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之所以卖爆全球,靠的绝不仅仅是“皮实耐用”四个字,而是因为有无数个“特供版”:为了适应非洲的特殊油品质量,丰田要改喷油嘴;为了对抗中东的桑拿天气,丰田要改空调;为了应付东南亚的复杂路况,丰田要升高悬挂......简单来说,Hilux在全球销售的根本就不是“同一台车”。
除了看得见的硬件,还有看不见的软件。比如在欧洲,Hilux必须满足严苛的排放和安全法规;在北美,Hilux有更豪华的内饰和更丰富的娱乐配置;在日本本土,Hilux有更紧凑的车身尺寸。
真正的全球化,远不止是“把车装上船”那么简单,它需要在每一个目标市场都像本地人一样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恰恰是倒腾“零公里二手车”的车商们省略掉的。那些未经本土化改造的产品,一旦因为水土不服出现大面积问题时,消费者最后骂的只会是产品背后的“Made in China”。
所以,新政的发布有很正向的现实意义。
如果我们反向倒推,还会理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当中国车企在海外建厂,“Made in China”变成“Made in Uzbekistan”或“Made in Russia”时,老外会不会开始做起反向代购,把海外生产的“特供版”中国车再卖回国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