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科技新闻] 身份信息遭泄露 顶会审稿人们“顶”不住了|科技观察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8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审稿人信息被制成网页公开。图源网站截图

封面新闻记者马晓玉

论文评审变大型“开盒”现场,有审稿人庆幸到:还好没参与今年审稿;而上了“黑榜”的审稿人则感叹:自己不过是个想维护圈子纯净度的普通Reviewer罢了。
11月27日,国际学习表征会议(ICLR)的评审平台OpenReview出现严重漏洞,导致本应匿名的审稿人、作者和领域主席身份信息泄露,牵涉人数达1万人。
“以前从未遇到这种大规模的信息泄露事件。”11月28日,ICLR 审稿人陈先生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因为自己花了许多时间认真审稿,给的建议比较中肯,倒是不担心会被“开盒”,但了解到有这种潜在风险终归不舒服。
审稿人被开盲盒 网友调侃如“学术春晚”
此次的信息泄露方法极其简单:用户只要替换网址字符,输入相关论文 ID 和审稿人编号,即可查阅ICLR历年论文,以及NeurIPS、ICML、ACL等多个AI顶会的评审信息。
2.webp


网络上流传的“开盒”流程。图源社交平台

这一漏洞迅速在学术圈引发连锁反应。许多撰稿人立刻“人肉”出了自己的论文审稿人,宛如大型“开盒”现场。有人发现给自己的打低分的居然就在微信列表里;有人公开了此前给出80个批评意见的学者;有人曝光了一些恶意审稿人在被揭穿后大幅提高评分的案例;甚至还有4个评审人3个来自同一组的情况。网友调侃比“春晚还精彩”。
公开资料显示,ICLR 是专注于表征学习的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由深度学习巨头 Bengio 和 LeCun 牵头举办,与 NeurIPS 、ICML 并称为机器学习三大顶会。
记者了解到,由于近年来AI领域热度飙升,顶会普遍面临审稿人不足的困境,审稿质量下滑已成行业痛点。Pangram Labs此前对ICLR 2026的数据分析显示,21%的同行评审完全由AI生成,超半数评审带有AI使用痕迹;同时有199篇论文被证实完全由AI生成,9%的论文超50%文本为AI撰写。
万份数据被制作成“审稿人红黑榜”
3.webp


OpenReview平台发布的公告。图源OpenReview官方社交平台

据OpenReview平台11月2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其仅在发现漏洞的一小时内,就完成了修复补丁部署,并向所有项目负责人通报情况。
然而,事故并未就此结束。记者观察到,目前网络上已有人使用脚本爬取数据,并据此制作出了“审稿人红黑榜”网站。用户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查询到谁是最严厉、最宽容的审稿人、谁的审稿意见最长,谁的最短。目前,该网站已经有2000+的注册用户,并设有匿名讨论区。
4.webp


“审稿人红黑榜”。图源社交平台

“全部数据应该都是泄露了的,其中前1万份数据被一些人爬取下来并传播。”陈先生说到。
一些网友通过对网站中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总结了以下观点:亚洲作者/机构常遭低分;同行竞争低分;同一领域/机构内部互怼常见;大厂论文易高分,小机构遭歧视;资历、引用与审稿质量偏见。
记者注意到,28日下午,一位登上“黑榜”的审稿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澄清帖,表示自己并非恶意审稿,纯粹是刚好分到了这几个论文,“虽然概率低,但它就是真实发生了。都有其他审稿人和我有一样评分。”并表示,自己作为常年和论文死磕的人,非常清楚审稿的严肃性,如果真的放水,放弃严肃审稿,其实最后伤害的,还是那些大家本应该中的论文。“学术不易,我也只是个想维护圈子纯净度的普通审稿人罢了。”
事实上,参与打分的审稿人们也很为难。陈先生坦言,如果你需要投稿该会议且具备资格,就需要强制性承担审稿义务;没投稿的也会收到审稿邀请邮件,而且都是义务劳动,没有酬劳。
漏洞升级为跨国事件 论文评审将走向何方?
OpenReview表示,后续将主动联系多国执法部门,调查是否有账号进行过大规模试探性访问,或获取了不应被访问的匿名身份信息。并表示,任何使用、利用或共享泄露信息的行为都违反了 OpenReview的使用条款,并可能导致账户被暂停。
有观点认为,这是学术界极为罕见的举措。一个审稿平台因身份泄露漏洞,主动将事件升级为跨国执法层面的调查。这意味着此次事件的潜在影响范围极广,涉及多个会议、数以千计的匿名投稿与审稿人,让匿名制度的安全性迎来史无前例的考验。
此次信息泄露事件还引发了对学术评审制度本身的深度反思。一些人表示,不如趁此机会对所有稿件的作者和审稿人进行去匿名化处理,揭露不负责任的审稿人和不道德的作者,并改革同行评审流程。“我们需要公平公正,作者会因提交低质量稿件而受到惩罚,审稿人也应该如此。应该增加一个标签页,专门用来标记不负责任的审稿人,类似于公开展示被拒稿件的做法。”
陈先生则表示,“确实需要对审稿人加大监管,减少乱打分现象,但目前的核心问题在于审稿人是自愿审稿,‘为爱发电’的。如果进一步严格要求审稿人,而不提供任何回报,只会降低大部分人的审稿意愿,大模型粗筛+有偿审稿会是一个好的尝试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9 03:35 , Processed in 0.12998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