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10周年。青藏铁路誉为天路,是重要的进藏路线,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起点青海西宁。图为夜幕下的西宁火车站。
 
 
 
         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西格段正式开工。图为早前2003年4月,青藏铁路三岔河大桥的建设者。建设中,安多县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点,由此往北上溯550公里,是青藏高原的连续多年冻土地带。2005年9月22日,一队铁路工人行走在海拔接近5千米的青藏铁路上。
 
 
 
         青藏铁路穿过冻土区有550公里,真正的较深的冻土地段近400公里。千里冻土、高寒缺氧以及脆弱生态成为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难题。图为2006年,青藏铁路沿线的筑路工人。
 
         通过多种尝试和借鉴国外技术,冻土问题得到解决。直至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试运营。图为2006年5月,拉萨火车站建设工地,青藏铁路即将建设完成。        10年前,原参与建设项目的丁太环在生命禁区修建铁路。10年后,2016年6月22日,丁太环和同事们从格尔木出发,重返青藏线。
 6月22日,格尔木的早晨,格尔木城市不大,却是青藏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也是青藏铁路格拉段的起点。
 
 
 
         6月22日,一列火车停靠在格尔木甘隆无人火车站。 
 
         6月22日,在海拔4100米的西大滩,突然遭遇一阵大风,卷起的沙尘弥天盖日,来自中铁四局的建设者,丁太环和同事相拥着蹲在地上躲避。 
 6月22日上午,格尔木南山口附近,一辆面包车陷入沙中,因为检查,大量的车辆拥堵,一些小车为了绕路,开进戈壁。
 
 
 
         雪水河大桥,丁太环的同事将纪念碑抬下坡。这样的场景在10多年前,司空见惯。         雪水河大桥两岸,10年过去,变化很小。 
 
         扎西东周和普乌东周在雪水河上巡查,每个一个多小时,两人都要上桥一次,一天12个小时不间断。 
 
         6月23日,昆仑山口附近,一辆货车侧翻,司机躺在远处等待救援。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基本并行,公路上车祸不断。 
 
         6月23日下午,可可西里保护区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几名工人在拆除简易房子。据悉,年底前,保护站将扩建一座600平米的新房子。 
 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区,几只藏羚羊旁若无人地在吃草。它们距离铁路不过200米远。
 
 五道梁有着“过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的说法,过路的司机常常在这里短暂停留。来自青海的魏师傅在一家小饭店里休息,墙上写满了路人对青藏线的“态度”。
 
 
 6月24日,安多县境内,一起车祸导致青藏公路拥堵3公里。这里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的重要地理分界点,由此往北上溯550公里,是青藏高原的连续多年冻土地带。
 
 6月24日下午,丁太环来到雁石坪小学,她在这里曾经捐赠过几个学生,由于老师大多调走了,新来的老师很难辨认,但另外一个老师一眼认出,其中一个孩子已上大学了。
 
 
 6月24日,雁石坪小学,几个放假后不回家的孩子。藏区很多藏民是游牧,驻地不固定,这些孩子放假后依然留在学校。
 
 
 6月24日,青藏铁路通天河大桥护路队员骑着摩托去巡逻。摩托车是护路队员的主要交通工具。
 
 
 6月24日,青藏铁路雁石坪附近,几头藏野驴在吃草,它们距离公路和铁路很近。
 
 
 6月24日早晨,西藏境内,两辆轿车在青藏公路上飞驰。
 
 
 52岁的邱柏林是纳赤台火车站工段的工长,他在这里工作也已经整整10年时间。邱柏林是甘肃陇南人,家在西宁,妻子和孩子都住在西宁,往常很少回家。
 
 
 拉萨至成都高空航拍青藏高原雪山。
 
 
 6月25日,一列火车从西藏河谷驶过。
 
 
 6月25日早晨,那曲县孝登寺草地上,一名僧人在诵佛经。
 
 
 6月27日,丁太环来到拉萨火车站广场。10年后重返青藏线,她感受颇多。
 
 
 来自成都的魏东一家四口在拉萨火车站前合影。全家乘坐44个小时的火车,刚刚从成都抵达拉萨,他们将在西藏进行为期一周的旅游。
 
 
 拉萨大昭寺,一对母女在走廊边休息,10年前的大昭寺还不收门票,免费参观。
 
 
 拉萨八廓街上,休息的当地老人。
 
 
 拉萨八廓街上执勤的武警在阴凉处休息。
 
 
 6月26日早晨,晨曦中的布达拉宫广场大道。
 
 
 铁路从海拔6178米高的玉珠峰下经过,青藏铁路建设者们10年后回看自己修筑的整个工程,青藏铁路精神早已和青藏铁路一起,化为天路,化为丰碑,矗立在每个筑路人的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