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3|回复: 10

[科学观察] 神秘星际天体近距离掠过太阳后竟未出现彗尾,再度引发其起源与成分的争论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印媒11月9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将于2026年3月16日共同监测接近木星的星际彗星3I/ATLAS。
1.webp

2025年11月5日拍摄的星际彗星3I/ATLAS图像。
这颗神秘彗星的最新影像持续令科学家困惑。近期观测显示,该天体在近距离掠过太阳后竟未出现彗尾。通常情况下,彗星接近太阳时受太阳辐射与太阳风影响,会形成由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彗尾。
西班牙纳维斯天文台11月5日拍摄的图像显示,尽管预期会出现显著排气现象,3I/ATLAS却未见彗尾。该天体在过近日点后亮度增强五倍并呈现绿色,可能源于双原子碳发光。其异常运动轨迹暗示可能正在抛射物质,但未见可见彗尾。
另有科学家提出,这可能是具有辐射硬化外壳的彗星,改变了排气模式。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阿维·勒布则认为,该天体异常行为可能源自外星飞船。他在媒体平台撰文指出,这颗330亿吨的天体理论上应有13%的核物质形成可见彗尾,但实际观测并未发现。
“普通彗星会形成由尘埃气体构成的巨大彗发,在太阳辐射压与太阳风作用下形成背向太阳的典型彗尾。但2025年11月5日的新图像中完全未见此类结构。”勒布在文中强调。
此前在2025年7月至8月期间,该彗星曾出现朝向太阳的喷射流(逆彗尾),这与常见彗星的光学幻象存在本质差异。
勒布向媒体表示:“这为未来数周验证3I/ATLAS本质提供了明确依据。若它属于自然彗星,理应被至少携带13%原始核质量的巨大气体云包围。”
NASA与欧洲空间局将于2026年3月16日该彗星接近木星时展开联合监测。
(原文标题:Interstellar Object 3I/ATLAS Loses Tail, Reignites Debate About Its Origin And Composition)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9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彗尾,肯定不是彗星了,是不是外星智能体还不确定,如果和地球有联系就真相大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9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系外来的彗星,和太阳系的彗星成分肯定不一样,不能用太阳系的标准来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9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装了,是我呼叫外星人过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生之年能有幸见识到域外高智慧生物,此生无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9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彗星面对地球的角度不同而已。看不到彗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体世紀元开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9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勒布先生:质量达330亿吨重的系外是舰如何发射及加速至每秒六十五千米的?可能是百亿光年之遥的宇宙黑洞底部正好指向太阳系,将其吸納的岩石加速射向太阳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9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能近距离观测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9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样力量 可以驱动一个 如曼哈顿城市一样大的物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4 16:03 , Processed in 0.29392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