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研究的原理是通过调整活体病毒的遗传密码,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的技术,即在保留病毒完整结构和感染力的情况下,使病毒的自我复制机制失效,从而使宿主细胞生成免疫力。此前,使用具有完全感染力的活病毒被视为一种禁忌,因为病毒会迅速传播。获准临床使用的活病毒疫苗通常都经过结构上的处理,使病毒的毒性减弱,但这影响了疫苗的效力。因此目前广泛销售和使用的疫苗通常要么含有死病毒,要么含有毒性减弱的活病毒。此外,很多致命的病毒都没有相应的疫苗。
周德敏说:“这不仅是一种疫苗,也是一种药物。”这种疫苗使用的禽流感病毒与天然禽流感病毒有99%以上的相似度。他还表示,研究团队仅仅调整了病毒DNA的三个碱基,而通常病毒有几十万个这种碱基。
经过周德敏团队培育的遗传改性的病毒只接受一种特定形式的氨基酸,周德敏的团队在人造细胞系里制造这些病毒,细胞里充满了非天然的氨基酸。病毒随后将在这些人造细胞里大量自我复制,“把这些病毒注入宿主体内以后,因为缺少(适合的)氨基酸,它们就无法自我复制,最终会‘饿’死。”
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苗研发的理念,成就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有望简化疫苗的研发过程,帮助科学家在疫情暴发几周内就得到有效的疫苗甚至疗法,以对付禽流感、非典、埃博拉和艾滋病等各类病毒。
但是由于病毒结构的复杂性,这种仅调整病毒的三个碱基做遗传基因修饰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用于所有的传染性病毒疫苗,比如流感、艾滋病和丙肝。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金侠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周德敏的团队创造了一种新的减毒方法,把过去的经验变成了一种能够普遍应用的技术,在业界影响很大。这种技术为将来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尝试。”
金侠称,第一步是做病毒疫苗研究,第二步是研制疫苗。“实验中使用禽流感病毒做研究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现实中的流感病毒是一种基因非常复杂的病毒,因此能不能研制出一种流感的广谱性疫苗还有待观察。此外针对结构复杂的艾滋病病毒是否有用,也是未知数。”
据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华博士介绍,艾滋病领域是最早引入复制缺陷型全基因组疫苗的,主要是作为治疗型疫苗研发。不过到目前为止都还未取得突破。
尽管商界迫切等待这种流感直转疫苗技术尽快商业化,但是目前针对这项技术的临床试验仍未展开,也无从得知何时能够大规模使用。“重要的是研究方法和思路很值得借鉴,相信今后很多实验室都会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疫苗研制。”金侠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