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回复: 20

[数码资讯] 2025年,我们要跟实体SIM卡说拜拜了?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3-22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有数码博主爆料称,某厂商正在测试基于SM8850芯片的新机型,并尝试加入eSIM功能,评论区也有业内人士暗示未来eSIM技术或将成为手机市场的新风向,根据爆料目前已有至少一家主要运营商正在进行相关谈判。那么,2025年我们真的能用上eSIM手机吗?它的优势是什么?
相较于传统的实体SIM卡,eSIM的核心优势在于直接嵌入设备芯片。这种 “空中写卡” 模式不仅释放了设备内部空间(iPhone就通过移除卡槽节省部分空间),更赋予用户无缝切换运营商的自由。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eSIM设备出货量将达60亿台,其中手机端占比45%。


从智能手表、平板到工业物联网设备,eSIM凭借抗震、耐高温等特性,成为高可靠性连接的刚需。尤其在AI驱动的实时交互场景中,其全时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为智能汽车、远程医疗等领域提供了底层支撑。
eSIM听起来全是优势,但国内一直难以推行。根据业内人士分析,运营商因担忧用户转网率上升而消极应对,政策层面也因安全风险一度限制其在手机端的应用,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以及接受度也对eSIM在国内的普及带来了相当的阻力。
那为什么我们说,2025年获将是eSIM普及关键年呢?有消息曝光称,苹果正在与国内某运营商洽谈“一号多终端”合作,实现手机、手表和平板的流量共享;工信部则明确表示将逐步扩大eSIM在手机端的应用范围。此外,超薄手机的兴起迫使厂商在空间优化上寻求突破,eSIM或将成为手机厂商最新角逐的赛道。


然而,eSIM 的全面普及仍需跨越三道门槛。其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亟待解决,需建立更完善的加密机制与监管体系;其二,老年用户对 “无卡操作” 的接受度较低,大量长辈用户仍认为实体卡更可靠;其三,运营商需重构计费系统与号卡管理流程,这可能会需要数年时间的积累与普及。
可以预见,eSIM低功耗、高能效比的特性将加速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尽管实体SIM卡不会在短期内完全消失,但其主导地位或将逐渐让位于更灵活、智能的虚拟形态。曾有消息曝光称今年的iPhone 17 Air将取消实体SIM卡槽的设计,届时国内版本能否如常发布,让我们共同期待。
2025 年:实体 SIM 卡的谢幕与 eSIM 的崛起在智能手机厚度突破 5.5 毫米的 2025 年,一场悄然发生的技术革命正改写移动通信史。当苹果 iPhone 17 Air 以无实体卡槽设计刷新轻薄极限时,这个曾被视为 “小众技术” 的 eSIM(嵌入式 SIM 卡),正以不可逆转的姿态走向舞台中央。技术革新:从 “卡片时代” 到 “空中写卡”eSIM 的核心优势在于将传统 SIM 卡的物理形态转化为数字化代码,直接嵌入设备芯片。这种 “空中写卡” 模式不仅释放了设备内部空间(苹果通过移除卡槽节省 3.2 立方厘米),更赋予用户无缝切换运营商的自由。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2025 年全球 eSIM 设备出货量将达 60 亿台,其中手机端占比 45%。技术演进推动了应用场景的扩展。从智能手表、平板到工业物联网设备,eSIM 凭借抗震、耐高温等特性,成为高可靠性连接的刚需。尤其在 AI 驱动的实时交互场景中,其全时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为智能汽车、远程医疗等领域提供了底层支撑。博弈与突破:运营商、政策与用户的三重角力尽管 eSIM 优势显著,但其推广之路充满荆棘。过去五年,运营商因担忧用户转网率上升(测试显示 eSIM 用户年转网率比实体卡高 18%)而消极应对,政策层面也因安全风险(2024 年 eSIM 诈骗案件激增 37%)一度限制其在手机端的应用。2025 年的转折源于多方力量的汇聚。苹果通过与国内运营商合作 “一号多终端” 业务,以 300 万激活量证明了 eSIM 的可行性;高通推出集成 iSIM 的骁龙 8 Elite Gen2 芯片,进一步压缩物理空间需求;工信部则明确表示将逐步扩大 eSIM 在手机端的应用范围。此外,超薄手机的兴起(如三星 S25 Edge 厚度 5.84 毫米)迫使厂商在空间优化上寻求突破,eSIM 成为必然选择。挑战与未来:安全、习惯与生态重构然而,eSIM 的全面普及仍需跨越三道门槛。其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亟待解决,需建立更完善的加密机制与监管体系;其二,老年用户对 “无卡操作” 的接受度较低,73% 的 55 岁以上群体仍认为实体卡更可靠;其三,运营商需重构计费系统与号卡管理流程,仅中国联通 2024 年试点就投入超 2 亿元改造 IT 系统。展望未来,eSIM 与 6G、AI 的深度融合将重塑通信生态。在万物互联时代,其低功耗、高能效比的特性将加速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尽管实体 SIM 卡不会在短期内完全消失,但其主导地位已悄然让位于更灵活、智能的虚拟形态。当 2025 年的春风拂过科技领域,我们正见证一个时代的终结与新生 —— 实体 SIM 卡的谢幕,恰是数字身份革命的开端。2025 年:实体 SIM 卡的谢幕与 eSIM 的崛起在智能手机厚度突破 5.5 毫米的 2025 年,一场悄然发生的技术革命正改写移动通信史。当苹果 iPhone 17 Air 以无实体卡槽设计刷新轻薄极限时,这个曾被视为 “小众技术” 的 eSIM(嵌入式 SIM 卡),正以不可逆转的姿态走向舞台中央。技术革新:从 “卡片时代” 到 “空中写卡”eSIM 的核心优势在于将传统 SIM 卡的物理形态转化为数字化代码,直接嵌入设备芯片。这种 “空中写卡” 模式不仅释放了设备内部空间(苹果通过移除卡槽节省 3.2 立方厘米),更赋予用户无缝切换运营商的自由。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2025 年全球 eSIM 设备出货量将达 60 亿台,其中手机端占比 45%。技术演进推动了应用场景的扩展。从智能手表、平板到工业物联网设备,eSIM 凭借抗震、耐高温等特性,成为高可靠性连接的刚需。尤其在 AI 驱动的实时交互场景中,其全时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为智能汽车、远程医疗等领域提供了底层支撑。博弈与突破:运营商、政策与用户的三重角力尽管 eSIM 优势显著,但其推广之路充满荆棘。过去五年,运营商因担忧用户转网率上升(测试显示 eSIM 用户年转网率比实体卡高 18%)而消极应对,政策层面也因安全风险(2024 年 eSIM 诈骗案件激增 37%)一度限制其在手机端的应用。2025 年的转折源于多方力量的汇聚。苹果通过与国内运营商合作 “一号多终端” 业务,以 300 万激活量证明了 eSIM 的可行性;高通推出集成 iSIM 的骁龙 8 Elite Gen2 芯片,进一步压缩物理空间需求;工信部则明确表示将逐步扩大 eSIM 在手机端的应用范围。此外,超薄手机的兴起(如三星 S25 Edge 厚度 5.84 毫米)迫使厂商在空间优化上寻求突破,eSIM 成为必然选择。挑战与未来:安全、习惯与生态重构然而,eSIM 的全面普及仍需跨越三道门槛。其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亟待解决,需建立更完善的加密机制与监管体系;其二,老年用户对 “无卡操作” 的接受度较低,73% 的 55 岁以上群体仍认为实体卡更可靠;其三,运营商需重构计费系统与号卡管理流程,仅中国联通 2024 年试点就投入超 2 亿元改造 IT 系统。展望未来,eSIM 与 6G、AI 的深度融合将重塑通信生态。在万物互联时代,其低功耗、高能效比的特性将加速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尽管实体 SIM 卡不会在短期内完全消失,但其主导地位已悄然让位于更灵活、智能的虚拟形态。当 2025 年的春风拂过科技领域,我们正见证一个时代的终结与新生 —— 实体 SIM 卡的谢幕,恰是数字身份革命的开端。(962709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3-22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民大众推广等几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3-22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苹果用几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3-22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年双十一买了使用eSIM虚拟卡的ipad,去移动办理eSIM卡,说不给办,现在全云南三家运营商都不给办,说是容易被诈骗罪犯使用。真是我勒个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3-22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白了就是损害了三大运营商的利益蛋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3-22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大哥大那会就是烧卡的,BB机也是烧的号码,现在都早过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3-22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不可能的,虚拟sim卡原来有过,现在基本消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3-22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怕丢失客户,所以不给办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3-22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畅想未来科技,会有个人电子身份标识设备,或者佩戴式或者身体植入式,只有被寻提示,不止是手机,可以被有识别功能的多种终端功能设备互相匹配使用,也就是说随便拿起一部手机,和自己电子身份标识互认授权就可以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3-22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技术三十年前就有了现在又拿出来实用吗  弊端太多手机损坏或更换手机就无法取出SIM卡换机使用  只能去运营商那里拿设备重新录入号码方可使用 这样的话就会有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盗用号码 这就跟九几年的模拟手机盗号的手段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0 19:41 , Processed in 0.23866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