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
注册时间2007-12-4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听众
收听
性别保密
阅读权限75
|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图片来源:Bill Anders,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撰文 | 不周
审校 | 二七
从外太空望去,我们生活的家园是一颗泛着柔和微光的蓝色星球。这抹亮色,既不夺目,也不暗淡,这多亏了母星太阳的馈赠。也幸好,地球的大气、云层、海面、陆地、冰雪等自然系统巧妙“合作”,接收并反射了部分太阳送来的光。
在太阳核心的极端高温和高压下,氢原子不断被强行挤压,聚变成氦原子。聚变过程释放的巨大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穿越太阳内部,抵达表面,再向外辐射至宇宙空间。经过8分多钟的旅行,太阳辐射抵达了地球。
对于地球而言,太阳传递的能量是维持生命的源泉,也是需要“小心处理”的对象。当接收到太阳辐射后,大气层会吸收一部分辐射,同时将一部分辐射反射回太空,还有一部分辐射会穿过大气,抵达地表,而后再被吸收或反射回太空。
在大气层顶部——来自太阳的入射能量与来自地球的出射能量达到平衡。
图片来源: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基于能量守恒的原理,理论上,入射地球的辐射,应当与出射辐射(包括反射的太阳辐射,与地球系统自身发射的辐射)相平衡——这被称为地球辐射收支平衡——这样才能保证地球温度长期保持稳定。若收大于支,地球会变暖;若支大于收,则会变冷。可想而知,监测地球能量收支的变化对理解地球,特别是气候系统至关重要。
明亮的对称谜题
为了理解气候变化,我们还必须确定地球辐射收支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为此,科学家需要借助卫星,测量地球向太空辐射的红外辐射量。而此前长期的卫星观测显示,平均来看,南北半球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基本相同。这意味着,从外太空看,我们脚下的星球亮得很均匀,而不是“坑坑洼洼 ” ,北面亮一点,南边暗一点。
但南北半球差异如此之大,这种“匀称的明亮 ”就显得格外不可思议。首先,南北半球的陆地海洋分布并不相同,北半球拥有地球上近70%的陆地面积,而南半球约80%的面积都被海洋覆盖。陆地和海洋对阳光的反照率也不尽相同,海洋往往会吸收大部分阳光,而陆地会反射更多。而自20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了大量工业污染,这些颗粒以气溶胶的形式悬浮在空气中,像一个个微小的镜子一样,将阳光反射回太空。
19世纪描绘南北半球的地图。
图片来源:Thomas Gamaliel Bradford/Wikipedia
无论是从陆地分布,还是大气污染来看,北半球其实都汇集了更多反光的元素。因此在上世纪中叶,科学家普遍认为,北半球肯定比南半球更亮。然而,当人类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第一批能够精确测量地球辐射收支的卫星后,科学家震惊地发现,尽管南北半球在物理上如此不同,但各自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总量,却几乎完全相同。
一定有某种“补偿者”在隐秘地抵消南北半球的差异。很快,科学家就锁定了勤勤恳恳运动着、环绕地球无数圈的云。天空中轻盈漂浮着的云,主要由水蒸气和气溶胶组成。当它位于大气层不同高度时,它可以反射或吸收太阳光。对于南半球而言,广阔的海洋虽然会吸收阳光,但同时也会蒸发巨量的水分,在大洋上空形成比北半球更多、更持久、也更明亮的海洋层积云。
图片来源:Unsplash
极暗的海洋与明亮的云层相结合,南半球刚好与北半球中等亮度的陆地完美平衡。这种近乎完美的补偿机制其实一直令科学家倍感困惑,也因此涌现了一些分歧。部分人认为,南北半球太阳辐射的对称分布只是一种巧合;更多人则支持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气候系统拥有相当精妙的自调节机制,它会通过洋流和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配热量。关键在于后者:大气环流的变化,会直接改变云的分布,影响不同半球的反照率,从而纠正原本的不对称。
被打破的平衡
最近,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分析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24年的卫星观测数据,结果发现,地球整体都在变暗,而这种对称性正在被打破,北半球正比南半球更快地变暗。
CERES拥有一系列高精度的辐射计仪器,分别搭载在不同的NASA地球观测卫星上。这个项目一直持续、精确地测量地球的辐射收支,通过计算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与地球向外发射的热红外长波辐射之间的微小差值,来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也能帮助完善气候模型。
在2001-2024年间,CERES卫星数据显示,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差异,正以每十年约0.34W/m2的速度增加,向外发射长波辐射的差异则以每十年约0.21W/m2的速度增长。尽管这些差值的绝对值看上去很小,但在全球尺度下,这种趋势累积起来,却不容忽视。
为什么是北半球?
但为什么北半球暗得更快呢?其中一项主要原因,竟然来自人类在环保上的努力。过去二十年间,北半球的工业国家大力治理空气污染,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环保带来的副作用是,空气中那些漂浮的污染物——反光气溶胶大幅减少了。空气干净了,许多悬浮的“小镜子”也消失了,这导致更多阳光可以穿透大气层,被地表吸收。
与此同时,全球变暖也令北半球的冰雪,包括北极海冰和高山积雪迅速融化。当大片冰雪反光镜消失,转变为深色的陆地或海洋,反照率也随之下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野火、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也驱动着南北半球的亮度变化。
图片来源:Unsplash
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云层、大气、洋流等跨赤道输送热量的机制,可能并不能完全抵消南北半球日益增长的不对称性。而人们过去认为会在地球系统的自调节机制发挥关键作用的云层,可能也没有那么有效。
回到上世纪发现南北半球反照率的对称,或许这并不是气候系统的基本属性,而只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巧合。如今,这项新发现正在提醒我们,地球辐射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不对称状态,我们的家园也不再是亮度均匀的星球。这将如何影响全球的环流模式?气候系统又是否会、以及如何调整以适应这种不平衡?与我们切身相关的天气又将如何变化?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链接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511595122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mart-news/earth-is-getting-dimmer-and-the-northern-hemisphere-is-losing-brightness-faster-than-scientists-expected-180987578/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earths-falling-reflectivity-means-the-planet-is-getting-darker-and-hotter/
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features/EnergyBalance
https://mynasadata.larc.nasa.gov/basic-page/earths-energy-budget
https://ceres.larc.nasa.gov/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如需转载,请在“环球科学”后台回复“转载”,还可通过公众号菜单、发送邮件到newmedia@huanqiukexue.com与我们取得联系。相关内容禁止用于营销宣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