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5

[科学观察] 爱康国宾体检10年未发现肾癌,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17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防住它的,不是恐惧,而是持续关注、及时行动和对医学常识的理解。
据沈阳晚报报道,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称:“2013年到2023年,我在‘爱康国宾’体检了10年,从来没有被检查出患癌风险,结果我2024年被确诊癌症晚期。‘爱康国宾’要是能早点预警,我的病怎么可能拖了那么久才被发现?”先对事件进行简要总结

  • 2013–2022 年:张晓玲连续在同一体检机构体检,双肾均报告“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正常。


  • 2023 年:体检超声仅提示右肾钙化灶,被告知“属正常范围,不需要任何处理”。


  • 2024 年初:更换体检机构后,腹部彩超发现右肾分叶状低回声(3.5 cm × 2.8 cm),血流丰富,被建议就医。


  • 2024 年10 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病理确诊“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实施右肾切除。


  • 2025 年2 月:海外复查证实“肾癌骨转移”且已属晚期。多位专家指出,这是长期隐匿未被发现所致

一、为什么体检多年“正常”,肾癌却悄悄长成了?张晓玲的经历并非个例。肾癌尤其是最常见的透明细胞型肾癌(ccRCC),早期常常“无声无息”,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并无明显症状。研究显示,60%的肾癌患者确诊时没有任何症状,25%以上在发现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这意味着,仅凭常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很难发现它的蛛丝马迹。虽然肾脏钙化灶在常规体检中较为常见,常见于良性病变,但临床研究显示,部分肾癌早期也可能以局灶性钙化表现。若未结合肿块形态和血流信号综合评估,存在误判为良性改变的风险。张晓玲2023年检查中出现的钙化灶,不能排除是早期肿瘤的蛛丝马迹。
1.webp

来自参考文献[2]:平扫ct发现钙化,此处钙化应怀疑肾细胞癌
这里可以申请复核体检机构的影像学资料,医院是要求要保存的,不知道体检机构有没有保存。到了2024年,新发现的“分叶状低回声+血流丰富”的描述,实际上已经高度提示实性肿瘤,需要高度重视。文献总结指出,实性、血流丰富、边界不规则的肾内病灶,应当及时追加CT或MRI进一步评估。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研究支持将腹部超声纳入中老年体检项目。对高危人群而言(如50岁以上、有吸烟史、高血压、肥胖等因素者),肾癌的筛查检出率可达0.22%。日本的随访研究还发现,完全无症状通过超声发现肾癌的患者,其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4.7%,远高于因症状就医者的60.9%。这些数据都说明:肾癌并非不可防,而是早发现早治的“黄金癌种”。二、从钙化灶到晚期骨转移,肾癌到底长得有多快?很多人以为癌症是“十年老病”,但实际上,肾癌的进展可能比想象中更快。一项研究对46位术前6~60个月影像无异常、却在随访中被确诊为肾癌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这些“临床显著”肾癌的平均生长速度为每年2.13厘米,最快甚至可达6.5厘米/年。换句话说,一颗看似“正常”的肾脏,在两三年内完全可能长出一个需要手术的肿瘤。
2.webp

一名52 岁的男性,2010 年 10 月发现肾脏正常,2013 年 12 月发现一个 9 厘米透明细胞肿瘤,伴有 IVC 侵袭(生长速度 2.84 厘米/年)
另有研究发现,原发肾癌的体积翻倍时间为372–579天(约1–1.5年),一旦发生肺或骨转移,这一时间骤降至20–154天。也就是说,一旦肿瘤跨出肾脏,整个病程会显著加快。
3.webp

肾脏原发肿瘤(a)和肝转移瘤(b)的生长曲线
结合张晓玲的情况来看,她从2023年提示钙化灶,到2024年检出3.5厘米分叶状肿块,再到不到一年内出现骨转移,正好印证了这类肿瘤“前期缓慢、后期骤进”的典型模式。如果2023年能对钙化灶追加影像追踪,可能就是一次逆转命运的机会。三、晚了也不能放弃:透明细胞癌的治疗进展如何?透明细胞型肾癌(ccRCC)是肾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比70%以上。虽然它对放化疗反应较差,但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不断进步,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局限期(T1-T2期)首选是部分或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治愈率超过90%。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可以通过靶向药(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抗体)以及骨保护治疗等多种方式联合控制病情。例如,研究显示单用舒尼替尼等TKI药物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可达11个月;与免疫药联合使用时,部分方案甚至可以延长至两年以上。对于骨转移患者,及时接受放疗和骨改良药物干预,可以缓解疼痛、减少骨折和并发症。虽然张晓玲已处于晚期,但合理治疗仍可带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机会。这也是为何确诊之后,一定要寻求多学科会诊(MDT),制定个体化方案。四、普通人该如何防范这种“沉默的杀手”?肾癌最难的地方在于:没感觉、不痛不痒。张晓玲的教训告诉我们,预防和警惕要前移,不能等到症状出现才行动。 建议如下:

  • 每年体检请别漏掉“腹部彩超”,特别是男性、50岁以上、抽烟、高血压、肥胖人群;


  • 体检报告中的“钙化灶”“囊肿”“低回声”等字眼要留意变化,即便“未见异常”也不能一劳永逸;


  • 尽量固定体检机构和医生,保持连续性有助于比对细微变化;


  • 发现可疑病灶不要拖,尽快补做CT/MRI,莫让“等待”成为遗憾;


  • 如果已确诊肾癌,务必评估是否合适做手术、靶向或免疫治疗,别轻易放弃治疗机会
癌症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一直在身体的盲区里悄悄推进。防住它的,不是恐惧,而是持续关注、及时行动和对医学常识的理解。如果张晓玲的故事能提醒你多看一眼体检单、多追一次影像复查,那也许,就能拦下一场悲剧。参考文献:[1]Usher-Smith J, Simmons RK, Rossi SH, et al. Current evidence on screening for renal cancer. Nat Rev Urol. 2020;17(11):637-642. [2]van Oostenbrugge TJ, Fütterer JJ, Mulders PFA. Diagnostic Imaging for Solid Renal Tumors: A Pictorial Review. Kidney Cancer. 2018;2(2):79-93.[3]Ksido L, Zhou S, Glatman J, et al. Ultrasound in Renal Cancer Screen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ureus. 2025;17(5):e83790. [4]Diana P, Klatte T, Amparore D, et al. Screening programs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 a systematic review by the EAU young academic urologists renal cancer working group. World J Urol. 2023;41(4):929-940. [5]Gofrit ON, Yutkin V, Zorn KC, et al. The growth rate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renal cancer. Springerplus. 2015;4:580. [6]Fujimoto N, Sugita A, Terasawa Y, et al. Observations on the growth rate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Int J Urol. 1995;2(2):71-6. [7]Yang J, Wang K, Yang Z.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Front Oncol. 2023;13:1133832.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17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朋友也遇到过体检漏诊,后来换医院查出来问题,果然还是得多留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渐入佳境
  • 打卡总天数:46
发表于 2025-7-18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228
发表于 2025-7-18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148
发表于 2025-7-18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常更换体检单位,另外定期去三甲医院体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圆转纯熟
  • 打卡总天数:12
发表于 2025-7-18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8 12:04 , Processed in 0.21595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