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回复: 22

[汽车资讯] 小米SU7,给雷总闯了祸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米SU7再一次站在风口浪尖。
4月1日,小米汽车官宣,3月交付量超29000台,相较上月大幅上升,继续在纯电轿车领域一骑绝尘。遗憾的是,这一新闻的评论区几乎被铺天盖地的质疑和嘲讽淹没。
3月29日晚,3名女大学生驾驶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一高速路上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随后迅速起火,前排两人当场死亡,后排人员经抢救无效死亡。参与急救的医院表示,等他们赶到现场时,前排两人已经“烧没了”。
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码速度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封闭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发出提醒后,驾驶员接管车辆已然来不及,最终酿成悲剧。更具体的事故原因和细节目前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这不仅是小米汽车面世以来所产生的最严重事故,也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最严重的事故之一。除了小米汽车深陷舆论旋涡外,智能驾驶技术也被连带质疑,多家官媒发文称“不能过度依赖智驾”。
我们曾在今年初有过分析,小米汽车频频曝出安全事故,一个重要原因在于SU7车主较为年轻化,飙车等激进驾驶行为高于其他品牌。对于带着“顶流光环”闯入电车市场的小米来说,来自各方更严格的审视和监管并非坏事,这是反推其不断推进安全保障进步的一种有效鞭策。
1.webp


尽管事故责任认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但如今看来这口锅显然已经不能只让车主们来背。
小米汽车在近期的各种宣传口径中常常将速度与性能作为主要卖点,这一点在SU7 Ultra上市后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无疑是对车主心理的持续刺激,从侧面导致安全意识的弱化。同时随着雷军个人光环效应的持续放大,米粉们对于雷总的个人崇拜达到了顶点,这份信任感同样会在潜移默化中转移到汽车身上,使其在驾驶过程中产生过度的信心和依赖。
也许这场事故是时候引起小米汽车的重视了——在还没有充分培养起市场对于“速度”的敬畏之心时,就将原本高不可攀的赛道级“性能猛兽”推向普罗大众,是否还为时过早?而相较于性能和销量上的追求,是否也应该把用户教育的重要级往前提一提?
小米究竟冤不冤?

去年10月,小米SU7就因一场恶性社会事件迅速冲上热搜。江苏南通一位小米车主因在摩托车友微信群约“竞速”与他人发生口角,从线上谩骂发展到线下约架,其不仅持刀捅死了一名劝架的摩友,还驾车碾压了一排摩托。
这也让业界首次开始深入研究小米车主群体。从手机时代开始,小米就凭借年轻潮流的设计和发烧级性能,还有“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等宣传语,迅速打入年轻群体,收获了众多忠实拥趸。
有国内咨询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约80%的SU7车主为85后或90后,且大部分为“米粉”,基于对小米或雷军的信任才选择小米汽车,其中超过60%的车主未婚或未育。相较理想和蔚来等更聚焦家庭用车场景的品牌,小米车主群体对于车辆性能和加速有较高追求,常常在驾驶过程中出现弹射起步、超速、频繁变道等激烈驾驶行为。
1月初,宁波小米门店销售带用户试驾时,开启了运动+和boost模式,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3月6日深夜,山东一名小米SU7 Ultra车主在城区道路飙车时,时速接近200码,第二日即被交警抓获。
“小米汽车最差的配置,是小米车主”,在小米汽车高速事故之前,网络上曾经有这样一句经典调侃,来评价诸如此类情况。或许在那时大众还更多将频发的事故归结到车主身上,认为小米被“连坐”显得有些冤。
但客观来讲,小米汽车在宣传中的针对性引导,以及用户对小米和雷军的无条件信任,同样是可能的元凶之一。
2.webp


在SU7上市后的各种宣传中,673马力、2.78秒零百加速是高频被提及的词汇,而SU7 Ultra的“赛道基因”、“1.98秒”、“全球最速”等宣传,以及和保时捷的频繁对标,都进一步强化了小米汽车在用户心目中“速度与激情”的认知。
对于怀揣赛道梦想的车主来说,相比动辄千万级的超跑,几十万的小米汽车显然更加触手可及。值得注意的是,看看满大街的“鬼火”骑士和深夜的“炸街党”就知道,追求极致速度和肾上腺素飙升体验的群体规模,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同时,车主们对雷总的信任,不应当成为对于汽车安全无条件的信赖。事实上,看看资本市场拒绝了多少高度依赖创始人个人流量的IPO案例就知道,雷军个人的IP光环,对于小米集团来说可能并非全是好事。
智驾“赶工”的后遗症

小米SU7高速事故的驾驶员母亲张某,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小米智驾对这起事故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她此前曾多次告诫女儿,目前技术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要自己开才放心,但均遭到女儿反驳,称有各种安全依据,非常方便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事故当天正值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层论坛召开,与会的除了雷军,还有比亚迪王传福、吉利淦家阅、奇瑞尹同跃等一众车圈大佬,而智能驾驶,正是这场论坛中最频繁被提及的词汇之一。
这场事故,既给小米智驾敲响了警钟,也为整个智驾领域迎头泼下一盆冰水。
智驾是未来车企差异化竞争新战场的观点已成为行业共识,从去年的“智驾元年”开始,各家车企纷纷开始在资金和人力上进行巨额投入,在智驾上展开了“急行军”模式。对于头部车企来说,在年底前推出全国无图NOA和端到端大模型已经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对于小米汽车这样的“后进生”来说,受限于积淀时间,其智驾压力相较已深耕多年的华为和蔚小理等企业来说,显然要大得多。
3.webp


因此,完全智驾自研的小米汽车在去年底宣称已开始全量推送城市NOA,并将逐步实现端到端智驾技术落地的消息,就引发了业界和用户的一些质疑。
何小鹏曾在3月的小鹏春季发布会上调侃,因为友商们都标榜进入了智驾T1,因此小鹏“一不小心”就成为了T0,其背后正是对友商智驾的“内涵”。
不管小米智驾成果是瓜熟蒂落还是“赶工期”,其短期成绩都称不上乐观,除了在众多汽车媒体实际评测中差强人意的表现外,去年11月,数十位SU7车主因自动泊车功能故障导致的剐蹭和碰撞,便是因为智驾技术系统的BUG引发。
从此次高速事故已公布的资料来看,小米智驾检测障碍物和提醒驾驶员接管时间较晚,以及在自动减速上不够快速的反应,也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出小米在安全辅助性能上还有不足。
智驾不是一朝一夕能出成果的领域,为了追赶行业进度而交出一个不够成熟的方案,不如静下心来体会“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的精髓理念,在这方面,小米智驾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用户安全教育,小米还需“补课”

熟悉金融产品的人士都很清楚,像证券或者期货等产品,用户在正式开通使用前都会经历时间不短、不断重复的评估测试和风险提示告知,这是一项相当有必要且重要的前置课程,目的是为了让用户充分了解知晓金融市场的高风险性,进而在此后的操作中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
但在风险同样不低的汽车领域,这项工作往往被人为忽略,在买车之前,不会有销售顾问不厌其烦地提醒用户一定要谨慎驾驶。
尤其是小米SU7和SU7 Ultra这样的性能车,对于本就有潜在激烈驾驶习惯的部分米粉群体来说,这理应是一项需要雷总和公关反复去警醒用户的事项。
4.webp


在经历了去年底的一系列事故后,小米曾发起“安全驾驶挑战”,这是一次从1月1日持续到3月31日的挑战活动,用户只要在这期间未发生有责事故,就可获得“安全驾驶大师”线上勋章,并参与线上抽奖。包括雷军也亲自下场呼吁车主加入,不可谓不用心。
从现在看来,小米在用户安全教育方面投入的力度和重视度还远远不够,勋章和抽奖的微弱噱头显然不能让车主们引起足够重视,高速事故就恰巧发生在活动即将结束的那几天。
加强用户的安全教育、培养市场对速度的敬畏心智并非难事,但同样也不容易,主要还是看企业愿意投入多大的决心和资源来做这件事。小米汽车想要扭转当下这个局面,或许还需要雷总当年在造车上一往无前的决心才行。
如果是用户胡乱飙车出现重大事故,只要不危害无辜的其他人,都不会获得大众多少同情。但是对于高速上正常速度驾驶出现这样的事故,不免让人惋惜,这些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技术进步的牺牲品。
从最新媒体报道来看,小米和雷总在这次事故后也缺乏及时的人文关怀,遇难者家属表示小米汽车至今没有进行联系和慰问,“小米汽车所谓成立的工作小组直到现在都没有跟我们接触过,一直在冷处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对于小米这种级别的企业,在踏实做好产品的同时,高效引导用户理性看待驾驶和智能辅助系统是其必须承担的责任。尽管小米必然会在汽车这条路上走得很长远,但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小米还需要下定决心“补课”才行。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前2秒发现问题,人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可以应付,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很难平稳的接管,关键问题还是智驾的使用,如果智驾不能完全代替人驾那最好还是不要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外人来说:事故鉴定需要时间:而不是说有问题出现雷军就要公开道歉啊什么的大行动证明一些问题…9也有可能小米公司也在等官方的检测报告呢?而面对亲人的事情…9着急忙慌的也是情有可原…或许也有很多资本同行也在这里进行各种操作吧…毕竟都想看别人倒下…也有外部资本就是想要推波助澜呢?所以等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米SU7在高速爆燃使三条年轻的生命丧失令人叹息。   智能电动汽车为人们带来了方便,不过也会使人因过于依赖智能而放松了警惕。好在虽然是智能装置但还是配置了人工手动装置。出事的这辆车在行驶过程中智能提醒过驾驶员注意障碍,也提醒过恢复人员手动,说明驾驶人员曾脱手过,这样说来智能还是比较敏锐的不是很钝感,因出事前车辆位于施工地段驾驶员也在智能提示下进入人工驾驶状态,可是在转向的几秒钟内撞上了水泥桩引燃了车辆。很难说究竟是由正向行驶一下转为逆向行驶一时适应不过来,还是因辨识不清撞上了水泥桩?因为这时已排除了智能状态。出了车辆事故除了损坏随即而来的就可能是起火燃烧或是爆炸。她们这辆车是起火还有逃身的可能,可是车门打不开是她们难以逃身的致命一劫。门打不开究竟是因设计缺陷的技术问题打不开?还是因被撞后变形了打不开?还是门在水泥桩这一边被水泥桩卡住了门而打不开?也不知她们是否试图用机械开门方式的开门?还是找不到这个装置的位置而开不了门?智能虽好也只是一种辅助,终究是由一堆零件和线路等组成,总有不及人类的方面,规范驾驶、安全意识,驾驶经验、快速反应的能力等都很重要。三位女孩被车祸夺去了生命是她们家人的悲哀也是给大家敲响了安全意识的警钟。不要太依赖智能;不要太依赖智能;不要太依赖智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电车智驾基本上就是一种擦边的宣传,就像“千禾0”和“一号土”一样,一种文字游戏。我国的交通法本来就没批准自动驾驶,电车的说明书也标注“智驾”只是一种辅助驾驶,但是如果你从媒体上看,无论是广告、车企找人写的软文、潮流达人和网红的视频看,自动驾驶都是卖点、亮点和秀点,没有任何一架车企在广告上划重点的说我们的车不能自动驾驶!这不是第一个事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事故!最后说,自动驾驶其实不存在的,只要遇到超出预设范围的情况,智驾就不可能做出反应,那么多车在路上跑,总有遇到奇奇怪怪的不可预测的情况,那代价就是生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情发生了,无法挽回。希望解决问题,让悲剧不再发生。好好安慰家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0
发表于 2025-4-2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无价,如果一定要把方向盘交给车子,就应该是最高安全配置,不应该在配置上打折扣销售低配置产品。如果配置不够,就不应该让驾驶员能够丢开方向盘行驶。一个优秀的智驾车,应该是优先自动避险,避险到安全可操作范围以后,再提示交方向盘给驾驶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观点,道路维修好像一公里开外就有警示标志了,我也经常跑高速的老司机,我的油车带巡航定速的,我们巡航定速前面有车自动减速了,我认为事故大多数是开车人的原因,过于依赖智能驾驶,或者三个人都没有集中精力,或者在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撞上护栏之后燃烧,很自然的一起事故,找保险公司理赔啊,关人家制造商什么事?哪家制造商敢保证汽车撞车了不燃烧?否则保险公司收钱干什么?上交强险干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5-4-2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诚可贵,安全意识必须不能松懈。车子需不需要改进那是非常专业的问题,咱不做任何猜测和评论。但是夜间高速而且有修路路段,敢开到116,敢大多行驶操作靠智驾,还是相当不应该的。所有司机都要注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

GMT+8, 2025-4-5 02:03 , Processed in 0.22028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