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1

[科技新闻] 一年消失3037家,你家门口的超市倒闭了吗?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3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24年,是传统超商的绝对寒冬。
67家超市巨头,一年下来门店数缩减3037家,无论是大润发还是沃尔玛,谁都躲不开这场大逃杀。
1.webp

为什么现在消费者不愿意逛超市了?超市这个生意怎么就干不下去了?
最本质的原因是线下流量枯竭了。
是的,实体零售本身也是流量生意,线下流量枯竭,人都转到线上消费了,超市日子自然不好过。
电商+即时零售正在系统性、不可逆地“杀死”传统的线下人流。
2.webp

我一直觉得现代的城市和交通,对于我们出门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体验,完全是为效率服务的,关键,它还没有效率。
中国的大型城市,哪一个不是早晚高峰堵死人?出门可以说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除了洗脚,洗脚还是有乐趣的。
原来的线下消费,商业街,shoppingmall这种模式其实也挺畸形的,把一整个城市一大片区域的人所有的需求都集中在一个地方,然后让大家集中跑到那个地方去解决,是非常不方便,体验很差的。
线下商业依赖的是"逼出来的人流" ,是的,逼出来的。
消费者的需求是“攒在家里”的,我们需要专门抽时间、规划路线、开车停车、前往超市进行“集中采购”,沿途衍生出吃饭,理发,电影,洗脚这些需求。
这是一个高成本的行为,线下门店因此天然地捕获了我们这些的流量。
是的,我们是流量。
即时零售平台(如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和新型商超的自营APP,本质是将供应链部署到了家门口3-5公里的范围内,并通过高效的骑手网络,实现了一种“流量的线上化”。
是的,我们去了线上。
消费者的需求从“储存状态”变成了“即需即用”的碎片化状态。人不需要移动,商品通过数字订单和骑手网络实现流动。
这意味着,线下门店的核心功能被颠覆了。
上个世代,门店是消费者完成购物行为的最终场所。,买完就结束了。
而且结束的很干脆,想退换货,也不可能。
如今,它更多是供应链的前置仓。
3.webp

对于线上订单来说,这家门店更像是一个仓库和分拣中心。它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门口经过的人流,而更取决于它在线上平台的曝光量、商品结构、拣货效率和与骑手网络的协同能力。
线下购物的体验是巨差的,成本是巨高的,以我在的杭州举例,交通、天气、自然环境,这些都不太好,一年适合出门的天气,12个月里边能凑出一个月来就不错了,非要去线下购物,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体验又差成本又高,浪费时间的事情。当然了,洗脚体验会稍微好一点。
但是逛超市来回可能就需要1小时,提着大包小包,对于家庭主妇(夫)和老年人极不友好。寻找车位、排队结账、应对糟糕天气,都是负向体验。
当线上配送费(通常3-5元)远低于开车出门的油费和停车费时,当30分钟的等待时间远少于亲自出门的1-2小时时,线下消费自然会萎缩低迷。
但这不是消亡,而是进化,这是一场深刻的 “零售革命”。
这逼迫着线下实体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存在价值。如果不能再依赖“路过流量”,那么就必须创造出 “值得专程前往的理由”——要么是像山姆、Costco那样极致的商品力,要么是像胖东来那样极致的服务与体验,总之,你得有理由让我专门为了你跑一趟。
比如,洗脚城冲7000送3000,就很值得去一趟。
传统超市的闭店,不是死于竞争,而是死于“过时”。
我们把视野拉远,要知道超市本身,就是一场颠覆传统零售的革命。
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纽约开设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超市——King Kullen。“超市”的名字是“super market”,为什么是“超级市场”?“超级”在哪里?
自助服务、低价销售、大量陈列、顾客自选商品、按需购物,这与当时主流的杂货店(由店员取货)形成鲜明对比。“超市”这个概念的诞生,那是平地一声惊雷起,迅速在全世界发展起来。
它的革命性,不亚于洗脚城进化成了自助餐洗脚城,现代超市对传统杂货店进行了效率、权力与体验的全面颠覆。
在超市出现之前,我们可以把那个时代的购物称为供销社模式。
我们小时候都进过那种店,柜台把你和商品隔开。你需要什么,必须通过店员——他为你取货、称重、报价。
这个过程:
1. 效率极低:等待、沟通、依赖店员的记忆和体力。店内能陈列的商品种类也极其有限。
2. 权力关系不对等:信息完全掌握在店员手中,你无法自由比较商品,价格也不透明。
3. 体验拘束:整个购物过程充满社交压力和不确定性。
而超市,用四个核心创新,摧毁了这个旧世界:
自助服务与开架陈列。
就好比,技师都是老板给你安排的,这样就很无趣,但是如果能自己挑,然后再换一批。
体验就翻了好多倍。
这是超市革命的基石。它撤掉了那堵象征着权威与隔阂的柜台,将商品直接呈现在顾客面前。
消费者第一次获得了触摸、比较、阅读标签的自由。购物从一项“任务”变成了一种“探索”。这对当年物质不丰富的人们来说,简直就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这极大地激发了随机购买和冲动消费,同时也将理货、选择的工作从店员转移给了顾客,实现了人力成本的极致压缩。
关键是,货架还能充当仓库的作用。
得益于自助服务降低的人力成本和巨大的卖场面积,超市可以实现:
海量的SKU,和传统模式比这是一个超级大的商店,可以让我们一站式购齐生活所需,在超市之前,一家商店是做不到的

超市可以大规模采购,向上游应商压降采购成本,获得定价优势。
最关键的是盈利方式的变化,超市的售价要低很多,几乎是把 “天天平价” 这个概念植入大家心里了,几乎是每天都有打折促销。它不再是围绕单个商品的暴利,而是依靠巨大的流量,通过薄利多销来获取总利润。
它用价格作为武器,迅速摧毁了无数传统小店。
同时,购物车与停车场的发明开启了“批量采购”时代
购物车不仅解放了顾客的双手,更巧妙地鼓励了“买得更多”。而庞大的停车场更是吸引了愿意开车过来、进行一周甚至一个月补给的中产家庭消费者。
它定义了现代人的采购节奏和消费量级,将零售的战场从街区路口扩张到了城市交通枢纽。
超市建立了一套标准的运营流程:从货架陈列、商品分类到收银系统。这使得连锁经营成为可能。
大资本就有机会杀进来,快速把这个模式扩大。
无论你走进任何城市、任何街角的同一家超市品牌,你获得的体验和商品都是高度可预期的。
这种 “确定性的安全感” ,是品牌忠诚度的基础,也是资本可以快速扩张的前提。
这使得沃尔玛这类当年的新零售企业得以摧枯拉朽的卖遍全世界,甚至坐上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头把交椅。
总结而言,超市的“超级”,在于它用一套工业时代的流水线思维,重构了零售业。它是一场权力的转移,将选择权和信息权交给了消费者;它也是一场效率的革命,通过规模效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低价与便利。
然而,任何革命所建立的王朝,都有其生命周期。超市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今天恰恰成为了杀死它的东西。
这何尝不是一种盈亏同源?
传统超市以前的利润核心,靠的是一套祖传的“钓鱼大法”:
大米、白菜、卫生纸。这些东西卖得比谁都便宜,甚至亏本卖。目的就一个,把消费者这尊大佛“骗”进店。
所以你会发现这些东西一般在二楼,甚至超市直接开在负一层,目的就是让你穿过长长的商场,在七拐八拐中充分薅干净我们的流量价值。
而衣服、化妆品、小家电则是真正的“收网区”。

这些东西毛利高得吓人,就等着你逛着逛着一时冲动,顺手买一件。

用这里的暴利,去补贴鱼饵区的亏损,最后老板笑嘻嘻
这本身就是折腾消费者,是反人性的。
山姆、Costco、盒马这些新来的“学霸”,根本不屑于玩这种“钓鱼”的小把戏。他们直接搞“会员制”,进门先收你几百块门票。
精准地把那些有钱、讲究、还爱囤货的中产家庭,一把全捞走了。
然后,他们用你在普通超市根本见不到的独家爆款来“收网”:
山姆的烤鸡、瑞士卷,盒马的活龙虾、帝王蟹、网红甜品
这些东西,又好吃,又显档次,还不贵,关键别地儿还买不着,这是对超市供应链的一次颠覆性创新。
也只有这样,消费者才有必须线下去逛一次的冲动。
更何况,如今的手机,就是一无限大、还懂你心思的超级商场。传统超市那几百平米的货架,在它面前就像个社区小卖部,毫无吸引力。
传统超市的倒闭,除了流量的枯竭,也在于当下它是体验越来越差,越来越不思进取,直到自己真正赚钱的家伙什儿被人一锅端了
历史再次轮回。
这并非行业的衰亡,而是零售业自身的又一次达尔文式进化。我们正站在从 “场地中心” 转向 “用户中心” 的新拐点上。
超市的伟大革命结束了,但是新零售的革命才刚刚拉开序幕。
市场就是这么公平且残酷:

当你变得毫无惊喜,那你的倒闭,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洗脚亦然。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23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市:从“超级”到“过气”,只差一个外卖的距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4 08:54 , Processed in 0.15410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