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太阳系众多天体中,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泰坦)以其独特的类地特征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它是已知唯一一个拥有浓厚大气层和稳定液态湖泊的卫星,其天气系统与地球类似,但主要由甲烷和乙烷构成。
2011 年 12 月,卡西尼号轨道飞行器拍摄的土卫六照片。厚厚的有机雾霾永久遮蔽了土卫六的表面,使其无法在可见光下观测。
泰坦上的天气系统:甲烷雨与云对流
2022年11月和2023年7月,科学家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和地面上的凯克二号望远镜,对土卫六进行了观测。他们首次在土卫六北半球探测到云对流现象。这些云层出现在土卫六的湖泊和海洋上方,表明甲烷蒸发后在大气中凝结形成云层,并可能导致甲烷雨的降落。
这是一张由两行三列组成的六格图,展示了土星卫星土卫六的红外图像。上面一行标有“韦伯,2023 年 7 月 11 日”,下面一行标有“凯克,2023 年 7 月 14 日”。最左边的图片标有“大气和表面”。它们展示了一个棕黄色斑驳的球体,带有朦胧的蓝色边缘。在顶部,韦伯图像中有一个白点,在凯克图像中比较暗淡,而这个白点更亮,并且有一个箭头指向它。中间一列标有“对流层”,展示了一个深橙色的球体,边缘更亮。唯一的特征是顶部和底部附近的亮点。顶部的斑点在韦伯图像中比较暗淡,在凯克图像中比较亮,并且有一个箭头指向它。最右边的图片标有“平流层”,也展示了一个深橙色的球体,边缘更亮。韦伯的顶部图像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特征。下图是凯克望远镜三天后拍摄的图像,顶部和底部附近有亮点。顶部亮点处有一个箭头指向它。
值得注意的是,土卫六的对流层延伸至约45公里高,远高于地球的12公里,这使得其大气层具有更大的垂直结构。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卫六的气候系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影响其云层和降雨模式。
韦伯证实土卫六气候模型存在季节变化
这个全球环流模型模拟了土卫六一年的天气状况,描绘了土星年(约29.5个地球年)内气流、甲烷云量和阳光的季节性变化。从春分开始,随着土卫六的湖泊区进入夏季,北半球的太阳光照逐渐增强。甲烷从堪比北美五大湖的碳氢化合物海洋中蒸发,并上升到大气层,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经向(南北)气流的推动下向上移动。随着上升的甲烷冷却,它凝结成大片雨云。2022年,美国宇航局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首次观测到土卫六北半球的这些云层,证实了该模型的假设。
视频说明:这个全球环流模型展示了整整一年——土星绕土卫六运行的完整轨道——的景象。在视频的开头,我们看到北半球夏季湿度的积累,这表明了大气中云层的形成。到了年末,也就是北半球冬季,我们看到湿度在北极上空的高空聚集。
北半球夏季过后,阳光向南移动,经向气流方向逆转,导致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下沉。随着秋季转入冬季,极地高空云层笼罩北部地区,遮挡了人们的视线。模拟结束时,阳光再次向北移动,迎来新的春分——土卫六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季节循环。
泰坦上的大气化学:甲基自由基的首次探测
韦伯望远镜还首次在土卫六的大气中检测到甲基自由基(CH₃),这是甲烷分解过程中形成的重要中间产物。这一发现为研究土卫六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理解其有机化学过程和潜在的生命起源条件。
在土卫六的高层大气中,甲烷分子在阳光或来自土星磁层的高能电子作用下被分解,形成甲基自由基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进一步反应生成乙烷等更复杂的碳氢化合物,最终以液态形式降落到土卫六表面,形成湖泊和海洋。
土卫六高层大气中蒸发的甲烷分子被辐射分解的情景。产生的甲基自由基不稳定,会迅速重新结合形成更重的碳氢化合物乙烷。乙烷随后凝结成液滴,并以雨的形式从土卫六的大气中飘散,补充其表面的湖泊和海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蒸发的甲烷分子都会向太空中损失一个氢原子,从而永久性地将甲烷从土卫六的气候中移除。如果失去的甲烷得不到土卫六内部的补充,那么土卫六的河流湖泊、雨云,甚至有机雾霾都可能在遥远的未来消失。
泰坦上的甲烷循环与未来展望
土卫六的大气中甲烷含量的维持是一个长期关注的问题。由于甲烷在高层大气中被分解,其含量会逐渐减少。科学家提出,土卫六表面可能存在富含甲烷的冰层(甲烷-水合物),在陨石撞击等事件中释放甲烷,补充大气中的甲烷含量。
然而,研究表明,这种补充机制的效率可能不足以完全抵消甲烷的损失。如果没有其他有效的补充机制,土卫六的大气中甲烷含量将逐渐减少,最终可能导致其气候系统发生重大变化。
未来任务:探索土卫六的奥秘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土卫六的环境和潜在的生命迹象,NASA计划于2028年发射“蜻蜓号”(Dragonfly)任务,预计于2034年抵达土卫六。该任务将部署一架多旋翼飞行器,在土卫六表面多个地点进行采样和分析,研究其有机化学过程和潜在的生命迹象。 卫报+2维基百科+2WIRED+2
“蜻蜓”是美国宇航局计划的一项任务,旨在将一架机器人旋翼机送往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的表面。该任务计划于2028年7月发射,并于2034年抵达。它将成为土卫六上的第一架飞行器,并计划在任何卫星上进行首次动力和全控大气飞行,目的是研究生命起源前的化学反应和地外宜居性。之后,它将利用其垂直起降( VTOL)能力在探测地点之间移动。此图为任务概念图。
此外,欧洲航天局(ESA)也提出了“土卫六-土卫二探测器”(E²T)任务,旨在研究土卫六和土卫二的演化和宜居性。这些未来任务将为我们揭示土卫六的更多奥秘,推动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理解。
土卫六以其独特的类地特征和复杂的气候系统,成为科学家探索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目标。未来的探测任务将进一步揭示这一神秘世界的奥秘,拓展我们对太阳系乃至宇宙中生命存在可能性的认识。
本文来源以下综合报道:
- NASA's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captures images of unusual cloud formation of Saturn's biggest moon, Titan
- Webb's Titan Forecast: Partly Cloudy With Occasional Methane Showers
- Webb, Keck observe Titan; find clouds and carbon molecule in atmosphere
- Astronomers Detect Cloud Convection Near Titan's Lakes
- Titan forecast: partly 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thane showers - ESA
- Webb Spies Rain Clouds, New Molecule on Titan
- Webb Confirms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itan Climate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