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综艺大观] 惊爆!54岁于和伟再掀风暴!央视连点两次揭其叔圈顶流真相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6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月25日,54岁的于和伟让央视坐不住了。
不到24小时内,央视连续两次点名这位“叔圈顶流”。
第一次播出他在《沉默的荣耀》中的表演片段,第二次直接将其表演定义为“演技教科书”。
这种密集关注在内娱实属罕见。
1.webp


当流量明星还在为“掉个纽扣”挤热搜时,于和伟用三分半钟的无台词表演,让整个娱乐圈为之震动。
从端茶递水的龙套到国家一级演员,他走了整整30年。
这段路程,他每一步都踩得扎实。
1995年,电视剧《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片场。
24岁的于和伟端着一杯茶,低头躬身,说出唯一的台词:“先生,您的茶。”
他是个连正脸都没有的群演,却为这个“学徒”角色琢磨半天。
说话要带点怯生生,眼神得亮,要演出那种想表现机灵的感觉。
导演张艺谋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拍摄间隙,他走到于和伟身边拍了拍他肩膀:“小伙子,挺会琢磨啊,好好干,将来肯定是个好演员。”当时没人把这话当真,包括于和伟自己。
2.webp


他1971年出生在辽宁抚顺一个普通家庭。
兄弟姐妹九个,他排行老幺。
更艰难的是,他才出生没几天,父亲就去世了。
母亲一个人咬牙拉扯大九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
21岁考上上海戏剧学院,他兜里揣着姐姐们凑的学费。
在上海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
毕业后,于和伟开始了长达12年的龙套生涯。
《大宅门2》里的白占安,《历史的天空》里的万古碑。
这些角色戏份少得可怜,有的全部加起来不到40分钟。
哪怕只有一个镜头,他也会提前做功课。
身边人劝他:“反正就是个龙套,差不多得了。”
他觉得不行,再小的角色也是人,得让观众觉得这是真的。
3.webp


转机出现在2017年,《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里的曹操,让他彻底火了。
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被他演得既有枭雄的霸气,又有文人的柔情。
但真正的爆发要等到他50岁那年。
《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让他拿下了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
站在领奖台上,他说了句“终于不用陪跑了”。
背后是二十多年的坚持。
今年的《沉默的荣耀》,成了于和伟的又一个高峰。
他饰演的吴石将军,是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
也是我党潜伏在敌人心脏的地下情报人员。
这个角色没有打枪场面,没有感情戏份。
却凭一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打动无数观众。
4.webp


为演好这个角色,于和伟减重15斤。
学习民国礼仪,连走路姿态都刻意调整。
有一场戏尤其令人震撼:吴石目睹战友的妹妹在游向对岸时力竭沉海。
于和伟站在岸边,脸部肌肉微微颤抖。
眼神里全是压抑的悲痛,却没有一滴眼泪。
这种克制的表演,比任何嚎啕都更有力量。
拍完戏后,他专程前往北京福田公墓祭拜吴石将军。
在墓前,他轻声说:“吴石将军,你的名字有人知晓。”
剧集热播后,吴石墓前出现了由上百束鲜花组成的花墙。
5.webp


福州螺洲镇的吴石故居每日接待超千人参观。
而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四位烈士雕像前摆满了观众自发送上的月饼、高粱酒和新鲜菊花。
于和伟在演绎吴石时设计了一个动作:每次提笔前先轻挑笔尖浮毛。
这个细节来自史料,吴石在狱中戴着手铐写字时,仍坚持将笔杆摆正。
谷正文曾翻遍他的墨宝,企图找到恐惧的破绽。
却发现字迹越看越稳。
央视的两次点名,释放出三个强烈信号。
第一,演技取代流量成为新标准。
央视特别表扬于和伟“用极简的表达,传递出深沉的精神力量”。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以后在内娱想要吃得开,靠的是扎实演技,不是精修滤镜。
前阵子有部古偶剧,吹嘘“投资3亿”“顶流主演”。
6.webp


男女主说台词像念课文,剧情全是“工业糖精”。
流量明星拍年代剧,拍哭戏靠眼药水。
粉丝还洗地“哥哥已经很努力了”。
于和伟正好相反。
他演吴石得知战友牺牲的那场戏,没有大哭大闹。
只是手慢慢攥紧,指节发白。
眼神从震惊到悲痛再到坚定,层层递进。
不用台词,观众就懂了他的心情。
第二,社会贡献重于热搜曝光。
央视特意引用于和伟的话:“身为公众人物,在这片土地上能做出怎样的贡献,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戳中了内娱的痛点。
以前评判艺人看热搜次数、粉丝数量。
7.webp


如今的内娱,正经历一场价值回归。
观众早已厌倦虚假的繁荣。
弹幕里“别来祸祸好题材”的批评。
正是市场对粗制滥造的反抗。
那些靠流量撑场面、靠滤镜遮瑕疵的作品,正在失去市场。
第三,作品质感优先于数据包装。
《沉默的荣耀》没有大量前期营销。
却靠细节打磨获得认可。
于和伟在现场结合表演调整剧本,增强情感共鸣。
该剧基于真实档案,创作团队在福州会见作者获取建议。
正在于和伟备受赞誉之际,网络上出现了一则消息。
称“于和伟将1200万元片酬全部捐给了吴石烈士纪念馆”。
传言中,于和伟此次将《沉默的荣耀》片酬捐出。
8.webp


未做任何宣传,捐款已到账,纪念馆也因此正在扩建。
于和伟确实是个一直在坚持低调进行慈善的演员。
从2010年起,他就持续在帮扶山区儿童读书。
直至他们大学毕业。
同时,他还多年匿名资助戏剧专业的贫困生。
他称自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自幼丧父。
在求学时曾接受他人相助,深知困境中得到援手的珍贵。
10月30日起,《大皖新闻》等媒体联动多部门。
就于和伟捐款1200万元至吴石烈士纪念馆的传言展开求证。
福州螺洲镇政府表示,目前不存在“吴石纪念馆”。
只有“吴石故居”,并且没有纪念馆的筹建计划。
9.webp


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也对此表态。
称未收到捐赠报备,也没有专项纪念馆。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对此发文强调:
“虚构捐款可能违反《慈善法》,传播者需担责”。
尽管这场持续了多天对于和伟的“造神闹剧”终于被叫停。
但却让于和伟陷入“捐则炒作、不捐则虚伪”的两难。
原本讨论演技的评论区,满是“为什么不捐”“人设崩塌”的质疑。
54岁的于和伟,竟然遭遇了私生饭的疯狂骚扰。
这些人搞到他的手机号不停拨打。
即使换了号码也能被再次找到。
更离谱的是,对方还不停发消息。
10.webp


背景图竟是P出来的“合影”!
这种病态的“爱”让人毛骨悚然。
网友纷纷呼吁:“放过于和伟吧,54岁经不起这么吓啊!”
其实不止是他,徐振轩、张新成等艺人也曾被私生跟踪。
当数据泡沫破裂后,真正的艺术价值该如何衡量?
于和伟的崛起是否意味着流量时代的彻底终结?
在这场沉默的荣耀背后,那些被遗忘的龙套演员们。
他们的坚持与等待,是否也能被同样看见?
娱乐圈的这场价值回归,究竟是一时风潮。
还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转向?
评论区期待你的真知灼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7 16:39 , Processed in 0.19572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