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n MIT Student Awed Top Economists With His AI Study—Then It All Fell Apart
艾丹·托纳 - 罗杰斯在这个渴求全新见解与突破性研究的领域迅速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但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却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配图说明:去年12月,艾丹·托纳 - 罗杰斯在麻省理工学院 摄影:西蒙·西马尔为《华尔街日报》供图)
作者:凯文·T·杜根 贾斯廷·拉哈特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1日 美国东部时间晚上9点
27岁的艾丹·托纳 - 罗杰斯去年年末还是一名研究生,却突然跻身经济学界顶尖行列,此前他在该领域几乎毫无名气。
当时他仍在麻省理工学院修读核心课程,却撰写了一篇关于人工智能对职场影响的论文。这篇论文影响力扩散极快,甚至被国会听证会引用。12月,他登上了《华尔街日报》,一头蓬乱的头发搭配洗得发白的牛仔裤,站在两位导师中间,活脱脱一副天才少年的模样。这两位导师中就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龙·阿西莫格鲁。托纳 - 罗杰斯的研究为我们的高科技未来带来了一个既出人意料又饱含希望的新发现。他在论文中指出,人工智能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还推动了创新,不过人们对这款人工智能工具的接受度并不高。
然而短短几周后,这些导师却开始思考一个此前根本难以想象的问题:托纳 - 罗杰斯的研究成果难道全是编造的?
到了次年春天,托纳 - 罗杰斯已不再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该校也公开否认了这篇论文的有效性。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疑问,而其中一个问题始终令人费解:这个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小镇、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学术新人,究竟是如何骗过学术界一众顶尖学者的?
曾大力支持这位学生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戴维·奥托尔坦言:“这件事简直毫无逻辑可言。”麻省理工学院、奥托尔与阿西莫格鲁均以涉及隐私为由,拒绝就该研究的调查细节发表评论。
托纳 - 罗杰斯这场虚幻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源于他如今已然打破的麻省理工学院学术文化:这里默认学者们具备高度的信任、诚信与严谨治学态度,无论这种文化带来的影响是好是坏。加之他选取的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该领域的同行评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者对相关数据的需求又极为迫切。
真正让他的前同事和导师们震惊的,是他这场学术造假涉及的范围之广。他并非只是篡改了几个变量,而是凭空捏造了整篇研究的全部内容。
(配图说明:经济学家戴维·奥托尔在麻省理工学院校园 摄影:卡亚娜·希姆恰克 为《华尔街日报》供图)
该校相关人士透露,造假事件曝光后,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们已着手探讨提升研究生论文标准的办法,包括对原始数据进行严格核查。而学生们也纷纷主动采取措施,证明自己的研究不存在造假情况。
从学校退学后,托纳 - 罗杰斯曾向其他学生表示,论文出现问题本质上只是数据使用权的纠纷。他称自己确实如论文中所述,获取了一家大型材料科学企业的大量数据。但他在5月通过即时通讯软件群聊告知其他学生,那家公司后来反悔不愿提供数据,他没有按正规流程重新申请授权,反而伪造了一份数据使用协议。
记者多次尝试联系托纳 - 罗杰斯,给他本人及家人发送的信息均未得到回复。
痴迷经济学
2023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时,托纳 - 罗杰斯加入了一个汇聚顶尖研究者、理论学家和学者的圈子。这个圈子里的人所做的研究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走向,学院的校友中不乏本·伯南克、罗伯特·希勒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项目本身就堪称一项成就。该项目每年约收到800份申请,最终仅录取40人,实际入学人数仅有20至24人。
他的崛起之路着实令人惊叹。托纳 - 罗杰斯成长于加利福尼亚州葡萄酒产区的塞瓦斯托波尔镇,那是个宁静的小镇。他家中还有四个兄弟姐妹,父亲是小学二年级教师,母亲经营着一所音乐学校。
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很聪明,在校内外从未有过严重违纪行为。他的大学好友迈尔斯·达莱桑德罗回忆道:“他来自美国一处阳光明媚的好地方,我想他的成长过程十分顺遂。”
孩童时期的托纳 - 罗杰斯投篮技术相当不错。2017年,他成为圣保罗市麦卡利斯特学院三级联盟篮球队的后卫,同时还擅长打网球,在队友中很受欢迎。
麦卡利斯特学院规模不大,仅有约2000名学生。据往届学生回忆,除了球队队友,托纳 - 罗杰斯平时很少与他人往来。
也是在这所学院,托纳 - 罗杰斯迷上了经济学。达莱桑德罗表示:“他被经济学领域的数据研究层面深深吸引,渴望深入探究经济运行背后的规律。”
托纳 - 罗杰斯在经济学专业表现十分出色,不仅拿过奖学金、指导过低年级学生,还与经济学教授菲利克斯·弗里特合作发表过论文。
从一开始,他的职业前景就一片光明。2021年,他成功入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担任为期两年的研究员。期间,他参与撰写的研究报告不仅发表在《应用计量经济学杂志》上,还登上了这家地区央行备受关注的官方博客。(目前他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参与的研究并未受到质疑。)
2023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后,托纳 - 罗杰斯很快适应了校园生活。据认识他的学生透露,他加入了校内业余篮球联赛,按时上课完成学业,还担任过助教,一直行事低调,并未引人注目。
不过他也曾坦言自己与身边同学有些不同。他去年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我同学的父母要么是学术界人士,要么是医生这类职业人士。”而他表示自己的家庭“虽然学术氛围浓厚,但家人对事业成就这类事情并不热衷”。
即便是在本身封闭的剑桥学术圈里,麻省理工学院也像一个独立的小圈子。在这里,无论是设备精良的实验室,还是杂乱的学生宿舍,都可能诞生前沿的复杂学术理念。而该校经济系还有个出人意料的特点——师生间协作氛围十分融洽。
(配图说明:麻省理工学院的穹顶建筑 摄影:西蒙·西马尔 为彭博新闻社供图)
但在麻省理工学院求学,学术压力也极大。该校在读和往届研究生都表示,大家都背负着开展突破性研究的巨大压力。有学生称,部分教授对博士生的学术成果要求更高,且期望他们更早拿出重量级研究。与托纳 - 罗杰斯同届的博士生中,有人在为多国政府效力,还有人运营着非营利组织。在他入学前的那个夏天,就有两名博士生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开创性研究。
就在第一学期快结束时,托纳 - 罗杰斯跟几位好友透露,自己发现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方向。
论文的诞生
托纳 - 罗杰斯称,他的一位老同学就职于一家大型材料科学企业。材料科学作为工程学的一个分支,致力于研发新型物质材料,这类材料可应用于生物医学设备等各类技术产品中。
他告诉同学们,或许能获取这位同学提及的一项大型人工智能实验数据。
他去年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也讲述过类似经历:“当时我觉得这太厉害了。但后续获取数据的过程,简直如同经历一场噩梦。”
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对经济学研究者来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该领域不仅新颖、数据丰富,还可能彻底改变经济格局。
到了下学期,托纳 - 罗杰斯向奥托尔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构想。奥托尔是顶尖劳动经济学家,且自称电脑爱好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据好友透露,那之后托纳 - 罗杰斯便全身心投入到这项研究中。2024年6月4日,午餐时段学术讲座恰好有个空缺名额,他借此机会展示了研究的初步成果。这类讲座通常是为学术经验更丰富的博士生设立的,全校师生都可前来聆听。当时他首次公开讲解自己的研究,表现得十分自信,阿西莫格鲁也出席了这场讲座。
他当着约24名师生的面介绍,美国一家未具名的大型企业为旗下材料分子配方研发实验室的1018名科研人员配备了一款人工智能工具。科研人员只需输入期望合成物具备的特性,这款工具就能生成对应的合成方案供他们选择。
他在论文中称,借助这款工具,科研人员研发出了更多新材料,提交的新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样品研发数量也有所上升。而这项研究真正的突破性意义不止于证明人工智能能提升工作效率,更在于发现人工智能带来的红利大多被原本就成绩斐然的顶尖科研人员占据。
那年夏天,托纳 - 罗杰斯继续完善这篇论文。后续版本中还加入了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工作效率有所提升,但大部分科研人员对这款人工智能工具并不满意。论文中援引一位科研人员的话:“我不禁觉得自己多年所学如今几乎毫无用处。”
托纳 - 罗杰斯的这一研究结论,与导师奥托尔的观点形成了反差。奥托尔认为,人工智能能让更多人胜任目前只有资深专业人士才能完成的工作,进而缩小收入差距。同时,该结论也与阿西莫格鲁的悲观论调相悖——阿西莫格鲁一直对人工智能提升劳动者效率这一点持怀疑态度。而这份研究呈现的结果,更贴合现实世界中复杂矛盾的实际情况。
(配图说明:达龙·阿西莫格鲁(左)出席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相关活动,他是当年该奖项的三位得主之一 摄影:乔纳森·纳克斯特兰德 为法新社供图)
2024年11月,托纳 - 罗杰斯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举办的研讨会上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该机构是全球顶尖的经济学研究机构,他的研究当时获得了广泛认可。同月,这篇论文还被纳入国会听证会证词。几周后,《自然》科学期刊也重点介绍了该研究。当年12月,论文最终版本发布在了全球预印本论文平台阿基瓦上。
造假败露
大约就在此时,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查尔斯·埃尔坎收到了这篇论文。
埃尔坎一眼就觉得这份研究有问题。他曾担任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还在亚马逊公司任职过科学家,负责带领机器学习团队。在他看来,结合论文中声称的技术应用时间来看,这款人工智能工具的性能好得有些不真实。此外,他指出美国只有3M公司和康宁公司这类材料企业雇佣了大量科研人员,他对此疑惑不解:要是这些公司真研发出这么多新材料,为何要刻意隐瞒?
1月5日,也就是托纳 - 罗杰斯登上《华尔街日报》的一周后,埃尔坎给奥托尔和阿西莫格鲁发邮件,对这篇论文的学术诚信问题提出质疑。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任何企业要是研发出了这么有价值的软件,肯定会大力宣传,绝不会秘而不宣。”
随后,两位教授便开始着手调查此事。
此前,学术界其他领域丑闻频发,比如2023年材料科学领域一项关于室温超导的重大发现就被证实无效,但经济学领域此前基本未出现过这类丑闻。虽说学术论文中研究方法可能存在严谨性不足的问题,数据也可能被刻意篡改以迎合预设结论,但像这样整篇研究全部造假的情况,实属罕见。
(配图说明:计算机科学家查尔斯·埃尔坎 摄影:吉恩·朗格比姆)
与此同时,这件事还牵扯到了一家负责处理版权纠纷的联合国机构。
1月31日,康宁公司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投诉了“康宁研究网”域名的注册人。因为掌控该域名的人,有可能伪造相关邮箱或网站,以此冒充康宁公司相关机构。该组织的书面裁决显示,调查很快证实这个域名的注册人正是托纳 - 罗杰斯。
托纳 - 罗杰斯始终未对这一投诉作出回应,最终康宁公司成功拿回了该域名的所有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则拒绝就此事件发表评论。
2月,奥托尔和阿西莫格鲁将这起学术造假事件上报给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纪律委员会。
两位往届同学透露,大概从这时起,托纳 - 罗杰斯就不再去上课了。他还跟一些朋友谎称正在面试人工智能公司OpenAI,装作一切正常。从他公开的维姆支付平台账单来看,他那段时间还给朋友偿还了聚餐费用,还买过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球赛门票。有同学称,4月的一场聚会上,托纳 - 罗杰斯看起来十分疲惫,但仍在吹嘘自己那篇论文取得的成绩。
即便教授和学校已经开始调查他的研究,托纳 - 罗杰斯依旧在推广自己的这篇论文。3月5日,他还在材料研究学会举办的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线上研讨会上发表了相关演讲。
5月,麻省理工学院发布声明,正式与这篇论文撇清关系。声明中称,该校“对该论文数据的来源、可靠性和有效性均不予认可,也不相信论文中研究内容的真实性”。声明虽未直接点名托纳 - 罗杰斯,但明确表示“该论文作者已不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在校人员”。
许多认识托纳 - 罗杰斯的人得知此事后都十分震惊。曾与他合作发表论文的麦卡利斯特学院经济学教授弗里特表示,自己听到这个消息后“既震惊又失望”,并感慨“这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托纳 - 罗杰斯5月在即时通讯软件群聊中向其他学生承认伪造了数据使用协议,他写道:“这是我犯下的严重且难堪的不诚信行为。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要是直接放弃这篇论文就好了。”
康宁公司和3M公司均向《华尔街日报》证实,从未开展过托纳 - 罗杰斯论文中提及的相关人工智能实验,也从未向他提供过任何数据。
《华尔街日报》还查阅了托纳 - 罗杰斯论文的两个早期版本,分别是2024年4月和9月的草稿。4月版本中的部分数据与后续版本存在矛盾,其中一些细微的数据修改,其实早该引起导师的怀疑。
例如4月版本中称,这家材料科学企业的科研人员分为421个团队开展研究,而5个月后的草稿中,团队数量变成了221个;4月版本称超过四分之三的研究构想源自人工智能,后续版本则将这一比例下调至57%。
当被问及是否见过早期草稿时,奥托尔表示无法置评,但承认“这些质疑都合情合理”。
如今,经济学界正着手反思托纳 - 罗杰斯造假事件暴露的行业漏洞。
阿西莫格鲁直言:“今后,经济学界的研究者肯定会变得更加谨慎多疑。”
本文出处:https://www.wsj.com/economy/aidan-toner-rodgers-mit-ai-research-78753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