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回复: 4

[科技新闻] 华为是行业“百草枯”吗?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0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蓝血创作组

 来源
 | 蓝
血研
究(la
nxueyanjiu)

投稿 | lanxueziben(微信)

城市合伙人招募 | lanxueziben(微信)



1.webp

蓝血私塾  点击进入



近几年,关于华为“侵略性”与“行业边界感”的讨论,不绝于耳。坊间甚至用“百草枯”形容华为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百草枯”是除草剂,本意是无差别清理野草,在商业语境下,它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究竟,华为是“百草枯”、行业的“掠夺者”,还是中国技术生态中不可避免的“拓荒者”?我们需要辨析这个问题背后的复杂根源。


01

华为的边界觉悟为何受质疑?



华为确实展现出极大的扩张性:通信设备、芯片、操作系统、云计算、服务器、数据库、ERP、甚至电动汽车、数字能源、矿业自动化、智慧城市……几乎无处不在。相比之下,很多国际巨头——微软、甲骨文、SAP,甚至谷歌、苹果,都曾有明确的“护城河”、有分工有协作。


可华为内部是怎么思考的呢?首先,它的扩张多半是防御式或者不得已。例如,原本通讯业务做得好好的,被海外“围剿”;原本使用安卓系统,被断供之后自己开发鸿蒙;芯片设计靠ARM,被卡脖子自己搞鲲鹏、昇腾;基础软件高斯数据库、GaussDB的推出,是因为商业采购受限,“买不到、用不稳,只有自己动手”。ERP也同理,市面上SAP、Oracle价格高昂且数据风险大,国产竞品未能实现满足华为业务复杂度(比如全球化、超大规模)的诉求,于是华为云推出了自己的MetaERP。


换句话说,有些边界是被外部环境强行打破的。可这还不是全部原因——


02

隔壁种好自己的田了吗?



在数据库领域,国内一直苦于拿不出既有自主知识产权,又能满足高性能、高稳定性的产品。国产数据库厂商(达梦、人大金仓等)虽有长期积累,但技术层面与甲骨文仍有差距,商业客户选型时往往权衡性价比和保障性,导致市场占有率始终有限。再看ERP领域,金蝶、用友做了二十年,但复杂的大型企业需求、国际化业务管理软件,依然高度依赖SAP、Oracle,只能满足中小企业,且服务和研发投入远不及国际对手。云计算生态、服务器系统同样如此。


一个残酷事实是:这些业务的边界之所以被华为“侵占”,不是华为觉得好赚就去做,而是国内同行未能主动“种好自己的田”。一旦需求爆发、技术断供、环境巨变,华为这样的巨头天然有资源、有动力、有技术去补位。


03

技术生态的“真空”与华为的责任



华为做的不是“百草枯”,更像是“补天”。强者补齐短板后,往往形成压制式生态。但我们不能忽略,如果这些领域有强劲的本土公司,华为根本不会轻易涉足;举例,大中型关键行业数据库–国内没有哪个公司能抗住甲骨文的壁垒,谁能给华为和其它央企满足国际化、高性能的替代方案?ERP同理。


所以,华为的“侵略”实则是“生态的补位”。普遍意义上的行业边界感在中国很难成立:既没有成熟的商业竞争规则(例如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分层)、也缺乏能够分层发展的技术企业。


04

华为“补位”之后会造成什么后果?



从行业协同角度来看,华为的“包办”确实让一些创业公司失去生存空间。华为有庞大渠道、人才、研发资源,再加上体量压制,难免令人畏惧。对于中小(甚至中型)企业,非常容易陷入“被边缘化”困境。行业生态就失去了活力与多样性。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华为补齐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中国的大型企业、政府、关键工程甚至都被“卡脖子”。这是大国发展阶段不得不承受之痛,巨头承担了公共安全、国产替代责任,行业创新由巨头主导,但也失去了部分市场自由与活跃度。


05

根本之处还是隔壁种好地



技术是“勤加耕耘”的过程,不是“抄袭投机”的名词。中国科技行业的天平一直倾斜,华为的“越界”,被称为“百草枯”,但根基实际是大多数公司没有种好自己的地。还在靠“低成本”、“政采入围”、“外部资源”,而不是“持续创新”、“高质量研发”。


如果说未来要真正打破“百草枯”的格局,最根本的不是批判华为“太有能力”,而是让更多公司成长起来,补全技术生态,真正做到“多草共生”。让华为的补位变成协同,而不是一家的独角戏。


06

结  语



华为不是行业“百草枯”,而是一株生命力强悍的“常春藤”。常春藤蔓延是因为阳台空缺,而不是有意毁草。行业边界感的消失,根源在于隔壁没人种地。与其批评华为包办,不如反思为什么中国产业技术格局中,总是缺乏能与华为、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同行。只有“多头并进,百花齐放”,才能让中国科技生态更健康。




蓝血研究近期服务





一、公开课



二、管理一对一辅导(2小时,免费)



蓝血研究院,以“赋能中国企业打胜仗”为使命,经融合华为、IBM等标杆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最佳实践,创立了独有的“六驱马车”价值驱动力理论模型,形成适用于中国企业的方法论和管理工具。方向主要包括:战略规划、组织变革、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业财融合、流程管理等六个领域。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0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为这波‘补位’就像小区突然来了个全能物业啥都管,虽然挤走了几个小维修店,但要是没它咱小区水电系统早瘫痪了,国产同行真得加把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0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句话叫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华为如此之突出,显得友商太无能,绝大多数友商,都是在西方的科技框架下面,做零件配套呢,或者像汽车行业,用的是西方那套体系和标准,以及商业模式。但是华为已经开始自己制定规则和玩法了。层次不一样。华为已经很克制了,有如此强大的组织能力,做哪个行业,在国内都能做到最强,但是很多行业,它不做,聚焦于科技,尤其是底层科技,像数据库,编程语言,等等没有哪个企业会自研,都是用的西方现成的,有没有想过,那一天他们像对待大鹅一样,全部给你断供了,你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0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笑死了,贴金卫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8-10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褒暗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5 06:24 , Processed in 0.24531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