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回复: 0

[心情点滴] 当一年级小学生每晚写作业到9点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5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两周前,我们曾发出过疑问:
1.webp


我们以为,问题里的现象应该属于特例,至少不是主流。但家长们发来的136条回复,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下的教育现实:
这一代孩子,很难再拥有放学后随心所欲的几个小时,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延后的作业完成时间。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次讨论的留言区里,不止三年级,一年级、二年级家长同样涌了进来。他们的孩子,有的刚进入小学不到半年,却已经把“写到九点”当成某种常态;有的孩子疲惫到趴在桌上,有的孩子边写边掉眼泪,有的家庭在催促、陪伴、冲突与妥协里度过每一个夜晚。
当我们进一步采访了几个一年级家庭后发现,那些看似夸张的留言,并不是情绪化的表达,而是他们每天真实发生的日常:放学后不到四小时的夜晚,被作业、打卡、兴趣班、家长群消息和明天的准备占得严严实实。
放学,不再代表一天学习的结束。对许多一年级家庭来说,它意味着家长上岗的第二轮上课,开始了。
2.webp


下午五点整,放学铃响起,一年级的孩子们从教室里涌出来。
但对很多家庭来说,这一刻并不意味着轻松的下课。
有的孩子前脚刚出学校大门,后脚就踏入了兴趣班的门口。
琴棋书画、篮球舞蹈,课后的第二轮学习马上开启。等兴趣班结束,再赶回家洗手、吃饭、打开书包开始写作业,往往已经接近七点。
湖南的邵爸爸说:
3.webp


孩子从小学篮球,上了小学也没放弃,但是运动类课程一上就是两个小时,回到家写作业几乎要7点半了,要是碰上当天抄抄写写的作业比较多,那十点睡觉是妥妥的。
4.webp


还有一些双职工孩子,只能被晚托班老师接走,换个地方开始写作业。
这些家长原本期待的是晚托班能替家里分担一点压力,但托班更多解决的是孩子去哪儿的问题,而不是作业怎么完成。
杭州的王女士在采访中告诉我们:
5.webp


老师要照看一整群孩子,精力有限,作业通常只能粗略过一遍,错别字、格式问题、错题整理,几乎都要带回家处理。
6.webp


于是,王女士每天七点把孩子接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孩子书包,一本本翻作业,重新检查、重新讲、重新改。日日如此,日日到九点。
作业开始得越晚,早点写完就越像是一句空话。
那么,那些没有兴趣班、没有托管,能直接把孩子带回家的家庭,情况是否会好一些呢?
在我们的采访中,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一方面,一年级孩子的作业量看似不多,难的是他们很难从放学状态,直接切换到写作业状态。
抄词语、写拼音、口算训练、数学练习册、阅读15分钟,听上去都不难,但执行起来就很费劲。
7.webp


当家长们回忆起辅导的场景,几乎都很类似。
孩子坐不住、注意力飘散,写两笔就想站起来;喝个水能顺便看几页别的书;从沙发走到书桌的路上会被玩具吸走注意力;就算坐下了,一个字可能要反复擦三四次,笔画顺序、占格大小、字体正斜,任何一项都可能卡住作业节奏。
上海的宁宁妈妈总结很到位:
8.webp


如果我不盯着,作业几乎写不下来;如果我一直盯着,情绪会变得紧绷。
9.webp


然而,只要孩子不能及时进入写作业模式,整个家庭的时间就被无限向后挤压。
另一方面,一年级本身就是学习压力陡然上升的阶段。
是否上过幼小衔接、是否会识字、是否会计算,都会让孩子之间的学习节奏差距立刻显现。
而这些差距在作业里会被直接放大。
写得慢、抄得不整齐、读不顺、计算卡壳……每一项都在提醒家长你再不抓紧点,就掉队了。
有家长形容,说好听点是每晚辅导作业,实际上每晚自己都跟老师一样一遍遍在教孩子。
课堂上没理解透的地方,要在家里讲一遍;课堂上接触过但不熟练的内容,要在家里重新消化;孩子注意力一飘,家长就需要把他拉回来。
整个家庭被绑在一块儿完成作业,一年级的作业,两个大人陪着一起在完成。
10.webp


在纸面作业之外,更多家庭还要面对“隐形作业”。
采访的家长提到,一个典型的一年级晚上,每天都有各项打卡任务:
阅读10分钟并上传照片
开学时每晚静坐十分钟
拼音阅读打卡
数学口算打卡
英语APP课程打卡
班级活动的短视频(如朗读、手工、古诗)
跳绳打卡、广播操打卡、仰卧起坐打卡、坐位体前屈打卡


这些作业不体现在纸上,却要花费大量时间。


打卡其实挺费时间,杭州王女士算给我听,跳绳三分钟,休息五分钟,录视频、上传,加起来十几二十分钟没了。
除了体育打卡,还有语文拼音打卡。
11.webp




老师要求每天读十遍,四分钟读完一页,还要录音上传。我们从来没完整做过一次。”


有时孩子读到一半卡壳,我就得重新录。读十遍?根本不可能,读一遍就半小时。
12.webp


这些隐形作业,有时比纸面作业更耗能、更难完成,更会影响一家人的情绪。
有家长回忆,他们曾试着速战速决,但孩子因为心情或状态不佳,一条十秒钟的视频拍了二十多分钟。
孩子读得太快、太慢、遗漏字、停顿不自然,家长纠正,孩子委屈,情绪上来了,又要重新开始。
这些打卡任务带来的压力,不仅来自是否能早点完成,也来自家长群里无形的展示压力。
一些家庭发布的打卡视频精致流畅,手工整齐美观,朗读节奏标准,这会推高整个班级的隐性标准。
如果说低年级取消了分数排名,但这种公开展示似乎成了另一种排名方式。
为了避免孩子掉队,家长只能硬着头皮一遍遍完成这些打卡任务。
不过,打卡也并非一无是处。
虽然每天疲于应对这些流程化的打卡作业,但有些打卡确实有用。
有不少家长提到跳绳,确实在每天的打卡中能看到进步。
但家长们也流露出了担忧:
13.webp




你想想,一个七岁的孩子,放学写作业、打卡、订正,一天都被计划表填满。


他最快乐的时间,就是写完作业、上床前那十几分钟。哪怕很困,也要听个故事、看几页书。那是他唯一能支配自己的时间。
14.webp


当所有学习都被任务化、量化、上传化,生活就变成了流水线。
15.webp


如果你没有做过中国家长,你大概很难真正体会,当时间逼近晚上九点,而孩子的作业却还没写完,那种被焦虑推着往前走的感觉。
这里的情绪有很多。
担心孩子睡太晚,害怕影响第二天状态;怀疑是不是孩子学习能力不够,为什么同班同学都比他快;又或者是前面辅导作业累积的火气开始反扑。
16.webp


采访中,一个反复出现的感受是,一年级之后,许多家庭都像进入了一种加速状态。
放学后的时间被切成一格一格,毫无缝隙,接孩子、回家、兴趣班、吃饭、洗漱、作业、打卡、阅读计划、第二天物品准备、家长群确认信息……
没有一项能真正跳过,也没有一项能明显减少时间。
你要完成学校作业,可以的话,还希望能往前学一点,因为你怕孩子掉队;你想给孩子安排兴趣班,因为希望他多一点可能性;你还要留出时间来阅读和运动,因为所有人都在说这些才是孩子长远发展的底气。
这些美好的想法叠加在一起后,放学后的时间显然被塞满了。


于是,许多一年级家庭在这段时间里,始终处于高度耗能状态。
正如河南一家长说道:
17.webp




小学一年级,下午5:45放学,实际孩子出来就将近6点了。到家6:15,吃完饭7点(如果现做饭,再吃完,可能更晚)。 


中间不休息,马不停蹄,写完作业都要9点左右,阅读还得抽时间,完全没时间做运动。10点能躺床上就不错了。
18.webp


类似这样的描述反复出现在不同家庭里。
可与家长的期待形成偏差的是,一年级的孩子,本就不是一台高效、精密、不会出错的时间机器。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短,控制力弱,对小事的需求极多。
如果家长不在旁边提醒,字写两行就会走神;如果提醒太多,孩子会烦躁;如果情绪升温,就会引发冲突;如果冲突发生,时间又被拖长。
在本就紧绷的晚上,一点小摩擦都可能让整晚的安排推倒重来。
但你说,家长们不心疼么?家长们是最心疼孩子的那群人。
孩子写到九点,家长的心态不完全是怨怼,而是一种无力和妥协。他们知道孩子在努力,也知道老师希望学生保持习惯。
但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被裹挟的家长能如何?
没有人刻意想让孩子累得撑不住,但压力总在层层叠加中被悄悄放大。
谁也不想孩子们每晚写作业到9点,但现实中写到9点的孩子越来越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8 10:20 , Processed in 0.24450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