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6|回复: 0

新冠病毒或因毒力太强而逐渐灭绝?概率有多大?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0-3-8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科技日报记者 胡定坤
3月5日,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在“疫情下的中国与天下经济”论坛上表现,新冠肺炎有可能在我们人群中转化成一个慢性的疾病,恒久和人类共存。
3月6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张旃、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等在medRxiv网站发表预印本论文,也认为无症状感染的存在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在人类中恒久埋伏。
岂非说我们真的要恒久生活在新冠疫情阴影之下?对此,南开大门生命科学学院副传授高山有不同见解。日前,高山等在ResearchGate 网站发表预印本文章《5’非翻译区条形码揭示2019新型冠状病毒毒力》,提出新冠病毒毒力与SARS靠近,很难与人类恒久共存,但我们要高度警惕埋伏在野生动物身上的“新对手”。
新冠病毒毒力强
恒久埋伏宿主难
高山介绍,冠状病毒RNA编码区上游的“5’非翻译区”虽然并不表达,但其内部的“核糖体进入位点”(简称第一位点)却可以调控冠状病毒大部分卵白质的翻译,功能至关紧张,是影响病毒毒力的关键因素。
于是,高山等研究了1200多条Beta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发现可根据第一位点内的一段特殊序列将上述所有病毒分为四类,每一类病毒的毒力靠近,特殊序列险些完全雷同。其中第一类包罗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及蝙蝠体内的HKU4病毒等,毒力最强;SARS病毒、新冠病毒同属第二类,毒力仅次于前者;第三类则包罗毒力更弱的OC43、HKU1等人类冠状病毒。
“这一特殊序列就像是给病毒打上的条形码。”高山谈到,这种分类方式非常清楚,不同类之间的冠状病毒毒力差距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四类Beta冠状病毒第一个基因的起始暗码子上游相近的茎环结构恰好出现出4种不同的形态。

181001l3fyti77ykysoc1s.jpg

高山认为,根据现有数据,第一、二类中已发现病毒的种类和宿主种类都较少,很可能是因为毒力太强,病毒很难与宿主恒久共存而渐渐灭尽,而第三类病毒毒力较弱,经过恒久进化有可能获得宿主适应性,实现在宿主中恒久存在。“条形码”序列的守旧性强,不易变异,新冠病毒的不太可能进化成为第三类病毒。按照其分类和毒力,只要人类采取有力的防控步调,它大概率将走向灭尽。
病毒可以分类管
埋伏威胁要警惕
高山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根据“条形码”对冠状病毒分类,可以简单、快速估计未知病毒毒力,为病毒分级管理奠基底子,使未来防控更有针对性。例如蝙蝠携带的HKU4、HKU5和刺猬携带的HKU31等多种冠状病毒属于第一类,虽然尚未报道出现感染人的环境,但仍应被列入重点监控和研究目标。
“此外,近期报道在穿山甲体内存在与新冠病毒高度雷同的冠状病毒。”高山谈到,虽然穿山甲未必是新冠病毒的中心宿主,因为两种病毒在可变翻译分型上并不雷同,而且穿山甲冠状病毒基因组没有新冠病毒特有的Furin酶切位点。但是,人类仍需器重该病毒的埋伏威胁,研究发现它属于第二类病毒,估计其毒力与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在同一程度。因此,加强对携带伤害病毒的穿山甲等野生动物的研究监控很有须要。

181001dqz4fjef0onmrey4.jpg

中华穿山甲。图片泉源:Gary Ades, Kadoorie Farm & Botanic Garden
“总之,我们要高度警惕已经发现和未来出现的毒力较强的第一、二类病毒。”高山指出,相比之下,第三类病毒种类多、宿主广泛,有可能出现周期性的小范围暴发,但毒力较弱、威胁较小。
“按照‘条形码’序列对病毒分类并不局限于Beta冠状病毒。”高山表现,我们将其应用于甲型流感病毒分析,效果与常规接纳的血清型分类高度一致,该病毒的12个HA亚型和8个NA亚型各有一张一一对应的“条形码”。
高山强调,当前我们的研究主要基于对病毒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仍需大量的生物学实行确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4-9 19:20 , Processed in 0.199009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