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0|回复: 3

[科技新闻] 华为比亚迪背后的中国芯片巨头,要去香港IPO了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6-24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章来源于科创投资研究




近期,中国存储芯片龙头企业兆易创新(603986.SH)宣布拟发行H股并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作为华为、比亚迪等科技巨头的核心供应商,兆易创新凭借NOR Flash全球前三、NAND Flash中国最大设计企业的行业地位,持续引领国产芯片自主化浪潮。


创始人朱一明从清华学子到“中国芯”领军人物的创业传奇,更成为行业佳话:从车库研发到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其带领团队推出首款国产高速存储芯片,逐步构建起“存储+MCU+传感器”的多元化业务版图。


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7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显著,彰显强劲增长动能。


本文将深入剖析兆易创新的创始人背景与发展历程、商业模式与财务状况,以及存储芯片行业的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探讨这家中国芯片巨头的成长之路与未来发展前景。


1.webp







2.png

从清华学子到芯片巨头,

朱一明的创业传奇







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史上,朱一明的名字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1972年出生于江苏盐城的清华学子,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爱国情怀,将一家初创企业打造成为中国存储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


朱一明的创业故事,是中国芯片产业自主创新的缩影,也是一部充满艰辛与辉煌的奋斗史诗。


朱一明的求学之路可谓顺风顺水。


他从小学起就展现出非凡的学习天赋,每次考试都能轻松拿第一名,高考更是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在清华园的学习期间,朱一明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然而,90年代初的北京,中关村创业热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让原本立志成为科学家的朱一明逐渐改变了人生目标。在清华浓厚的工科氛围影响下,他决定从浩瀚的宇宙规律探索转向实业报国之路。


求学期间,朱一明积极参与多家公司的项目开发,这使他逐步认识到集成电路才是信息革命的底层核心技术。


怀揣着这一认知,他在清华硕士毕业后赴美深造,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电子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专注于半导体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留学期间,朱一明在iPolicy Networks公司从事网络处理器搜索引擎芯片组的研发工作,并于2001年加入Monolithic System Technologies公司,担任项目主管,负责存储器芯片开发工作。


在美国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后,朱一明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和朋友们四处游说,终于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


然而,当事业有了起色时,朱一明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回国创业。


“我们不能’无芯’,无芯就是无魂。不掌握主要核心技术,国家的强盛只是建立在沙滩上。”这是朱一明回国的初心,也是他坚持至今的信念。


2004年夏天,朱一明遇到了他的“贵人”——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军。


在李军的引荐下,朱一明获得了天使投资人周顺圭的10万美元投资,并在周顺圭的车库里开始了正式研发存储器芯片的工作。然而,这笔资金很快就耗尽了。


在危急关头,朱一明认识了清华科技园技术资产经营的薛军,在多次沟通后,薛军同意帮助朱一明融资100万美元,条件是必须回国创业。


朱一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条件,带领团队回到祖国。


2005年4月,在母校清华大学的支持下,朱一明创立了“芯技佳易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就是兆易创新的前身。


创业初期,朱一明秉持“不做’Me too’,立足存储,做一枝独秀”的理念,专注于存储器芯片的研发生产。他认为,存储器是计算机的底座,市场空间巨大,而且能够作为工艺成熟与否的标准。


经过三年的艰苦攻关,2008年,兆易创新研发出中国第一颗高速存储芯片“SPI NOR Flash”。


然而,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朱一明再次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在这个危急关头,薛军再度伸出援手,帮助朱一明融资3000万元,使公司得以渡过难关。重获新生的朱一明将公司更名为“兆易创新”,从此踏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2013年,兆易创新再次突破产业壁垒,推出GD32系列微控制器产品,这是中国首款基于ARM Cortex-M架构的MCU产品。


2016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同年与合肥共同出资成立“长鑫存储”,投资DRAM芯片研发。


2019年,兆易创新成功收购“上海思立微”,进入人机交互领域,拓展传感器业务。


如今,兆易创新已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龙头企业,在NOR Flash领域已经成为全球三大供应商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内地最大的NAND Flash设计企业和最大的32位MCU供应商。


而朱一明本人,也从一名普通的留学生,成长为中国存储芯片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他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无数中国科技工作者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而不懈奋斗。






3.png


三大业务齐头并进,

兆易创新的商业版图与财务实力







作为中国存储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兆易创新构建了“存储芯片+微控制器MCU+传感器”的多元化业务布局,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


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战略布局,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还逐步走向全球舞台,与国际巨头展开竞争。


兆易创新的业务版图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


首先是存储芯片业务,这是公司的传统优势领域。存储芯片又分为NOR Flash、NAND Flash和DRAM三类。


NOR Flash是代码型闪存芯片,主要用来存储代码及少量数据,是兆易创新的传统优势产品。公司在NOR Flash领域已成为全球三大供应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持移动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个人电脑及周边、网络、电信设备、医疗设备、办公设备、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设备等各个领域。


NAND Flash是数据型闪存芯片,主要用来存储大量数据,兆易创新已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NAND Flash设计企业。


DRAM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兆易创新通过与合肥合作成立的长鑫存储进军DRAM领域,2020年开始代销长鑫存储的DRAM芯片,显著提升了公司业绩。


第二大业务板块是微控制器MCU。2013年,兆易创新推出GD32系列微控制器产品,这是中国首款基于ARM Cortex-M架构的MCU产品。


该系列不仅提供了业界最为宽广的Cortex®-M3 MCU选择,更以领先的技术优势持续推出了Cortex®-M4 MCU产品,成为中国MCU产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目前,兆易创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32位MCU供应商,产品在物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第三大业务板块是传感器业务。2019年,兆易创新成功收购上海思立微,进入人机交互领域。


上海思立微是一家专注于人机交互的公司,主要产品是传感器SOC芯片,用在触控屏上面,如指纹识别等。思立微在收购前指纹识别芯片已做到全球第三,触控芯片做到全球第四,具备成熟的研发和销售系统。


通过这一战略收购,兆易创新完成了“存储器+MCU微控制器+传感器”的产业链布局,大大增强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在财务表现方面,兆易创新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根据2024年年报数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56亿元,同比增长27.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3亿元,增长显著。这一亮眼业绩主要得益于存储芯片市场的复苏以及公司多元化业务布局的成效。


4.webp



兆易创新的商业模式具有鲜明特色。


首先,公司采用Fabless(无晶圆厂)模式,专注于芯片设计,将制造环节外包给晶圆代工厂,这使得公司能够集中资源于研发创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公司坚持“稳扎稳打、清晰务实”的发展战略,从NOR Flash切入存储器市场,逐步拓展到NAND Flash和DRAM,避免一开始就与国际巨头正面竞争。


第三,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与清华大学微电子所联合成立了“先进非挥发存储器联合研究中心”,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优势,推动技术突破。


展望未来,随着兆易创新此次冲刺港股上市,公司有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资本实力,加速全球化布局。


同时,在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存储芯片、MCU和传感器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兆易创新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5.png


全球存储芯片格局重塑,

中国企业崛起正当时







存储芯片作为现代数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庞大、技术门槛高、应用领域广,一直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战场。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存储芯片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市场格局也在悄然重塑。


从全球市场来看,存储芯片行业规模巨大且增长迅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全球存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23亿美元,虽然近五年复合增速为-10.19%,但随着AI算力需求的提升,2024年全球存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大幅增长至167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DRAM市场规模约973亿美元,占比56.8%;NAND Flash市场规模约696亿美元,占比41%;NOR Flash占比约2%;其他存储器类型(包括EEPROM、EPROM、ROM和SRAM等)约占总市场份额的1%。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对存储芯片的需求旺盛。


据智研咨询数据,2022年中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约5170亿元,同比下降5.9%,主要受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然而,到2023年,市场规模已增长至约5400亿元,显示出市场正在逐步复苏。


前瞻经济学人预测,2024年中国存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006亿元(按人民币计算),DRAM占比达56%。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存储芯片行业上游主要包括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及生产设备,如半导体硅片、光刻胶、靶材等原材料,以及光刻机、蚀刻机、PVD设备等生产设备。中游为存储芯片的生产制造,下游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信息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


随着5G、物联网、AI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对高密度、低延迟、大容量存储芯片的需求激增,推动了存储芯片技术的创新与升级。


在竞争格局方面,全球存储芯片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高度集中。韩国三星电子、美国美光科技和韩国SK海力士是主要的头部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专注于DRAM和NAND闪存等存储技术的研发与生产。


这三家企业在高性能存储、数据中心及消费电子领域广泛应用,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然而,近年来中国存储芯片企业正迅速崛起,推动自主创新,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长江存储(前身为武汉新芯)在NAND Flash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已成为全球第六大NAND Flash供应商。


兆易创新在NOR Flash领域已成为全球三大供应商之一,同时通过与合肥合作成立的长鑫存储进军DRAM领域。


紫光国微作为紫光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在安全芯片和特种存储器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此外,还有恒烁股份等新兴企业在细分市场崭露头角。


中国存储芯片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与生产的显著转变。在初步发展阶段,国内几乎没有存储芯片的生产能力,主要依赖进口。


从2016年开始,随着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等企业的崛起,中国存储芯片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积累。


2018年至2020年,国内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实现了技术突破,如长江存储推出的64层和128层3D NAND闪存等。


近年来,中国存储芯片行业进入了高端突破阶段,与国际巨头展开竞争,并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中国存储芯片行业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自主化与高端化,国内企业正努力实现技术突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


二是产业链完善与优化,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关键材料、设备的国产化,降低对进口的依赖;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自主可控政策的实施;


四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存储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在这一大背景下,兆易创新冲刺港股上市的战略意义尤为重大。


一方面,这将有助于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资本实力,加速研发投入和全球化布局;另一方面,也将提升公司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助于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战略合作伙伴。


作为中国存储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兆易创新的发展壮大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商业成功,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实现科技强国梦想的重要一环。




***





兆易创新冲刺港股上市,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存储芯片产业走向世界的缩影。


从朱一明带着报国之志回国创业,到如今成为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重要玩家,兆易创新的成长历程见证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创新之路。
  • 打卡等级:渐入佳境
  • 打卡总天数:56
发表于 2025-6-25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圈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119
发表于 2025-6-2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炉火纯青
  • 打卡总天数:64
发表于 2025-6-25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版区有您更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9 14:44 , Processed in 0.16255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