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4|回复: 13

[科技新闻] 美国罕见让步,EDA软件解禁!但下一场硬仗仍然艰巨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7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期要点:阶段性胜利后,下一步要做什么?


上周四,一条消息迅速刷遍了各大平台,美国商务部正式通知相关软件公司,撤销对中国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出口限制。
1.webp


新思科技(Synopsys)、西门子EDA(Siemens EDA)以及楷登电子(Cadence)三大EDA巨头均确认了这一政策变动。
这件事为什么重要?
EDA软件被誉为“芯片之母”, 是芯片设计流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涵盖了从功能定义、代码设计、仿真验证、物理实现到最终版图验证等数十个环节,直接决定了芯片的性能以及能否最终制造成功。
比如,使用符合行业标准的EDA工具,可以将首次流片的失败风险降低约15%。考虑到先进制程芯片一次流片的费用,可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先进EDA工具可谓非常关键。
2.webp


此前,三大EDA巨头占中国EDA市场的80%以上。今年5月,美国对中国EDA软件断供,直接导致芯片企业设计周期延长,流片成本增加。
此次EDA解禁,国内业界也反应迅速。有芯片设计公司甚至一次性采购了长达三年的EDA软件授权,以确保研发项目不会再因为禁令而中断。
这次EDA解禁,普遍被认为美国在经贸关系中寻求缓和与合作的一个信号。我还想指出的是,EDA解禁或许也表明,美国政府意识到技术封锁难以长期奏效。但同时,也要注意,我们的先进制程芯片依然受制于人。
中国还需保持战略定力,借鉴Sematech联盟和ASML、台积电等行业巨头的经验,坚持产业协同,才能真正突破科技封锁。

封锁
首先,我一直认为,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封锁难以达到他们遏制中国AI产业发展的战略企图。
自2018年以来,美国实施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芯片技术管制措施,试图延缓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最严格的封锁时期,美国甚至不惜禁止了英伟达的A100、H100以及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直接销售给中国,给英伟达这个美国公司造成了极大损失。
3.webp


黄仁勋展示的产品,一个都不能卖给中国

但这种芯片禁令没能有效阻止技术扩散。我们之前就提到,算力方面,美国的封锁措施可谓漏洞百出。比如,中国企业通过第三方采购美国公司的云服务,就能进行AI模型的训练。
而且人才和算法方面的限制就更难了。去年美国一直想禁止AI大模型的开源和出口,但因操作难度大而始终未能实现。
因此,中国AI技术一直对美国紧追不舍。今年年初DeepSeek R1的横空出世,更是把美国政府吓了一大跳。
所以,这次“长达”两个月的EDA禁令会草草收场,可以推测,也是因为美国政府认识到,这种封锁不仅给美国的EDA软件公司们带来巨大损失,而且从战略上看并无实质意义。

小胜
但反过来,我也想提醒,虽然EDA解禁对中国的芯片产业来说是一次胜利,但不能因此在战略上放松警惕。
网上一直有个段子,说微软对于中国普遍存在的Windows操作系统盗版保持宽容态度,就是比尔•盖茨的一个限制中国科技发展的阳谋。
这个有点阴谋论的逻辑虽然难以被证实或证伪,但事实就是,近乎免费的盗版操作系统,确实抑制了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直到最近,随着美国的施压,以及移动端设备对互联互通需求的增加,华为鸿蒙等国产操作系统才真正逐渐发展了起来。
因此,EDA解禁对于中国芯片产业是重大利好,但我们也不能放松本国EDA产业的发展,必须清醒地看到,美国的封锁依旧牢固。
另一个受限最严重的环节,就是先进制程的芯片制造。
受美国《外国直接产品规则》限制,台积电和三星等最先进的代工企业,在为中国企业代工先进制程芯片时,仍需获得美国政府的出口许可。这样的规定实质性地切断了中国企业通过外部厂商生产先进制程AI芯片的可控性。
4.webp


当前中国本土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芯片制造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主要因为无法获得荷兰ASML公司的极紫外光刻机(EUV),甚至部分最先进的深紫外光刻机(DUV)也被实质性禁运。
因此,如摩尔线程、华为海思等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虽然已具备设计5纳米芯片的能力,但无法找到代工厂进行生产。

应对
那该怎么办?我们或许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为了维持在纺织业的垄断地位,严格禁止任何纺织机械、设计图纸乃至技术工匠流向美国。
但在“美国工业革命之父”塞缪尔•斯莱特的帮助下,美国逐步补齐了纺织工业的各项能力。到19世纪30年代,美国纺织业已基本成熟。1842年,英国意识到封锁已失去意义,彻底放宽了纺织技术和机械的出口限制。
这个历史案例告诉我们,放松芯片产业链条上的一环可能只是美国暂时的调整。只有当我们在芯片制造特别是光刻机等核心设备上实现突破时,美国才会彻底解除封锁。
所以,我想强调的是,与其寄希望于他人的开恩,不如借鉴全球芯片产业的成功经验,认真发展本国产业生态。
芯片产业的发展极度需要产业协同、联合攻关,任何的重大技术突破都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芯片产业的竞争不仅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各个产业生态之间的较量。
在1980年代,为应对日本芯片产业冲击,14家美国顶尖芯片企业和美国政府共同成立了Sematech(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这里面不仅有芯片制造商,还吸纳了设备和材料供应商,并与大学、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形成了从上游到下游的协同创新网络,奠定了美国掌控制造设备核心技术的基础。
5.webp


再看当今全球芯片产业的领军者,无一不是生态系统的构建者、重要枢纽和受益者。
ASML背后是由全球近5000家供应商组成的庞大协作网络;台积电的成功,源于和超过100家生态伙伴与客户的合作,共同定义和开发先进生产工艺;英伟达更是连接了全球370多家合作伙伴以及CUDA上超500万名开发者,仅凭3万多名员工就创造了超3.8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一市值。
当前,AI、智能电动汽车、机器人/机器臂等产业的兴起,为中国芯片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弯道超车机会。
此时此刻,我们更应将发展重点从“单点突破”的游击战,转向打造和增强产业生态的“整体战”、“系统战”,从而让一堆短板一同成长为一群长板,而不是扶持单个企业的崛起,打造某些不相关联的长板。而这无疑也需要我们具有更大的决心和智慧。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7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用盗版Windows确实拖累了国产系统,现在得靠自己加油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7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这波解禁就像突然给你断了WiFi又给你连上,虽然爽但别真以为能躺平,中芯国际的光刻机还在卡脖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7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根子在教育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7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作者观点。奋发图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7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地说美国的路很难走,要续命就要收割欧洲和日韩,要转变也要有买家,无论如何美国以后都会节衣缩食,美国还是不是一个好客户,值得想一想。而且美元贬值是大趋势,现在卖的多的有可能亏损越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7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是不会用这个EDA了。华为在没有用EDA的情况下都有5纳米的芯片出来,干嘛还要用这个随时会被卡脖子的软件。而且EDA这样的工业软件是越用越好用。坚持用自己的,自然会有超越EDA的时候,因为我们的工程师最多,软件完善的过程就会短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7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步继续出售的都是我们还没攻破的难题,没办法,我们就和“朝鲜战争”时期一样,一个国家要对抗对标几十上百个国家,真正的盟友还很少~  打铁还需自身硬,加油吧,利用这些“喘息”的机会找出“破局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7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并不都是利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7-7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让步因为 EDA 不是什么不可跨越的鸿沟,太小看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8 20:15 , Processed in 0.23902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