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2|回复: 1

[网络文摘] 燕语呢喃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天的心情,似乎注定要由燕语作序。阳光还没有到来,梦才刚刚开始。只是那梦轻飘飘的,很碎,意象朦胧,就像摔破了的玻璃,透明的,散落一地,想要拾起,也许就是又一次的丢失。
     
    燕语的介入,正是时候。我是这样想的。在我这样想的时候,呢喃已经开始。结构是如此奇妙,它横亘在我们中间,却没有产生隔离;而是一种消解,空间和距离的消解。我说的我们,是指我和窗外的燕,或曰燕语。此刻,我们走出于同一个梦里。我相信,在我听见燕语的时候,那燕就在窗外,离我很近;也许是刚刚归来,正在寻找筑巢之地。问题是,很近也是一种距离,中间还有窗,和窗上的玻璃,纱网,窗帘,以及充斥于中间的空气,阳光和温度。它们都没有能够完全阻止燕语对我的靠近,更没有阻止我思绪的外出。一切都发生在瞬间。瞬间是多少呢,书上说的是转眼之间,或很短时间。说了等于没说。一秒,还是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我无法准确界定。
     
    燕语声中,我更想把瞬间理解为一种感觉。
     
    事实上,在我捉住梦的尾巴,接受燕语问候时,我的思绪已飞行了至少几十年。三十或者五十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只可用时间,不可以尺度计量的遥远。数学和几何学家,都无法排解我的困惑。他们创造的公式,虽很精确,此刻,确无法计算一个思绪在燕语中出行的距离。我想选择个参照,然后,再用一些庸俗的比喻,比如像,就像,好像,等等,去转换那个遥远的距离。这样,它就可由抽象走向具象,由形而上走向形而下;或者变成一道生动的彩虹,一条回家的乡道,让我去轻轻触摸。结果,我选择了许多,都是徒劳。
     
    我首先选择了光和电。我想,那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超过我们到达月球的距离。那已是三维空间的极限。但是,我很快发现,面对我的思绪,光和电是显得如此渺小。也是在瞬间,我的思维已往返多次,不仅是地球与月球,还有地球与火星。从前苏联的火卫1号到6号,再到美国的凤凰号。时间定格于1997年7月4日7时07分。我看见,携带火星探路者的飞船,进入火星大气层,由降落伞带着,以每小时88.5公里的速度,飘向火星。在着陆前数秒钟,它打开了9个巨大的保护气囊,经过一番弹跳翻滚之后,在火星表面停了下来。跟随它的电子眼,我走近了远古时代这里发生的一切,洪水,风暴,山崩地裂,以及由洪水冲刷形成的平原,沟壑,小岛,和表面光滑的圆形石。7亿多公里的往返,也是在瞬间。我相信,要去金星,土星,或者河外星系,我也不需要更多的时间。谁能说得清楚,也许在几亿几十亿年,那里也是生命如歌,燕语呢喃。世界就是这样,跨进一步,许多不可能都可能成为可能。于是,我对我们三维空间的计量产生了怀疑。我怀疑光年,光年的单元,怎可度量思想和情感的空间。
     
    我又选择了人,这个万物之灵长。不是具体的人,不是我自己,或某位我熟悉的人;而是人类,抽象而又具体的人类。生命的轨迹是如此清晰:人从呱呱坠地出发,到青春年少,再到而立,不惑,耳顺,知天命,直至跨越古稀,一路走来,镜像是如此生动而鲜明。但那都是外在的,表面的,穿着一层厚厚的衣。我们看不见那衣背后的胴体,更不敢触摸那胴体包裹着的灵魂。我很喜欢一个比喻,它与后现代主义有关。当克里斯塔瓦一说出,就照亮了我们的迷惑。那比喻说,大脑像一台电视机,灵魂在里头唱歌。只是此刻,我只听清了燕语,听不清灵魂之歌。不是故弄玄虚,是先哲们的警言让我望而却步。我走近福柯,晚年福柯。这位伟大的智者,一生经历了许多事,获得了许多发现,对自然,社会,灵魂与生命的认知,几近禅境。禅宗之旨,在于剥落自我的幻觉,消除人生一路携带的怀疑。然而,没有想到,他最后的结论竟是,“我无所是,亦无所往”。
     
    无所就无所吧。既不要去求是,也不要去向往。几亿公里太远,30万公里也太远;何况,在这个清新而美丽的早晨,还有燕语,就在窗外,呢呢喃喃。何必舍近求远,舍易求难,舍鲜活求枯燥。不如就这样静静地躺着,让思绪循那燕语而去,回到故乡,那山那水那屋之间,去享受呢喃中的春意。
     
    于是,我收拾起思绪,嫁予窗外的燕语。也是在春季,燕子回来了。我相信,就是上冬南行的那一对燕子。并不是因为那黑色的羽毛,尖尖的嘴,灵性的眼睛,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而是因为它飞来时的熟络,自然,亲切,都是回家的感觉,完全读不出些微的生疏与陌生。当然,更能说明问题的,还是那亲切的呢喃软语。它就像小侄子珠珠的呀呀学语。记得,那天天气晴好,谢了菜花,绿了田坝,竹和树都发出了新叶。正是生命蓬勃的季节。我正在院坝里做作业,就着一条木凳,阳光是唯一的陪伴,天和地都没有遮掩。农村的孩子都是这样,屋矮光线差,院坝是放学后的最好教室。突然,一声熟悉的呢喃,从空中悠地滑下。那声音由弱而强,由远而近,画了一条长长的弧线,落在我家低矮的屋梁上。我赶紧跑进屋,喊着妈妈,妈妈呀,燕子回来了哩。妈妈从屋里走出,一脸喜气。后来我才知道,燕子筑巢的人家,标志着吉祥和福气。只见妈妈手里端着个筲箕,筲箕里装着豆子。她边走边往梁上看,乐融融地似回答我,又似自言自语,是吗,今年的节令提前了哩。我正准备豆种,看来,春播的时候到了耶。正说着,又一只燕子飞来。两只燕子唧唧喳喳,分外甜蜜。燕子在梁上转来转去,似乎要为那呢喃打一个结。
     
    果然,没过多久,那结就打上了。那是燕子筑的巢,就在梁上。爸爸造一个屋,花了近半辈子心血,燕子造一个屋,竟在我不知不觉之间。有一些察觉都很细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母亲旧衣服上细碎的花朵。在归来后的那一段时间里,燕子似乎显得很忙。早上或者午后,它们总是夫妻双双,进进出出,把那一串悠扬的呢喃,一次次带出,却不见带回。我感到迷惑,甚至有一些担心,担心那燕子带着呢喃走了,不再回来,带走了我们的吉祥和福气,妈妈会不高兴的。就问妈妈,妈妈笑呵呵地回答,傻孩子,你没见燕子在忙着造屋么。还是不明白,这造屋与是否呢喃有什么关系呢?难道那呢喃是劳动号子;或者说,出去是劳动,回来已是疲惫不堪。是生活的重担,让燕子变得沉默不语。不好再问,怕再讨一个傻字。我便注意观察。我终于发现了秘密。原来,筑巢的燕子,归来时,口里都衔着筑巢的材料,泥土,细草,或者枯枝。它们不能张口,一张口就会前功尽弃。此刻,满载而归的燕子,不是不想呢喃,而是把呢喃装在心里。
     
    几乎是与节令同步,在燕子修好屋,造好巢,正准备生儿育女的时候,已是春夏之交。再到燕语呢喃时,熟了的麦子油菜,和正在分蘖壮苗的稻秧,正等待交接。赶快起床,回乡下看看老家的屋梁。哦,糟糕,没有了。乡下的家,已改成了楼房。
     
    于是,我有了一些隐隐的担心,为窗外呢喃的燕子。
发表于 2011-11-1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1 06:00 , Processed in 0.12109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