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7|回复: 5

[科学观察] 虫洞传来平行宇宙的“声音”?!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3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视频版 ↑ 文字版 ↓我们可能探测到了来自另一个宇宙的“声音”!
2019年5月21日,引力波探测器捕捉到了一个奇怪信号(GW190521)。不同于先前探测到的,这次的信号有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尤其是它的持续时间极短(仅有0.1秒),感觉不像是一次完整的引力波事件,而更像是一个片段。
1.webp


我们知道,大部分引力波事件来自黑洞的合并(当然也包括一些中子星)。两个黑洞相互环绕,最后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大的黑洞。这个过程一般包含三个阶段:首先是“旋近阶段(Inspiral)”,就是两个黑洞相互环绕的同时不断靠近,越转越快。如果把这个阶段的引力波信号的波形转换成声音波形,听起来可能就是“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欸,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高。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后就是“并合阶段(Merger)”,两个黑洞“啪”就合并成了个大黑洞,很快啊。但是刚形成的大黑洞并不稳定,时空结构还在来回“震荡”,之后随着向外辐射引力波,新黑洞以及周围的时空才慢慢恢复“平静”。这个过程很像敲响的铃铛逐渐安静下来,所以人们称其为“铃宕阶段(Ringdown)”。
2.webp

平时我们探测到的引力波,基本上是“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叮——”,但这次的引力波信号很奇怪,它直接上来就是一个“叮”,完全没有前面的旋近过程。此外它的铃宕过程也很短,总之给人一种“没头没尾”的感觉。
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信号,人们首先怀疑的就是——难道……“插头又松了”?(梗:2012年中微子超光速事件)之后,经过各种排查,排除了种种干扰因素后,最终科学家确认该信号没有问题,它确实就长这样。
既然信号没问题,那就带到模型里算算吧,看看到底是怎么个事。经过计算人们发现,合并前的这俩黑洞,一个质量85倍太阳质量,一个66倍太阳质量,它们最后合并成了一个142倍太阳质量的大黑洞。为什么少了9个太阳质量?这个其实不奇怪,不了解的可以往前翻两期,“引力波验证面积定律”那期里有过解释。真正奇怪的地方在哪呢?奇怪在这个体量的黑洞它就不应该存在。
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恒星级黑洞来源于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超新星爆发。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大质量恒星都能坍缩成黑洞,当恒星质量介于130~250倍太阳质量时,这种恒星的内部会因为高能伽马射线与原子核作用,产生正负电子对,这个过程会降低恒星内部的辐射压。当辐射压一旦不足,它就无法对抗恒星向内的引力塌陷,于是核心在高压下就容易出现热失控,从而导致剧烈的超新星爆发。
普通的超新星爆发只是把恒星的外层物质炸飞,最终核心还是会残留下来,成为中子星或者黑洞。但是对于这种介于130~25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来说,它们的超新星爆发异常猛烈,直接会将整个恒星炸得“片甲不留”,它被称为“对不稳定超新星(Pair-instability supernova, PISN)”。按常理来说,这个质量区间的恒星最终残留的黑洞质量应该在60~130倍太阳质量。但是现实情况是,对不稳定超新星由于过于猛烈,它并不会留下残骸,所以60~130倍太阳质量这个区间对于黑洞来说是一个空档。所以,前面说的合并前的那俩黑洞(一个85倍,一个66倍),理论上来说它们不应该存在。
除非怎么样,除非这俩黑洞不是“初代黑洞”(不是恒星坍缩直接形成的),而是已经经历过合并的“二代黑洞”。科学家通过分析合并前那俩黑洞的自旋情况,发现它俩的自旋方向好像不一致。如果是普通的双星系统(两颗大质量恒星直接坍缩成了两个黑洞),那么它俩的自旋方向一般应该是一致的。这俩黑洞自旋不一致,说明它俩应该不是“原配”,要么是后来俘获的,要么是经历过多次合并。
3.webp

不过这都不是最奇怪的,最奇怪的还是这个信号它太短了,短到没有“旋近”这个“前奏”(总不能这俩黑洞直接径直撞上吧)。于是科学家们也是脑洞大开,建立了各种模型去解释,什么原初黑洞、宇宙弦等等。不过要说脑洞最大的,我觉得还得是今天要说的这个“虫洞回声”模型!
2025年9月,预印本网站arXiv上的一篇文章中(《GW190521 是来自另一个宇宙的虫洞遗迹的引力波回声吗?》),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他们认为:该引力波信号是两个黑洞的合并没有错,但这俩黑洞可能并不在我们的宇宙中,而是在虫洞对面的另一个宇宙中。发现没有,科学家的脑洞有时候不比科幻作家小。
4.webp

“虫洞”并不是一个科幻概念,它在科学上确实有不少理论支撑。不少朋友都听过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罗森桥(Einstein-Rosen bridge)”,它就是虫洞这一概念的早期雏形,被称为“史瓦西虫洞(Schwarzschild wormhole)”。当年爱因斯坦和他的助手罗森在求解引力场方程时,他们发现,当时空被黑洞引力严重扭曲时,它可能会出现“重叠”。如果把三维时空看作是一个二维平面的话,这种弯曲直接可以把时空平面“对折”。此时,平面上原本不相干的两个点(也就是三维时空中不相干的两个位置)就可以直接连通,连通这两点的通道就被称为虫洞。也就是说,史瓦西虫洞连接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时空区域。注意:是不同的“时空”区域,不仅仅是空间位置不同,时间上也可能不同(比如连通了你的过去和未来)。大概就像《哆啦A梦》里的“任意门”+“时光机”。
是不是已经很神奇了?别急,还有更神的。
早期的史瓦西虫洞理论上极不稳定,任何微小的扰动都会让它坍塌,不管多小的东西(哪怕是一个粒子)都甭想穿过,所以它也叫“不可穿越虫洞”。但后来,1987年,基普·索恩和他的研究生麦克·莫里斯等人,他们提出了一种可以穿越的虫洞方案。他们证明,如果能找到某种具有负能量的物质,那么只要有足够多的这种物质,理论上就能让虫洞保持开放,这种可穿越的虫洞被称为“莫里斯-索恩虫洞(Morris-Thorne wormhole)”,简称“MT虫洞”。科幻作品里出现的虫洞,基本上都是这种MT虫洞。
不像传统虫洞外面包裹着事件视界,MT虫洞是一种没有视界面的虫洞。虽然没有视界面,但它仍然是个和黑洞类似的极端致密天体,引力依然很强。因此,MT虫洞外面可能也有黑洞那样的光子球(photon sphere)。所谓光子球,它指的是黑洞视界面外面的一个特定区域,这里的引力刚好能够让光子像卫星一样绕着黑洞转圈。但是这个光子轨道极不稳定,任何微小的干扰都会让光子脱离轨道,要么飞走,要么坠入黑洞。
对于MT虫洞来说,它的外面也有这么一层光子球,从外界看来可能和黑洞没两样,仅仅是内部结构不同。虫洞的内部没有奇点,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通往未知世界的隧道。更有意思的是,假如你穿过隧道来到了虫洞的另一边,这里除了可能是我们宇宙的不同时空区域外,还有可能是一个完全独立于我们宇宙的另外的宇宙。平行宇宙!至于为什么,这个可以从克鲁斯卡尔坐标系的角度来解释,具体可以参看之前做过的“虫洞另一边”那期视频,这里就不赘述了。
好了,铺垫了这么一大堆,终于要说到正事了:为什么说这个引力波信号可能来自虫洞那边的宇宙呢?简单说就是——信号和理论模型对得上。
根据研究人员建立的模型,事情的经过可能是这样:在我们这个宇宙对面的另一个宇宙中,那里有两个黑洞发生了合并。但是这俩黑洞合并后,形成的并不是一个更大的黑洞,而是一个虫洞。虽然最终的产物不同,但是整个合并过程还是没太大区别,也有旋近、并合、铃宕三个阶段。旋近阶段由于虫洞还没生成,所以旋近信号只会在对面那个宇宙里传播,不会到我们这来。当并合发生后,虫洞形成,此时的铃宕信号一部分以光速向外传播,另一部分则进入了虫洞,通过虫洞的喉道传到了我们这边。由于虫洞没有被事件视界包裹,因此引力波信号可以穿过光子球屏障进入到我们的宇宙中,从而被我们捕捉到。
5.webp

但是有一个问题:铃宕信号应该是一组持续衰减的信号,加上信号可能会在虫洞两边的光子球屏障间来回反射,所以我们应该能收到“一连串的回声”才对,为什么我们只捕捉到了非常短暂的一个“片段”呢?
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该信号衰减得非常快,后续信号因为过于微弱,超出了探测器的灵敏度,所以没被我们识别到;另一种可能是,这个虫洞极不稳定(比如缺少足够的负能量),后续信号还没来得及传过来,虫洞就坍塌了。
这时候不少人开始摇头了:“虫洞存不存在这事都还两说呢,怎么就直接拿来用了呢?”
确实,“虫洞回声模型”只是个可行但没证据的假说模型,关于这个引力波信号目前的官方(LIGO)解释仍然是“双黑洞并合模型”。只是对于这次事件,黑洞模型没能给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6.webp

在科学研究中,当遇到无法用现有理论完美解释的异常现象时,人们经常会提出各种“假说模型”。比如这次的引力波信号,除了“虫洞回声”这种假说模型外,其他科学家还提出了“原初黑洞”、“宇宙弦”、“未知粒子”等等各种假说模型。这些模型不要求前提必须已经被证实,只要理论允许即可(不然就直接解释了,还要啥假说啊)。
当然,话说回来,对于“虫洞回声”模型,问题也是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虫洞要能撑住、不坍塌,理论上需要大量的负能量物质来支撑。但是负能量这种东西,迄今为止除了量子层面的卡西米尔效应那种东西,在宏观天体尺度从来没有见过。而且,虫洞如果真的能连接两个独立宇宙的话,那宇宙中的信息就不守恒了,信息悖论的问题就又来了。不管真相是什么吧,极短引力波的存在无疑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科学边界之外的可能性。
等一下
假如“虫洞回声”模型是正确的,那说明虫洞的存在并非偶然,那也就意味着这种特殊的引力波信号不会只出现一次。
2023年11月23日,引力波探测器LIGO捕捉到了一个72亿光年外的双黑洞并合信号。合并前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为137倍太阳质量和103倍太阳质量,两者最终并合成了一个225倍太阳质量的大黑洞,该事件也是迄今为止探测到的最大规模的黑洞并合事件。最关键的是,这次的信号和四年前的一样,也是持续时间极短,没有旋近阶段,至今没有完美的科学解释。
7.webp


倘若这俩天体真是虫洞的话,或许未来,当我们找到这些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桥梁时,人类就能突破光速甚至是宇宙边界的枷锁,彻底看见更加辽阔的全新图景。
[1] R. Abbott et al. GW190521: A Binary Black Hole Merger with a Total Mass of 150 M⊙.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5(10). 101102. (2020)
[2] R. Abbott, T. D. Abbott, et al. Properties and Astrophys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150 M⊙ Binary Black Hole Merger GW190521.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900(1). L13. (2020)
[3] Qi Lai, Qing-Yu Lan, et al. Is GW190521 a gravitational wave echo of wormhole remnant from another universe? arXiv preprint arXiv:2509.07831. (2025)
[4] Morris, M. S., & Thorne, K. S. (1988). Wormholes in spacetime and their use for interstellar travel: A tool for teaching general relativity.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56(5), 395-412.


8.webp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3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引力波信号太诡异,虫洞假说虽大胆但给科学探索开了新脑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3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3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居然看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607
发表于 2025-11-23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能听到虫洞那边的声音?那么那边也能听到这边的声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4 08:55 , Processed in 0.17888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