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3|回复: 6

养生保健之道 少盐不少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9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摘要:
  专家们一再呼吁清淡饮食!高盐饮食不只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大型流 行病学表明,冠心病、脑卒中、胃癌、胃质疏松等许多疾病,均与高盐摄入有关。有人浑然不觉,有人执迷不悟,有人想控盐却不得其门而入。当浓食重味带来的畅 快感遇到了貌似冰冷的科学工作者知识,这会不会是个艰难的决定?
  盐是“百味之王”,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调味品,也是人体内氯和钠的主要来源。但因氯与钠广泛存在于诸如肉、鱼、蛋、蔬菜和水 果等动植物食品中,所以正常膳食中一般很少缺钠。据美国科学院食品与营养委员会估计,成年人每日钠的适宜摄入量为1100~3300毫克,这样,每日从天 然食物中摄取就足以满足人体对钠的需要,即能维持机体钠的正常代谢,而不需要再加食盐了。但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习惯用盐,完全不用盐,也不现实。问题 是当前人们的用盐量已远远超过了生理需要。据我国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我国居民每日盐的摄入量平均约为10~15克,并发现 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一定关系。
  食盐过多,对老年人和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肾脏病、肝硬变或伴有腹水的人更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国营养学家建议,每人每天食盐供给量应为8~10克,而美国长寿学 会则建议还可降低为2~4克。由于长期的饮食习惯,造成人们的口味有“轻”、有“重”,但这并非生理需要。老年人为健康长寿着想,应根据个人情况,自我控 制食盐量,如患有心、肾、肝病者,可根据医嘱和营养师的指导,采用少盐饮食,即每日只食用2~4克盐;或采用无盐饮食,即膳食中不加盐;或采用低钠膳食, 即限制食用某些含钠高的食物,如酱菜、挂面、油条、虾皮、油菜、菠菜、芹菜、苋菜等。
  远在上古时期,人类就懂得食盐过多对身体有害。我国古典医书《内经》上曾有“多食咸,则凝经而变色”的记载。唐朝名医孙思邈也说:“咸多促(短)人寿”。说明古人对过咸之物危害人体早有认识。我国许多著名医学家认为:咸入肾经,适量可补肾强骨,为人所必备。而多食则伤肾损肾,使人早衰。所以强调日常饮食中“味适中而不过咸”,特别是汤羹之味,更需淡美。总之,少吃盐对预防高血压、心肌损害和脑血管意外有益处。因此,少盐益寿的说法,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量化食盐,靠谱吗
  为何要量化食盐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指出:“烹制菜肴时,如果加糖会掩盖咸味,所以不能仅凭品尝来判断食盐是否过量,应该使用 量具更准确。”在食物的调味当中,盐和糖之间有奇妙的相互作用。少量的盐可以突出糖的甜味,而糖却会减轻菜的盐味。实际上,除了糖与盐之间的相互影响容易 迷惑味觉外,人的味觉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疲倦时,对咸味往往敏感一些。所以,凭多变的感觉来判断放盐量,是很难做到准确的。如果家里没有限盐 勺,也可以掌握一下估算的方法。如,盛满一个啤酒瓶盖,相当于4克盐;盛满一个可乐瓶盖或矿泉水瓶盖,相当于10克盐;6克盐就大约装半个可乐瓶盖多一 点。
   限盐:有心就有术
  “限盐是要讲究策略的!”牟建军强调,应逐步平缓地减少盐的摄入,不主张釜底抽薪式的一次性大幅度减到目标值。建议每次先减少1/3,慢慢逐步 过渡到每日6克甚至3克以下的摄盐水平。实施减盐计划之前,最好先综合判断自己及家人的摄盐量。对此,胡大一提供了一个方法给大家参考:一般超市里销售的 食盐是500克(1斤)装的,家里掌勺者可以正常使用,看看500克盐能吃多长时间。一袋盐吃完,就可算出人均每天摄入量

  • 打卡等级:圆转纯熟
  • 打卡总天数:10
发表于 2013-1-19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少盐多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0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初学乍练
  • 打卡总天数:1
发表于 2013-1-20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人就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0 0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口味重啊,少了没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圆转纯熟
  • 打卡总天数:8
发表于 2013-1-20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略有所学
  • 打卡总天数:3
发表于 2013-1-2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嗯,粗茶淡饭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5 15:16 , Processed in 0.17481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