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4|回复: 0

[心情点滴] 厌学家庭的困境:“父亲的回避加剧了母亲的无依无靠”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6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今日家长问题:
顾老师,我孩子自从休学以来,状态一直很差。不断地要求我陪伴。每天作业磨磨唧唧搞到很晚,又必须要我陪着。熬到11点,12点。嘴里还不断地发牢骚,怨天怨地。一个月两个月还行,现在都1年多了,我感觉自己快撑不下去。身体每况愈下,情绪也越来越糟糕。陪伴他的过程总是忍不住发火,以至于把之前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亲子关系击碎。
我明白他需要我,他退行了,他想要证明妈妈对他有多爱,我也想要温暖他,弥补他,过去做了很多让他伤心的事...可我真的撑不下去了。

铁铁老师,CIPC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公益婚姻辅导师,专注青少年心理方向。坐标杭州,接受在线咨询和梳理陪伴(首次文字咨询免费)。
2.webp


“我真的撑不下去了”,这句话背后,是无数相似妈妈的共同困境——她们困在“必须做好母亲”的执念里,被内疚裹挟,又在无人看见的孤独中耗尽心力。
这位妈妈的心力交瘁,核心是内疚感的自我消耗。
孩子出现厌学、休学等困境时,很多妈妈会本能地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是不是我过去对他太严格?”
“如果我当初多关注他的情绪就好了?”
这种“我不够好”的自我否定,会催生出强烈的补偿心理。
她强迫自己无限度陪伴,哪怕身心俱疲也不敢停歇,因为在她的认知里,“停止付出”就等于“放弃孩子”,等于“承认自己是失败的母亲”。
可人的精力就像一杯水,当自己的杯子早已见底,再怎么勉强也无法给孩子浇灌温暖,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崩溃的边缘。
更令人心痛的是,这种付出往往是“不被看见”的。
她独自承受着孩子的负面情绪、深夜的陪伴压力、对未来的焦虑恐慌,而这份沉重的负担,很少有人与她共同分担。
家人可能觉得她“只是在家带孩子”,甚至会指责她“不够有耐心”,却忘了她也是一个需要被理解、被支持、被心疼的普通人。
当内疚与孤独交织,当付出与回报失衡,妈妈们的心理防线便会一点点崩塌,直到再也撑不下去。
当我们自己负担不起自己的包袱时,是绝无可能再帮别人“拿”东西的。
3.webp


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妈妈们的孤独,往往与父亲的缺位紧密相连。
我自己就深有体会。
昨天是女儿高中第一次家长会,学校允许家长和孩子共进晚餐,女儿期待了很久,我也格外重视。
那天的日程被排得满满当当:上午锻炼、写文章、做午饭,下午连续两场咨询,中间的间隙还要见缝插针洗澡、换衣服、准备女儿需要的药和食物,一分钟都不能浪费。
4点30分匆匆结束咨询后,我一路飞奔到学校,天已经黑了,寒风刺骨,看到别人都穿上了羽绒衣,我才知道自己穿少了。
女儿早已在门口巴巴等候,她感冒了,嘴唇干裂,没什么精神,看着有点心疼。
因为去得太晚,食堂的饭菜基本卖空了,我们随便吃了几口,填饱肚子。
吃完赶紧出门给女儿买药,再赶往礼堂开学校家长会。
因为迟到,我坐在后门口喝了一个多小时西北风,接着再赶往教室开班级家长会。
9门课的老师轮番讲解学习方法、时间管理、手机管控,那些重复的内容让我疲惫不堪,全程没喝上一口水。
班级家长会结束后,外面更冷了,我裹紧衣服飞奔到车里,一路赶回家时,家里的灯还是黑的——老父亲在书房里,完全忘了周三有家长会这回事。
我一个兄弟的娃和我女儿在同一所学校,平时他负责接送孩子,可家长会这种事他是“轮不上”的,就跟我家队友一样。
前几天我跟他说:“你这老父亲得多参与啊,否则今后娃的事你连嘴都插不上。”
他却无奈地说:“我已经插不上了。”
这句话让我心里五味杂陈,或许我家队友也是这么想的吧?
那究竟是因为长期不参与,才变得插不上话?还是因为一开始就不想参与,才逐渐被边缘化?
这就像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却折射出无数家庭的现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常常是“缺席者”。
说实话,我也会有怨言,哪怕深知女儿长大了,我不想错过任何一个陪伴她的机会,甚至暗自得意是我来陪伴女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然而,婚姻的意义、父亲的意义呢?
4.webp


这些缺席的父亲,并非不爱孩子,却在养育孩子的关键节点上,习惯性地“隐身”。
他们或许会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会在孩子取得成绩时表达骄傲,却很少愿意花费时间陪伴孩子写作业、倾听孩子的心声、参与学校的事务。
更不用说在孩子出现厌学、休学等困境时,与妈妈一起共同面对、分担压力。
这种缺席,让妈妈们不得不独自扛起养育的重担,也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那份独有的父爱滋养。
中国家庭中父亲的缺位,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传统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是天经地义的家庭分工,男性被赋予了“赚钱养家”的主要责任,而女性则被要求“相夫教子”。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让很多男性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工作、给家庭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就是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
他们潜意识里认为,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自己没必要过多参与,甚至会觉得插手这些事是“掉价”的。
同时,男性的脆弱与逃避心理,也加剧了父亲的缺位。
就像梁鸿在采访中所说:
“他们不承认孩子病了,因为他把这个当成人生的失败。
父亲的回避加重了母亲的无依无靠感。
我在书中也写了,一个缺位的父亲,理所应当地享受着干净的房屋、丰富的饭菜,不被打扰的时间。
母亲已经痛苦得快要活不下去了,父亲却一无所感。”
多么痛的领悟啊!
当孩子出现厌学、休学等问题时,很多父亲的第一反应不是面对,而是逃避。
他们害怕承认孩子的困境,害怕面对自己教育的失败,更害怕承担起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于是,他们选择用工作、应酬、娱乐来麻痹自己,对家里的困境视而不见,把所有的压力都推给妻子。
这种逃避,本质上是脆弱的表现——他们不敢面对自己的无能,只能用“缺位”来掩饰内心的恐慌。
此外,性别角色的固化,也让男性在育儿这件事上“有心无力”。
从小被教育“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要坚强独立”的男性,往往不擅长表达情感,也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沟通。
他们或许想陪伴孩子,却不知道该怎么陪;想关心孩子,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在育儿知识的储备上,他们也远远落后于女性,很多父亲甚至不知道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这种能力上的欠缺,让他们在育儿过程中屡屡受挫,最终选择了放弃,退回自己熟悉的“工作领域”。
所以,每逢母亲节总是仪式感满满,而父亲节鲜有人记得总是有原因的吧?
5.webp


亲爱的妈妈们,当你们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请记住:你不需要做完美的母亲,你只需要做真实的自己。 
首先,请放下内心的内疚。
孩子的厌学、休学不是你的错,成长路上的困境是孩子人生的一部分,也是整个家庭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不该由你一个人来承担。
你可以允许自己有情绪,允许自己疲惫,允许自己偶尔“偷懒”
——当你感到身心俱疲时,不妨给自己放个假,找朋友倾诉,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身体,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陪伴孩子。
把自己掏空之后,是否真的还有未来?
其次,请学会“求助”和“放手”。
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扛在自己肩上,主动向家人、朋友、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寻求帮助。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把属于父亲的责任“还”给他,不要因为担心丈夫做不好就大包大揽。
哪怕他一开始做得不够好,也要给他尝试的机会,多鼓励、少指责,让他慢慢参与到育儿过程中来。
我们要明白,一个完整的家庭支持系统,比一个人的孤军奋战更有力量。
不如想象一下这种极端的情况:假如有一天我们彻底倒下,孩子和他们的父亲就活不下去了吗?
不会,有时候是我们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最后,请相信孩子的自愈能力。
孩子的退行、黏人、牢骚,都是他在困境中寻求安全感的方式,给他一点时间,也给家庭一点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你不需要时刻紧绷着神经,也不需要强迫自己一直保持温柔耐心,偶尔的情绪爆发并不可怕。
重要的是爆发之后,你能和孩子、和家人一起复盘、沟通,让关系在真实的互动中慢慢修复。
而对于各位爸爸们,我想说: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孩子,养育也不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 
你所谓的“工作忙”“不会做”,本质上都是逃避责任的借口。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你缺席的不仅是家长会、作业陪伴,更是孩子内心安全感的构建、人格的完善和情感的滋养。
当你理所应当地享受着干净的房屋、温暖的饭菜、不被打扰的时间时,别忘了那个为家庭耗尽心力的妻子;
当你抱怨自己“插不上话”时,别忘了反思自己是否真的为孩子的成长付出过时间和精力。
请你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
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哪怕只是聊聊天、散散步;
主动学习育儿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在妻子疲惫时,给她一个拥抱、一句安慰,和她一起分担压力;
在孩子陷入困境时,做他最坚实的后盾,而不是躲在妻子身后。
父亲的陪伴,是孩子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礼物,也是缓解妻子焦虑、维系家庭和谐的关键。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一场孤军奋战,而是夫妻携手、全家同心的修行。
但凡是爸爸来咨询的家庭(不得不说,很多爸爸已经在觉醒、在进步),往往孩子恢复得特别快,可见什么叫事半而功倍——大部分的孩子久久走不出泥潭,就是因为妈妈努力往前挣扎时爸爸还在拖后腿。
当妈妈不再被内疚和孤独裹挟,当爸爸不再是家庭里的“隐形人”,当整个家庭形成合力,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力量,帮助他走出困境,向阳而生。
而那些曾经疲惫不堪的妈妈们,也终将在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中,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THE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8 10:21 , Processed in 0.12868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