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23|回复: 6

[原创天空] 摇滚——纯粹的音乐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初窥堂奥
  • 打卡总天数:18
发表于 2010-6-23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超现实主义 于 2010-6-23 17:39 编辑

        尼采说过:“世界如果没有音乐,人类将是一片黑暗。”音乐馈赠人类的是灵魂的悸动和情感的宣泄。在一个抽象的世界里,自由奔驰思维和想象,为愉悦的旋律欢乐,为忧伤的音符悲痛。这里就是一个完整的社会,音乐让人们看到生活的希望,也让人们看到生活全部艰难。音乐没有国界,也没有高下之分。
        
         但现今流行着一种概念,有些人认为民族和美声高于通俗,而通俗中的摇滚则是处在同一类的最低层。如果你对那些爱好音乐的人提到摇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对你不“感冒”,有的还可能给你一个白眼,或对你嗤之以鼻、敬而远之,还有的甚至会骂你是疯子。我也曾受过如此之厚待。在他们的眼中,摇滚只是一堆一文不值的音乐垃圾;只是一大堆惹人心烦的破节奏和歌手撕心裂肺的呐喊。也许,他们的心灵深处,早已习惯某些通俗歌曲的爱呀情呀,若隐若现,而又缠缠绵绵。在一个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通通灭亡的年代,每个人似乎只期望发生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鸳鸯长呀,鸳鸯短,我爱你呀,你爱我。像极了一部标准片长一小时二十分钟看了片头知道结尾的电影。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借用童安格的这句歌词来充当我现在心情的完美注脚,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人们真的是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很希望借给他们一双慧眼,把这摇滚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能“明明白白我的心”。就在通俗歌手大唱特唱爱啊情啊的时候,就在词曲制作人在音乐棚里寻找灵感的时候,就在偶像新秀作秀扮酷的时候,摇滚歌手正在苦思冥想、脚踏实地地默默耕耘。也许,他们在乡村流浪,寻找创作的源泉;也许,他们独坐黑夜,叼着劣烟构思新作;也许,他们在城市沿街“巡回”演唱,尽管观众寥寥无几。他们并未太过在意,因为已经习惯。灰暗的天空如同一个敏感孩子阴郁的脸,木然的雨线是他宣泄的泪水,恣意而汪洋。冷箭样的雨,在地上敲出朵朵水花,它们交织着,纠缠着,形成一道巨大的幕布,让歌手和眼前的世界产生距离,仿佛他们身处的不是真实的生活,而是一座冷酷的舞台。演出完成后,他们又急忙收拾起行囊,向下一个目的地前进。他们是一群永远找不到家园的精神流浪儿,漂泊似乎是他们无法逃离的宿命。
        

        追根溯源,是他们的先辈创造了这种注定被世人怀疑和鄙视的音乐形式。太多的狂躁和悲哀,使得歌手和音乐都特别脆弱。摇滚乐(pock music)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通俗音乐。由美国的乡村歌手在演唱中吸取黑人音乐的因素而逐渐形成。其标志是电影《一堆混乱的黑板》的主题歌《震动、嗄嗄作响的摇滚》的流行。这首来自黑人音乐灵感的“节奏布鲁斯”,迅速串红,风靡世界。早期的摇滚乐多用吉他、钢琴、鼓、萨克斯管的乐器伴奏,音调喧闹亢奋,乐句简单而不断重复,节奏富有强烈的动力感,内容包罗万象追逐人类的心声。主要是描述处在社会底层的黑人的生活和感悟——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在我看来,摇滚乐才是真正的、纯粹的音乐。还记得远古祖先向太阳发出的呐喊吗?“咿呀——咿呀——”还记得古代人们劳动时唱出的号子吗?“杭育——杭育——”只有那种不假修饰、用本嗓吼出的节奏和旋律才是纯粹的。摇滚歌手正是远古祖先的继承者,他们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精神文明日益平庸的今天,在价值迷失信仰解体的当代,用最贴近现实的文学语言呐喊出一个时代的彻骨悲凉。崔健、黑豹、窦唯、唐朝,还有接下去的超载、轮回、指南针,再接着是beyond,然后是现在的那些所谓组合。几代的歌者不懈追求,只为唤回人类的灵魂。这就是摇滚歌手的追求和梦想!        生活抛弃了他们,但他们却没有放弃生活。他们懂得做人要有尊严,要有价值。尽管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歌迷们的狂热追赶,没有新闻媒介的炒作,然而他们对人生和艺术的执着,从来就不曾改变过,以后也决不会改变。他们已习惯平淡的生活,用超然的眼光平静地审视社会、观察人生。

    在人们的眼中,摇滚歌手是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音乐痞子,就像王朔是文学痞子一样。他们疯狂地制造噪音,用电吉他、贝司、架子鼓玩弄音乐,把高雅的音乐弄得低级下流,折磨得不成“音”形。人们宁可喜欢某些莺歌燕语、言之无物的爱情歌曲,也不屑去听他们所谓的摇啊滚啊的歌。我觉得这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谁对谁错,其实我也曾被这些歌曲诱惑过。说实话,摇滚歌曲中也有关于爱情的,但由于感情过于真挚,表露太过直白,而引起人民的非议,如郑钧的《赤裸裸》、黑豹的《无地自容》等。中国传统美学,把“含蓄蕴籍”奉为艺术创作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它认为诗歌(歌词也是诗歌)应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或采用借物抒情,或采用融情入境的手法,都应含而不露。中国人最讲究“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讲究“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讲究“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弦外之音”。如果一首歌曲把情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那么它肯定是最低等的作品。因此,一些音乐评论家认为摇滚歌曲的意境太裸露,不符合传统的美学的观点,不具有美感;而普通的市民,则认为摇滚歌曲除了一大堆节奏外,还是节奏,在歌曲中完全听不到悦耳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声,所以,他们也讨厌摇滚歌曲。

    当然,摇滚乐不是很容易就能欣赏的,因为它的歌词基本都是采用文学现当代流派的技法而创作出来的,比如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九拍》、《黑色幽默》等。如果没有基本的文学素养,是不可能听懂的。我非常喜欢意识流、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风格的小说和诗歌,所以就偏爱摇滚乐了。我一直喜欢它,是有更深层的原因的:我总在摇滚歌手的声音里,遇见自己,一样的狂躁、矛盾和感伤。期待被理解被接受像阳光接受大地那样坦诚和真挚。无论你信不信,他们的声音能改变一切厚度、力量、情感。在他们的旋律里,生活被撕成细小的碎片,然后被筛选、加工,重新整合。你分明看见他们的脸上流淌着碎银般的泪水,和尘埃共舞,在长城的断壁颓垣里,孩子般哭泣!天空的乌鸦黑幕遮蔽着光明,被禁锢的魂灵想冲出躯体!然而他们并未颓废、屈从于黑暗,就像一无所有的人没有理由迎合死亡一身体上下浮动着,就算阴暗永久性的到来了,我却仍然那样地欢呼雀跃。感到寒冷,手脚冰凉,并不是本能地抵抗这种特殊,那是沉淀已久的虚弱造成的。耗尽全部的精力只为解一道原本没有答案的方程,就算解开,答案也只能是零。风带着利刃刀锋般的冰冷穿梭,记忆的广度由此延伸。嗓音开始战抖,破碎的玻璃一样敏感!我的思维翩跹,是蝴蝶的翅膀:黑色的乌鸦,灰色的城墙,尴尬的歌手;星期三的忐忑,星期四的憧憬,星期五的无奈;梵高绝种的金色向日葵,披头士·列侬尖叫的深喉,山海关前静卧的铁轨;夭折的牙签,崩溃的天地,痉挛的双手;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萨特的存在主义;这些象形、意象宿命般困扰着他们和我,以致于我们把它们拼贴成一幅图画的努力成为徒劳。随后,他们转身消失在吉他绽放成蔷薇花中。

   事后,我还在回味,和歌手萦绕在耳畔的歌声一起共鸣。是的,你很难割舍那种心碎的唯美。他们用貌似荒诞的音乐发起对和平、战争、爱情、人性、生活等命题的讨论,惊世骇俗。只不过他们的头发很凌乱,嗓音很豪放,衣服很邋遢,但这并不重要。他们通过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诉说着他们理解的现实和理想,就像唱诗班的宗教徒真实而虔诚。他们陶醉在自己设置的意境里,哪怕阳光不再普照大地,星辰不再随风飘动,摘不下深埋在地底的葡萄,闻不到夕日雨水沁人的芳香,坚守着,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任何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都不能回避他们,回避现实。在音乐里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描述自己被音乐击中的感觉,生怕会玷辱了“她”的神圣,但是,我能体悟到有种射线轰击天灵盖,强烈地震撼。他们不是什么大款,而是和我一样的挣扎在生命线上的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因此,他们对民间疾苦体会颇深。这些倾向关心老百姓的悲悯者,用摇滚乐的放荡和狂躁唱出底层人物的艰辛,表达宏观的关怀。那些简单的歌词、梦幻的文字和看似杂乱实则极有规律的组合,实在要比那些千篇一律的华丽更能打动人心,触动深的隐秘。
      

        虽然,我有时也受不了和传统迥然的节奏和旋律,受不了那种撕裂嗓子的狼嗥,但是我仍然很爱听。在我看来,我听到的不是音乐,而是我自己的灵魂。声音传输过来时,我的心脏随之一颤,似乎停止了跳动。感觉寒风刺破皮肤,穿透肌肉,洞穿骨骼,传遍身体每一个毛孔,迅速弥散于我的血液里。除了扭曲的痛苦,一切都停滞了。在他们的演绎里,我看见自己的幼稚和心酸。高兴时,就手舞足蹈,引吭高歌;忧伤时,就痛哭流涕,黯然神伤。在音乐面前,我才是真正的自己。放纵欲望野狼般驰骋,裸露自己的皮肤拟或思想。这种欲望对于夜与昼、风和雨都永不失效。思想到了深处时,就成为乌龟的甲壳,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进血肉和灵魂里。

    我坐在《加州旅馆》的咖啡屋里,欣赏着吉他的分解和弦,嬉皮和朋克造型的歌手柔和地唱着。屋外的夜空,浩瀚的宇宙,我们置身的星系,组成了音乐。也许,芸芸众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间或相遇,擦出火花;间或相撞,化作流星,拖着长尾隐去;间或有人成为他人的卫星,痛苦而幸福地旋转。我(本我)吃着最劣质的方便面,对音乐有效期进行精神膜拜;而另一个我(自我)却用饥饿的目光搜寻音乐有效期的倒记时,并进行激烈的抗争;还有再一个我(超我)正试图超越六道轮回,修成正果。我们都被时间和音乐的偶然性伏击了!这已不需要理由,就像抛硬币,是人头,还是字,完全是随机的。        其实,现在的大部分通俗音乐都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摇滚则是“为生活而艺术”。他们不是在歌咏升平,而是在批判人生,审视人生。他们就像鲁迅先生一样,用那把锋利的解剖刀,把生活的表象剥去,露出生活的本质来。他们警示人们:生活中并不是只有美好的东西,其实世界上还有战争、杀戮、饥饿的儿童、疾病和自然灾难。他们时刻提醒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戒奢以俭,居安思危”。在人们高兴地享受人生的时候,偏偏有些白痴跑来制造恐怖气氛,弄得人心惶惶,试问有谁会喜欢你?除非傻子。哲学家并不会因一时的伤心而放弃哲学,这些疯子也一样。他们把人们的无理取闹、大肆诋毁当作鼓励,继续他们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企图唤回灵魂麻木的芸芸众生。在这个信仰解体、追求异化的年代里,生活是很需要有人来拯救的。摇滚歌手本着对众生的爱和生活的爱,在“和谐”的声音,只为让人们认识自我,反思人生。尽管他们的声音还不够大、不够响,行动也还畏首畏尾,但我坚信他们必将成功。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6 收起 理由
青青叶儿心 + 16 感谢支持,欢迎常来

查看全部评分

  • 打卡等级:初窥堂奥
  • 打卡总天数: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02年的老文章了,现在已经无法写出这种有激情和深度的文章,真是遗憾。个人觉得摇滚乐之于音乐,就如同诗歌之于文学,都是另类而纯精神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写的真的很不错
我是没有能力写出来的啊!

摇滚--我个人不是很喜欢

偶喜欢纯音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摇滚——是心灵的宣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初窥堂奥
  • 打卡总天数: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青斑竹过奖了!我是参考了一些资料才写出来的,并非自己独立完成。
喜欢纯音乐的人多是崇尚自由,追求淡泊,超脱尘世的精灵,虽然我的头像达到了这个高度,而我本人却差得很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情投入的音乐都是精神的洗礼,摇滚的shake,很富有感染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初窥堂奥
  • 打卡总天数: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29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情投入的音乐都是精神的洗礼,摇滚的shake,很富有感染力
雾中寻 发表于 2010-6-23 22:13


言之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9 13:06 , Processed in 0.220609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