里程焦虑,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非常香的。如果100度的电池只要2~3万,那就没有增程式什么事了,甚至,除了寒冷的北方,基本也就没有油车什么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增程式有一个特殊的优点,是直驱无法比拟的,就是发动机的放置自由程度,因为不需要直接连接车轴,所以发动机哪里都可以放,管他横置纵置前置后置都可以。电传动虽然有损失,但前纵置后驱其实本来传动损失也不小(所以ct4轮上马力200ps都到不了),效率不会比电传动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3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简洁和解耦在工程上的意义,所以才会去说什么并联,吹什么直驱,增程的最大优势在于解耦,任意能发电60kw的机构只要能塞进汽车就是增程器,可以是加油,天然气,氢气,甚至像科幻片一样塞垃圾发电。直驱做不到,直驱必须是汽车发动机带缸的才能驱动轮轴。增程能轻易的和普通纯电一样做四轮独立电驱。做超级变态的转向角度,动力可以完全自由分配到独立电机,这些直驱都做不到。或者说要难几百倍才能做得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8-13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源在于,碳酸锂从5万/吨涨价到50万/吨。大家都发现如果只做纯电的话,最后只能够给那个电池原料厂打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3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的三次工业革命,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对汽车来说,受电池技术的限制,传统燃油车一直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汽车一直以来都是个机械产品,而现在的电动车,可以说就是汽车在由机械化向电气化发展,实现了电气化之后,自动化、智能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3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十年之后吧,纯电续航1000公里,充电速度每分钟2公里(5分钟充500公里。),道路边上到处都是实际充电功率1000kw的充电桩,这就可以解决日常使用的99.999%的需求。车身内置一个总体积22寸手提箱大小的“烧燃油的应急发电机充电包”,在剩余的0.001%应急情况下可以给电池充十几度电。抖动噪音什么的,无所谓,这玩意的定位就是应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现有的数据来讲,纯电才是行业肯定要走的主线,7月纯电车在市场上的占比都到54%了,创了新高。而且纯电在电池容量、快充速度、电机效率这些核心技术上,进步比增程快多了。咱们中国车企想在全球新能源领域超车,就得靠这些纯电的核心技术突破,比如更牛的电池、更快的充电平台啥的。要是把太多钱和人力砸在增程上,那相对的纯电技术的投入就少了,很容易在全球竞争中掉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3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和充电的钱就看你咋开了。要是你一年开2万公里以上,家里能充电,纯电每公里才 4 分钱,一年电费也才800块,而增程就算 90% 用电,10%用油,一年也得2000块,纯电五年能省下6000块,够补买车时的差价了。但要是你一年就开 8000 公里,增程和纯电电费其实是差不多的,可增程保险能便宜500块一年,反而略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4 16:48 , Processed in 0.30357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