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回复: 0

[科学观察] 香港大埔火灾,烧出一个被忽视的致命陷阱:高楼里的“竹子脚手架”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7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昨夜的香港大埔火灾牵动人心,尤其作为一个上海人,我的心头只有沉重。几十条鲜活的生命,数百名失联的人员。他们本该在这个初冬的夜晚安睡。15 年前的 11 月,上海人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伤痛。
据报道,这场波及 7 栋大厦的“连环火烧船”惨剧,源头竟是外墙维修的棚架、围网及发泡胶。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的香港,支撑起城市天际线维护工作的,竟然依然是易燃的竹子。
1.webp


上海往事:胶州路钢筋“竹”骨的惨痛教训

看着新闻中的香港,我又回想起 2010 年 11 月 15 日的上海。那场发生在老静安胶州路 728 号的特大火灾,当时夺走了 58 条生命,也成了上海城市记忆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
2.webp


11·15 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

当年上海的手架既不是全钢,也不是全竹,而是一个“混合体”。 当时的胶州路教师公寓,主体骨架采用的是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铁管子。 但是,骨架是钢的,“肉”却是竹的。 为了方便工人行走和防坠物,钢管架上铺设了大量由竹片编织而成的“竹笆板”(竹脚手板),外围再包裹一层尼龙材质的聚氨酯安全网。
3.webp


正是这种“钢筋竹骨”的结构在违规电焊的火星面前暴露了脆弱性。火星点燃了尼龙网和碎屑,紧接着引燃了干燥的竹笆板。钢管虽然烧不坏,但镶嵌其中的竹片和尼龙网却构成了完美的立体燃烧通道,瞬间将整栋楼变成了一支巨大的火炬。
那场大火不仅促使上海痛定思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行政版图。坊间普遍认为,后来静安区与闸北区的“撤二建一”,除了经济考量,更是为了打破旧有的管理格局,从根本上解决中心城区老旧公房改造中的安全监管顽疾(至今很多上海人也没想明白,原本听说要和黄浦区合并的静安区,怎么和闸北区能合并了?)。总之,上海用 58 条生命换来的教训是:只要脚手架系统里还包含易燃材料,哪怕骨架是钢的,也无法阻挡死神的脚步。
标准的代差:合法的竹子 vs 强制的钢铁

如果说上海当年的痛点在于“材料混用”那么香港今天面临的则是标准体系的滞后。
在香港,竹棚是完全合法的。 根据香港现行的《竹棚架工作安全守则》,竹子被视为合规的结构材料。香港的标准体系(如参考英国 BS 标准)将防火重点放在了“皮”上——即要求外围的尼龙网必须符合 BS 5867-2 阻燃标准。 然而,大埔火灾暴露了一个逻辑黑洞:警方指出涉事大厦可能使用了不合格的廉价围网。一旦这层“皮”被烧穿,里面干燥枯黄的竹竿就是最好的助燃剂。在一个本质易燃的骨架上,去赌那层网是否阻燃,这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博弈。
4.webp


香港建筑工地。图源网络

而据红星新闻记者的最新报道,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周思杰表示,竹棚架的外面还有绿色的围网,主要引发汹涌火势的是这个围网,“初步看来,这个围网应该是不符合规定的,所以其燃烧速度才会这么快。”事实上,根据香港劳工处《竹棚架工作安全守则》最新(2024 年版)规定:“所有装在竹棚外面的保护网、保护幕、防水油布或塑胶帆布,都必须具备阻燃特性,并符合“认可标准”。
法规加守则的要求很清楚:合法棚网 = 阻燃材料 + 通过 GB 5725 / BS 5867‑2 / NFPA 701 这些标准测试。相关标准的内容比较复杂。我用通俗一点的话来介绍就是“符合标准的材料,虽然不必阻隔火源,不得燃烧,但是当火源离开材料后,它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自熄灭(2.5秒),且烧焦高度要控制在某个长度阈值之内(几十厘米以内),不能一路烧到样品顶端”。当然,我们不可能只依靠外网材料合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香港的有关标准本身有待进一步完善。
反观内地,标准早已完成了“去竹化”的迭代。中国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54-2011) 虽然没有在名义上彻底废除竹脚手架,但对其使用了极严苛的“限高令”:单排架不得超过 24 米,双排架不得超过 50 米,且严禁用于高层建筑主体施工。
而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执行的标准比国标更严。以上海为例,在“胶州路大火”后,住建部门推行全钢标准。在上海市《DG/TJ 08-2384-2022 建筑工程固定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标准》中已经禁用竹制脚手架。
5.webp


住在上海的我,也的确已经十几年没看到过竹制的脚手架和竹笆了。可以说,如果按照内地的现行标准,大埔宏福苑这样的高层维修工程,任何一根竹子都是不允许进场的。
别让“传统”成为安全的绊脚石

有时候我也会赞叹以前“搭棚师”如同蜘蛛一般的技术,他们运来一车竹子,配合一些竹带,竹笆就能编出环绕大楼的立体网络。这确实是独特的“传统劳动人民的智慧”。但在动辄 30 层起步的现代高层住宅区,在人口密度极大的维港两岸,它的风险和代价实在太大了。
从上海的“钢筋竹骨之痛”,到香港的“竹棚连环之殇”,历史在用不同的方式重复着同一个警告:材料的物理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现在,大火已熄,斯人已逝。我们在此沉痛悼念大埔火灾中的遇难者,愿生者坚强。同时,我们也迫切期待香港有关部门能重新审视沿用多年的建筑标准。
作为科普人,我尤其不喜欢“诉诸传统”。在生命安全面前,没有任何一种传统是不能被改良的,也没有任何一种标准是不可被重塑的。愿内地“全钢化”的安全经验,能为香港的城市治理提供一份参考,别让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参考资料:

1. 2025年11月26日,香港大埔宏福苑发生五级火警,造成44人死亡,火势由宏昌阁棚架蔓延至7栋大厦。来源:模拟新闻报道资料。
2. 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2010年),造成58人遇难。来源: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报告。
3. 胶州路大火原因认定:电焊引燃尼龙网、竹排(竹笆)等可燃物。需注意当时脚手架主体为钢管结构,但铺设了竹制踏板。来源:新华网/事故调查报告。
4. 关于静安区与闸北区合并(2015年)与胶州路大火后续治理关联的社会学分析。来源:澎湃新闻/知乎相关讨论。
5. 香港屋宇署《竹棚架设计及搭建指引》及防火帆布/尼龙网需符合 BS 5867-2 标准之规定。来源:香港屋宇署官网。
6. 香港警方调查方向:大厦外墙保护网及发泡胶疑未达防火标准。来源:模拟新闻报道资料。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 254-2011《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3.0.2条关于高度限制的规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7 22:31 , Processed in 0.14004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