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雪上加霜,小米汽车又出事了!当雷军试图用互联网思维,凭借营销掀起滔天流量,在汽车行业复制手机行业的神话时,他可能想不到小米会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接连遭遇四次重击,同时自己也被舆论狠狠讨伐。
从云端到泥潭,雷军这一次跌落神坛。
1. 小米汽车质量危机
显而易见,小米进入多事之秋,舆情风波一件接一件,令人目不暇接。
日前,小米SU7爆发质量问题,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
根据多位小米SU7车主反映,车辆大灯与翼子板接缝处,存在鼓包、翘边现象,用手按压时出现上下起伏。
虽然这一问题不至于危及行车安全,但是对车辆美观度会造成极大影响。
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汪英表示,该问题是由于翼子板设计尺寸偏大,与车灯装配过紧,热胀冷缩效应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汪英直言,从业12年从未见过原厂车出现这种情况,这一问题属于“设计制造汽车经验不足”所引发。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大型及大型车质量排行(纯电车型)》榜单上,小米SU7在29个车型中排名垫底。
2. 接连遭遇四次重击
这已经是一个多月来,小米出现的第四次负面消息,真可谓一波不平一波又起。
首当其冲的是3月底,发生在安徽高速的血色车祸。驾驶小米SU7的三个年轻女大学生,全部葬身火海不幸去世。
该事故让已经15岁的小米,遭遇“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从雷军到员工小米上下的人“一下子都懵了”。
其后,小米又爆发工时风波,引发外界对于小米“加班文化”和“绩效压力”的批评。上述这两件事,还只是小米陷入舆论风暴的开始。
紧接着发生的小米SU7 Ultra退车事件,更是让小米和雷军深陷信任黑洞中。
1548匹马力被锁至900匹,4.2 万元机盖成了“智商税”,诸多小米车主们的怒火被彻底点燃。
他们纷纷组建维权群,要求无损退车,甚至找律师提出“退一赔三”的诉求。
于是,小米简直被逼到了绝境。据传闻,小米担心一旦同意用户退订,将“直接造成小米汽车崩塌”。
3. 雷军从云端到泥潭
京东刘强东等商业大佬们都公认,小米和雷军是最擅长营销的。
雷军深谙流量之道,他有一整套互联网营销的方法论。无论是做手机还是造汽车,小米都掌握着互联网的流量密码。
雷军带着数亿米粉的期待,将小米手机的营销神话复制到汽车领域。他简直成了行走的“流量圣体”,其一举一动都会掀起流量盛宴。
基于此,小米首款车SU7成为汽车圈的网红产品和爆款车型。
今年的两会上,雷军在聚光灯下的风采,宛如站在浪潮之巅的弄潮儿,来到了其作为企业家的巅峰时刻。
然而高处不胜寒,顶峰往前一步就是悬崖。物极必反,流量从来都是一个双刃剑。
流量的放大镜效应,在将产品投射到网络每一个角落时,也会将产品瑕疵无限放大。
从高速车祸的血色警示,到工时风波的资本獠牙,从SU7 Ultra的退车风波,到鼓包翘边的质量危机,四记重锤将雷军亲手搭建的 “造车神话” 砸得粉碎。
每一次风波,都像潮水般冲刷着小米的“新手保护期”,让曾经的网络宠儿,在风暴中心受刑。无须讳言,小米汽车和雷军正在经历一场“流量反噬”的炼狱。
流量如同狂风,可以吹动船帆,也可以掀翻轮船。流量的双刃剑效应在此刻尽显:它能将你捧上神坛,也能将你摔得粉碎。
未来的路,小米和雷军需要放下流量狂欢的迷醉,回归汽车工业的本质,用技术、质量、服务等扎扎实实的点点滴滴,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