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980
注册时间2007-12-22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听众
收听
性别保密
阅读权限65
|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了让外界知晓医护人员的辛劳,媒体的镜头记录下了医护人员一层又一层穿脱防护服的画面。由于一件防护服足以让人“膨胀”一大圈,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被和睦地称为“大白”。然而,你有没有想过:防护服这么肥大是正常的吗?特别是对女性医护人员而言。
为了照顾各种身段的使用者,防护服本身的计划偏宽松,可宽松不是唯一的标题,尺寸、比例完全不称身段也带来了未便。不少女性医护人员穿的防护服,裆部都快垂到膝盖了。
果壳调查发现,医用防护服不分尺码,只分巨细,而女性穿着的是以男性身段标准生产的“小号”。
医用防护服只是冰山一角。在一样平常生活和工作的多个范畴,女性的需求往往被忽视,女性只能去适应根据男性数据订定的标准。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男性数据为底子的世界——数据上的私见给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种种未便,以致威胁到女性的康健和生命。
过大的医用防护服
须要提前阐明的是,医院使用的防护服偏大,确实有现实不得已的缘故起因。为了包管送到医院的物资都能用得上,各个构造在购买物资的时候会“就大不就小”——大了还能穿,小了穿不进去物资就浪费了。在孝感市中心医院的隔离病房工作的艾护士告诉果壳,送到医院的防护靴(类似雨靴的质地)最小号是40码。
在旅馆隔离点工作的杨护士,身高161,曾穿着棉袄套进XL码的防护服。对于杨护士来说,倒是不存在防护靴过大的标题——由于物资着实紧缺,在旅馆隔离点如许的“二线”,各人都直接套上厚厚的塑料袋代替防护靴。
特别时期,须要明白和包涵。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即便行动有些未便,都少有诉苦。
但不是为女性计划的防护用具,确确实实地会影响她们的工作。
由于防护服的泉源差异,有卫健委调配过来的,有医院集中采购的,另有各类爱心构造的捐赠,杨护士见过各式各样的防护服。某不知名品牌的防护服她穿着特别不舒服。由于帽子的部分做得太大,“帽檐不绝地往眼睛的方向掉,能把整个额头都包住”,杨护士只能时不时用手去提。戴着两层手套,又要用手套提帽子,原来头部应该是相对清洁的区域,这么做无疑会增长袒露的风险。
无论什么品牌,医用防护服不分性别,只分巨细号,从S号到XXXL号大概更大。差异公司的S号会略有差异,但多以164cm、165cm为出发点。
美国雷克兰工业公司中国分公司的技能专家告诉果壳,防护服的尺码不是公司决定的。该公司生产的防护服规格在GB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能要求》要求的标准尺寸底子上订定。根据该规定,最小号对应的身长是165cm。
然而,根据卫健委发布的《中国住民营养与慢性病状态陈诉(2015年)》,中国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55.8厘米。也就是说,即便是最小号的防护服,对相称一部分女性来说还是太大。
艾护士身高155cm,防护服对她来说普遍偏大,“一脚蹬进去裤腿都踩在脚底下当鞋套”。过大的防护服对她的工作造成了肯定的影响,特别是走路。上半身偏长,裆部偏低,“只能‘慢’步而行,走起路来,整个人像企鹅一样”。
由于面料的特别性和构造,穿上医用防护服的体验本就不太好。3M公司的技能专家告诉果壳,医用防护服的面料须要阻隔感染性介质,如许的面料必然透气性会差;而且这些防护服都是连体的,防护服的帽沿、袖口、裤腿都要包管密封以防止在氛围中悬浮的带有感染性微生物的细微飞沫、气溶胶等颗粒物从缝隙处走漏进入防护服内部。“这会导致防护服穿起来比力闷,比穿着平常衣物舒适性差许多。”
加上让人呼吸憋闷的口罩和40码的防护靴,“确实增长了几倍的工作负荷,”艾护士说,“换一个被套就会出一身汗。”平时只须要一两分钟的工作,在隔离病房不光须要两个人互助,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再加一道消毒工序,换一个被套要花两个人五到十分钟。
艾护士对此并无怨气,还乐观地说,“只要有得穿就不错了,管它巨细号,至少身上是安全的。”
对于女性医护人员不得不穿着过大的防护服的状态,3M公司的技能专家表现,这是“由于受疫情影响,小尺码防护服的需求增长过快, 这种尺码的防护服平常需求没有那么多。而各大防护服生产公司的库存以较大尺码居多,以是一时间不能满意需求, 即便现在各人都开足马力生产,也不能快速扭转供需失衡。”
然而,过于肥大的防护服不光会妨碍行动、增大袒露风险,还会加大要力消耗。有国外学者丈量穿着6种差异格局功能防护服作业时的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发现穿着体积庞大的防护服作业会对加重人体行动时的生理负荷,引起不适感。特别是大腿围,防护服大腿的部分越宽松,越会加大着装者的消耗。
另外,像3M、雷克兰等公司出品的防护服腰部都做了收腰计划,能轻微缓解过大防护服带来的困扰。一位在湖北荆州工作的护士告诉果壳,她曾穿过一套肥大又不收腰的防护服,导致走路的时候只能提拉着防护服往前走,“我都想找个绳子当腰带”。
女性≠小号的男性
包括医生在内,许多职业都有本职业特有的制服,有些也须要差异水平的防护穿着装备,比方警员、工程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等等。同样,这些制服和防护装备大多是基于成年男性的平均身段和特性举行计划的,不存在性别之分,只有巨细之分。大多数雇主以为,女性只须要穿着偏小尺码就行了,却忽略了女性身段的特别性,比如胸部和臀部,以及与男性相比更为窄小的手和脚。
2016年,英国一项连合英国工会同盟(TUC)等构造发起的研究调查了各行各业须要穿着防护装备工作的女性。有凌驾一半的女性都表现,她们的工装和防护装备不光不合尺寸,更会影响行动、严重妨碍工作进度。
研究中有女性警官提出,警局提供的调查犯罪现场用的防护靴不分男女,女警们普遍以为这些靴子又重又不合脚,穿着很不舒服,还会对跟腱造成压力(相比力男性,女性的脚更窄,足弓也更高)。她们向警局的负责人反映情况,但无疾而终。女警们只能本身出钱私下购买合适的靴子。
直到2011年,美国军事学院才第一次接纳了专门为女性计划的制服。这套制服的计划思量到了女性的胸部和臀部,重新计划了膝盖的位置,调整了胯部的尺寸,而且取消了通用的裆部的拉链——这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通通被忽略了。即便云云,女学员们对于靴子的需求还是没有被满意。《华盛顿时报》报道说,美国陆军购买了差异格局的靴子以适应的差异的天气和地理情况,却单单没有思量到另一种性别。
防护装备——包括防护面罩、眼罩、防护帽、手套、靴子等等——本应起到对人的掩护作用,但是在不称身的情况下,防护装备本身却会成为安全隐患。纽约职业康健安全委员会(NYCOSH)指出,过于宽松的服装和手套容易被机器卷入,过大的靴子会增长被绊倒的概率。有铁路行业的女性工作人员曾经反映说,本身的工作本就比力危险,须要用手爬坡,而她被派发到的“标准尺码”的手套和安全帽都太大了,更增长了工作时的危险性。
用来防止化学品飞溅,拦截粉尘等有害物质的防护眼罩、防护面罩在化学实验室、工厂车间等工作场合十分普遍。但是这些眼罩和面罩都是根据白人男性的标准脸型来计划的,对于大多数女性,以及其他族裔的男性来说都是不合适的。眼罩和面罩不够贴合面部,大大增长了使用者被有害物质伤害的大概性。
对于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不合适的防护装备以致有大概危及女性的生命。拿防弹衣来说。有国内研究人员发现,一般的个体软质防弹衣普遍由 10~50 层的无纬布或机织布构成,属于平面结构,很难适应女性的身材曲线。特别是女性的胸部。这使得防护服无法与穿着者的身材贴合,在遭受子弹的打击时,分散子弹的应力转达会不均匀,很难发挥防弹衣的防弹性能。尤其是水平入射的枪击对女性的胸区更容易造成侵害。
“数字”性别私见
女性在工作中要时候面对基于男性数据的不同等报酬,然而褪去了工作服,这些隐性的鄙视仍然跬步不离——数据私见给女性带来的未便和影响分泌到了一样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拿现在大多数人生活中最离不开的智能手机为例。苹果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iPhone XS和iPhone XR系列之后,收到女性用户的反馈,指出新版iPhone的尺寸对于女性而言太大了。智能手机的平均尺寸是5.5英寸,像iPhone XS Max如许的机型更是达到了6.5英寸。大多数男性可以轻松地用一只手握住这么大的手机,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就吃力多了,许多女性的手以致还没有手机大。
大概有人会说,用两只手不就行了?但是生活中不乏一些须要单手操作手机的场景: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打电话或回短信的母亲;拥挤的公交车上一手拉着扶手一手刷微博的上班族;对于一些手比力小的女孩来说,单手自拍有时候也是一件费力的事。而且,原来工具被计划出来是用来满意人的需求的,为什么反而要欺压一半的人去适应工具呢?
另外,国外已经有研究发现,在使用手机时,男女的手部肌肉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的肌肉活动水平更高。研究者以为,导致差异的缘故起因在于女性的手比力小,在按键时拇指的活动幅度和速度都高于男性。而重复性的、高频率的拇指活动是导致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之一,过快的移动速度大概会增长罹患肌肉骨骼疾病的风险——已有的数据表现,女性出现肌肉骨骼疾病症状并患病的几率确实要高于男性。
有研究者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比如说语音辨认软件的出现,大概可以缓解类似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导致的重复性肌肉劳损。但是遗憾的是,至少目前为止,市面上的语音辨认软件仍然存在显着的性别私见。
谷歌在2017年宣布,他们的语音辨认软件的准确度可以达到95%,但是这个95%的数据显然与女性无关。华盛顿大学的语言学家雷切尔·塔特曼(Rachael Tatman)的研究发现,谷歌语音辨认软件在辨认男性的声音时,平均准确度要比辨认女性的声音时高13%,在一些偶尔的情况下,如许的差异以致高达70%——而这已经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语音辨认软件了。
强大的消耗能力使女性消耗者成为各大厂商力争的用户群体,然而却鲜有厂商意识到:女性须要的不是粉赤色自带美颜功能的手机,而是让女性一只手能轻松操作、并能听得懂她说话的手机。
默认设置:男性
上文提到的都是现实应用场景,倘若把时间线往前推,就会发现早在计划和测试的场景下,女性已经被忽略了。
在测试消防服、化学防护服等功能性服装的性能时,厂家会使用出汗暖体假人来模拟人体、服装和情况之间的热湿交换过程。Newton是常常使用的型号之一。最初,只有男版的Newton。当女版Newton终于出现后,美国Thermetrics公司特别在官网写道“多亏了客户的要求,现在某些Newton模型可以被很快地变成女性,以便让试验人员测试女式服装的热学性能”。
怎么“很快地变成女性”?加一个可拆卸的胸部就行了。尺寸还是男性的尺寸,用完了把胸部拆下来还能“敏捷还原”(Thermetrics公司宣传语)。
另一个常常使用假人做测试的场合是汽车出厂前的碰撞试验。过往的数据表现,车祸受伤的人中男性占多数,然而女性受轻伤的大概性要比男性高71%,受重伤的大概性比男性高47%,殒命率比男性高21%。思量到男女身高、体重上的差异,以及安全带的使用情况、车祸的强度等因素,之以是会出现男女在受伤率和殒命率上的差异,缘故起因只有一个——汽车是根据成年男性的平均身段所计划的。
更确切的说,举行汽车碰撞测试时,所使用的人体模型是以成年男性的平均身段为标准的。这种人体模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初次使用,最常见的一种身高1.77米,体重76公斤,有着男性的肌肉质量和脊柱外形。由于人体模型的身高远远高于女性的平均身高,于是我们常常在生活中瞥见女驾驶员为了适应座位,不得不将座椅向前挪,腿向前够。
有科研人员以国内某款汽车为原型研究汽车约束系统对女驾驶员的掩护效果,发现由于汽车安全气囊的完全展开时间以男性假人为基准,而女性假人由于身段坐得相对靠前,导致女性假人在气囊没有完全展开时就冲撞气囊,使女性假人头部加速度更早地达到峰值而且数值较大。这意味着在车祸中女性驾驶员会更早地接触安全气囊,所受的伤害也将更加严重。
根据中国汽车技能研究中心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的规定,汽车做正面碰撞试验时,要在前排驾驶员和乘员位置分别放置一个男性假人,用以丈量前排人员受伤害情况。在第二排座椅最左侧座位上放置一个女性假人,最右侧座位上放置一个儿童安全座椅和儿童假人。在默认的测试场景中,女性不是驾驶员,只能充当后排的乘客。
而在做测试座椅颈部掩护性能的鞭打试验时,只需使用男性假人。然而,现实的数据表明,在追尾事故中女性更容易扭伤颈部。一位法医学博士告诉果壳,交通事故里车内人员的颈部损伤,是由于车祸时,车体和车内人员的忽然加速或减速以及头部的惯性作用,使颈前后过屈或过伸,导致颈椎、颈髓及脑构造遭受牵拉扭转断离及压迫,造成颈椎半脱位、颈髓受压或挫伤。“由于在肌肉上男女差异很显着,男性的肌肉普遍较女性发达。男性的颈部肌肉也可以在车祸中给男性更好的掩护。”
C-NCAP的技能专家告诉果壳,之以是在鞭打测试中使用男性假人,是由于“在现实碰撞事故中,乘员形态各异,很难找到一个通行的假人能够代表全部的乘员,因而会寻找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来模拟真实事故,并为汽车产品开辟提供一个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
可男性代表不了女性。男女的肌肉质量分布不一样,脊椎骨间距不一样,女性的骨密度更低,身材的均衡性也存在差异。然而,女性却一而再地被忽视,被当成缩小版的男性。这种忽视,有时是致命的。
有国外学者测试了三种差异的汽车颈头部掩护系统,发现和标准驾驶员座椅相比,配备某种颈头部掩护系统在降低70%男性在车祸中遭受永世性医疗创伤的风险的同时,竟能增长13%女性驾驶员遭受永世性医疗创伤的风险。
心肺复苏CPR培训常常使用的假人——被亲切地称为“复苏安妮”,是一个顶着女性面目、有着男性身段的假人。有研究发现,在公众场合因心脏病倒地不起,女性接受生疏人心脏复苏的概率比男性低27%。研究人员猜测,一个大概的缘故起因是CPR训练时假人都是男性身段,没有胸部;在现实中,不习惯触碰女性的胸部等标题,会令本来会伸出援手的人有所迟疑。
你知道有胸部的CPR假人出现是在哪一年吗?2019年。
当社会秩序平稳、万事平静时,女性的观点得不到足够的器重,女性的需求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当灾害发生、正常秩序被打乱时,女性在通常受到的不公正报酬仿佛更加被合理化了——由于要拯救生命,以是你们的头发不紧张,你们只能穿着以男性身段标准计划的防护服,以致生理期间所须要的卫生用品都被以为是“不紧张的”。女人占了全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但女性的声音却始终被忽略。
在《隐形的女性》一书中,作者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兹(Caroline Criado Perez)以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世界的“默认设置”是男性。女性的“缺席”无处不在,却又鲜为人知。无论是厂商、研究机构还是其他相关方,都不能再不以为意地假设,针对“人们”网络到的效果对男女都实用。男女同等,意味着两性都应该得到同等的考量和掩护。在计划标准上,不能不假思考地要求女性向男性靠拢,应该对两种性别予以同等的恭敬,以同等的方式对待两种性别。
参考文献
[1]Perez, C. C. (2019). Invisible Women: Exposing data bias in a world designed for men. Random House.
[2] Thumb postures and physical loads during mobile phone use – A comparison of young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
[3] https://hbr.org/2019/05/voice-recognition-still-has-significant-race-and-gender-biases
[4] https://edition.cnn.com/2019/06/05/health/female-cpr-dummy-women-cardiac-arrest/index.html
[5] Dorman, L. E., & Havenith, G. (2005). The influence of clothing weight and bulk on metabolic rate when wearing protective clothing.
[6] Linder, A., & Svensson, M. Y. (2019). Road safety: the average male as a norm in vehicle occupant crash safety assessment.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eviews, 44(2), 140-153.
[7] Kullgren, A., Stigson, H., & Krafft, M. (2013, September). Development of whiplash associated disorders for male and female car occupants in cars launched since the 80s in different impact directions. In Proceedings of IRCOBI Conference.
[8] C-NCAP管理规则(2018),http://www.c-ncap.org/cms/files/cncap-regulation-2018.pdf
[9] 赵学超, 陈光, 陈勇, & 刘晓昂. (2018). 约束系统对差异坐姿女性驾驶人的掩护性研究. 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
[10] 葛如海, 黄凯凯, & 应龙. (2017). 分身女性驾驶员的约束系统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天然科学版(31), 24.
[11] 张向辉, 王云仪, 李俊, & 张文斌. (2009). 防护服装结构计划对着装舒适性的影响. 纺织学报(06), 145-151.
[12] 方心灵, 王瑞岭, 吴中伟, & 艾青松. (2015). 女士防弹衣的研究.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04), 7-10.
[13] 赖丹丹. . 女式消防服计划及其热湿舒适性和工效学性能评价. (Doctoral dissertation, 苏州大学).
作者:雪竹, Edan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