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回复: 20

[心情点滴] 复旦教授陆雄文:我国科创面临理念和体制束缚,处境“悲壮”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11-1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内容提要: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将中国科创处境形容为“悲壮”,指出面临僵化和低效、认同缺失、科研追求误区、教育断层及国际围堵五大障碍。强调科技创新是中国唯一希望,必须打破理念体制束缚,推动教育革命与自立自强,在大国博弈中实现从0到1突破。
1.webp


近日,曾提出“无科创、无未来”主张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在10月23日纪念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的“国际商科教育博览会”媒体发布会上指出,面对与美国激烈的科技博弈,中国正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但目前中国社会对于在科创时代,什么是最核心、最稀缺的要素,认识却远远不够。
而对于中国当前科技创新的处境,他直言面对理念和体制束缚、教育断层,以及多方围堵等多重挑战。中国的科技攻坚,迈向科创高地,“就像《义勇军进行曲》一样悲壮”。
他在发布会后在接受《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科创是中国唯一的希望,也是中国本世纪与全球其他国家同台竞争的唯一入场券”。“悲壮”这个词不仅“充满了强烈的紧迫感”,还是一种忧患意识。
总结其谈话,能够看到他对中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五大障碍的心急如焚的担忧。
一是僵化和低效。

2.webp


中国科研与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国有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与西方以民间资本驱动的灵活体制形成鲜明对比。陆雄文指出,我国官本位传统在国有机构根深蒂固,导致体制僵化、决策低效。宝贵科研资源往往陷入行政审批与层层汇报,无法快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相比之下,美国等国家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的高效转化。中国虽有大量研发投入,但转化率较低,部分项目因官僚主义而延误时机。这种“相对僵化和低效”的体制,已成为制约“从0到1”原创突破的瓶颈。只有深化改革,引入更多市场活力与民营力量,方能激活创新潜能。
二是认同感缺失。

3.webp


尽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口号已提出30余年,但中国社会对“科创要素至上”的认同仍未全面确立。许多人仍视资本运作、商业模式为更“安全可靠”的路径,而非高风险的硬核科创。这种理念滞后,导致资金与人才偏向短期回报领域,科创企业融资难、估值低。社会崇尚“快钱”文化,忽略科创的长周期与不确定性。比如美国排名前十的科技公司,挣了钱都在投入科技创新,我们几大闻名遐迩的科技公司,挣了钱都在放高利贷。
在中美科技博弈加剧背景下,这种认同缺失让科创启航“格外沉重”。唯有全社会形成共识,将科创视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方能汇聚资源,推动自立自强。
三是科研人员的追求误入歧途。

4.webp


大量科研人员陷入“论文、职称、奖项”的追逐,宝贵资源耗费在申报评审与形式主义中。这种体制难以孕育真正颠覆性创新,“从0到1”的原创突破被评估指标绑架。许多科学家为帽子、项目经费疲于奔命,忽略基础研究与市场应用。相比西方科学家专注好奇心驱动,我国评价体系重数量轻质量,导致浮躁风气盛行。
所以我们看到了,所有原创性的科学技术,皆出自欧美。日本人口规模不到我们的十分之一,却已经获得28个诺贝尔科学奖,而我们最近几年沉醉于论文世界第一、专利世界第一,除了屠呦呦之外,一直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
如何改革对科研人员的考核机制,鼓励失败容忍与长期投入,让科研人员回归科学本质,至关重要。只有解放生产力,方能涌现出诺贝尔级成果。
四是教育断层。

5.webp


上图为外国的小学教室。
6.webp


上图为中国的小学教室。大家可以比较这两张照片,看看中外教育的区别在哪。
陆雄文称,中国顶尖科创企业核心技术人员超八成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这暴露本土教育体系的深刻断层。他在调研中发现,高中应试教育“榨干”学生潜力,导致大学阶段丧失好奇心与原始动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躺平”,服从思想过剩,却缺乏批判思维与动手能力。根源在于教育改革滞后,忽略个性培养与创新启蒙。不开启深刻改革,科创“源头活水”将枯竭。
陆雄文强调,教育是科创根本,必须从基础教育入手,恢复求知热情,培养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人才,方能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五是价值观的对立导致中国的科技创新成为被多方围追堵截的“超级战场”。

7.webp


陆雄文认为,价值观的对立导致中国创业者一登场,面对的就是一个充满国际化竞争、被多方围追堵截的“超级战场”。这导致科创企业的供应链布局、技术的引进与合作,都可能因大国政治博弈而面临巨大不确定性。“我们今天的科创企业不仅要参与竞争,还要在一条充满人为设障的赛道上争夺未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技术封锁,一方面我们在对外交往中、在社会制度中不应将中西体制、中西文化划分得过于楚河汉界,避免一切不必要得价值观冲突,化解西方在培养人才、科技交流方面得戒备之心。另一方面,中国科创企业也不要抱有幻想,必须将技术自立自强作为根本出路。这意味着要持续投入研发,敢于在关键领域实现国产替代,最终迈向前沿原创技术的突破。
总而言之,这场科技创新的“超级战场”虽艰难,却是中国迈向科创高地的必经之路,唯有悲壮前行,方能赢得未来。
【作者:徐三郎】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19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未知领域,原创性科技研发都是一群“不听话的人”,而我们是要求听它话,跟它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19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媳妇在中科院,每周都要开一下午的党会,每月还要开一个啥啥的大会,都是与科研无关,但又不许请假,无论你是要着急投sci还是要着急做实验拿结果……形式主义……在我媳妇眼里,是国家给她上学的机会,但就这样她有人不愿意开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19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做的再好,最后不一定是你的,甚至一定不是你的科研工作者都是明白人,折腾自己干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19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体制是束缚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根源,改变体制又触犯既得利益者的权益,这是个两难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恐怕改变不了什么。呜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11-1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创的低效僵化,最主要体现的地方应该就在高校。企业的科创效率是很高的。如何把中国高校以及纯科研机构的效率提高,这才是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9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11-1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的尽头是真理,不是学术崇拜。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谁会怀疑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先有创新性思维,后有创造性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19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把知识产权保护切实做好,别老是让创新者自己去维权,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和财力,要象抓刑事犯罪那样去抓偷盗侵害别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如果都等着别人花人力物力和时间去创新,自己等着无偿获得这些知识和技术并且在低成本的基础上赚得比原创者更多的钱,那么谁还愿意创新呢?!民间本来就没有多大财力,花了钱还没有回报,更不可能投钱创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19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0-1 必须探索未知,必须承认失败,必须真正实实在在打破高校的非升即走的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9 19:52 , Processed in 0.22747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