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6

[科学观察] 小米悠悠去世:不是所有卵巢囊肿都会癌变,但有一种必须高度警惕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6-2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网友小米悠悠因为卵巢癌(实际上是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去世,引起广泛关注和很多人的恐慌
1.webp


首先想和所有的女性朋友说一下:卵巢囊肿变成卵巢癌是非常罕见的,不要因为这件事对自己身上的卵巢囊肿开始紧张。
该网友的诊断病史如下:
十几年前被诊断为卵巢囊肿,3公分左右,当时医生建议她手术,但是她拒绝了。
在2024年7月(也就是去年)发现囊肿增大到5公分左右,医生建议重视,她也没有重视。
到2025年3月,b超就发现盆腔16cm囊实性肿块,经诊断为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2b期
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术后发现进行了化疗(拒绝放疗),但是化疗过程中肿瘤标志物一直在升高,第三次化疗就发现了转移。
经电话问诊,医生告诉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没有进行清扫,现在是耐药复发,并且发现hrd是阴性。
后患者自述二化后医生没有进行PET-CT评估,进行二次减瘤术,直接加了贝伐,导致痛失二次手术的机会。现在结疗一直有病灶,用昂贵的靶向药贝伐+尼拉维持,可能作用不大
现在已经去世。
2.webp


因此她应该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卵巢囊肿→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不是单纯的卵巢囊肿,所以姐妹们就更不要慌张了
3.webp

图片来自摄图网

一、不是所有囊肿都会癌变,但有一种特别需要警惕

卵巢囊肿在女性中很常见,尤其是年轻女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良性的,比如:

  • 功能性囊肿:由于排卵异常引起,通常1~2个月就会自然吸收;
  • 单纯性囊肿:B超表现为薄壁、透明液体,无血流信号,也常常不需要治疗。
但是,也有一种叫做卵巢巧克力囊肿(医学上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类型,性质就复杂多了。
[特征
单纯囊肿
巧克力囊肿
成因
排卵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跑到卵巢里“安家”
内容物
澄清液体
深褐色“陈旧血液”(似巧克力)
是否随月经变化

是(可能伴随痛经)
自愈可能性
很高
低,常需长期随访或处理
癌变风险
极低
略高,尤其长期不处理时
根据大样本研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其患卵巢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约2.5倍,主要是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这两类。[1,2]
不过请注意,这种癌变的发生非常罕见,即便是“巧克力囊肿”,转化为癌的几率也低于1%。[2]也就是说,它的危险不是“注定癌变”,而是“有条件下可能演变”

4.webp


二、这位患者的囊肿,可能早就不是“普通囊肿”了

从这位患者的经历来看,多个细节提示:她可能从一开始就不是普通囊肿,而是一个被低估的高危巧克力囊肿:

  • 囊肿持续十几年未消退:功能性囊肿通常在几个月内吸收,持续多年是红灯信号;
  • 尺寸持续增长:2024年5公分,2025年3月已到16公分,还出现实性成分(癌变的高危表现);[3]
  • 最终病理为卵巢内膜样癌:正是巧克力囊肿癌变的典型类型。[1,2,4]
研究发现,年龄≥42岁、囊肿≥8.3cm、B超提示有实性成分、绝经、体重下降,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巧克力囊肿癌变的可能性。[3]
三、如何判断自己遇到的是哪种囊肿?要不要紧张?

不需要看到“囊肿”两个字就惊慌。关键是看它的类型变化趋势B超特征
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更“安全”:


  • 囊肿小于4cm;
  • 无症状、无痛经;
  • 每次B超变化不大或变小;
  • 医生诊断为“单纯囊肿”或“功能性囊肿”。
以下情况需特别警惕:


  • 囊肿反复不消退、超过半年仍存在;
  • B超提示囊肿内有“分隔”、“乳头状突起”或“血流信号”;
  • 有痛经加重、性生活痛、排便痛等症状;
  • 囊肿持续长大,尤其大于5cm;
  • 40岁以上还持续出现囊肿,尤其未生育或不考虑再孕的女性。
遇到这些情况,不等于“就是癌”,但建议:

  • 定期复查B超(医生会根据风险建议3~6个月或一年);
  • 必要时做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25)
  • 考虑手术切除,尤其是明确为巧克力囊肿且生育完成者。[4,5]
四、我们能做什么来避免悲剧?

医生的建议,往往并不是“太小题大做”。子宫内膜异位相关卵巢癌的研究不断在提醒我们:这是一种“有机会阻断”的癌症类型。[1,2]

  • 对症状保持敏感:比如原来没痛经,突然开始痛,经期越来越重;
  • 对B超结果要问清楚:不只是听“有没有事”,而是要知道囊肿是什么类型;
  • 对医生的建议要重视:医生建议手术不是“吓唬你”,而是经验判断你有“癌变的土壤”。
科学,不是让人恐慌,而是为了我们更早预防、更好掌控
参考文献
[1]Steinbuch SC, Lüß A-M, Eltrop S, et al. Endometriosis-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 From Molecular Pathologies to Clinical Relevance. Int J Mol Sci. 2024;25(8):4306.
[2]Tang L, Bian C. Research progress in endometriosis-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 Front Oncol. 2024;14:1381244. doi:10.3389/fonc.2024.1381244.
[3]Udomsinkul P, Triratanachart S, Oranratanaphan S. Risk factors for endometriotic-cyst 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 A case controlled study. Taiwan J Obstet Gynecol. 2020;59(2):269–274.
[4]Murakami K, Kotani Y, Nakai H, Matsumura N. Endometriosis-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 The Origin and Targeted Therapy. Cancers (Basel). 2020;12(6):1676.
[5]McConechy MK, Ding J, Senz J, et al. Ovarian and endometrial endometrioid carcinomas have distinct CTNNB1 and PTEN mutation profiles. Mod Pathol. 2014;27(1):128–134.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6-24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表姐也有巧克力囊肿,定期复查多年没事,大家别自己吓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6-24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渐入佳境
  • 打卡总天数:47
发表于 2025-6-25 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386
发表于 2025-6-25 06: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了,愿没有病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炉火纯青
  • 打卡总天数:64
发表于 2025-6-25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不论什么情况你一定要hold住!hold住就是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119
发表于 2025-6-25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9 15:03 , Processed in 0.20466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