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常用的 AI 比如聊天机器人、图像生成器都属于狭义的 AI,它们非常擅长完成某个特定任务,但却无法将一个领域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另一个领域。而许多人所期待的 AGI 将是一个能够自主学习的通才。
那么,1M1T1R 神经元如何帮助实现 AGI?其中的关键在于处理时空信息的能力。人类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之中。当我们阅读一句话的时候,不仅需要识别每个字也就是识别空间信息,也需要理解这些字出现的先后顺序也就是理解时间信息。当我们接住一个飞来的球,我们需要实时预测它的轨迹和落点。这种对于时间序列信息的处理,是传统 AI 的短板,但却是人类大脑的强项。
要想理解 1M1T1R 神经元这项发明,首先得从我们所用的电脑或手机说起。它们遵循的是一种叫做冯·诺依曼架构的模型。我们都知道电脑里有 CPU 和内存。在工作原理上,可以将 CPU 类比为一名搬运工,内存则是一个仓库。每当要完成一个任务,比如识别一张图片里有没有猫,搬运工就要不停地跑到仓库里去,把如何识别猫的指令书和图片数据搬出来,翻看之后再跑回去存放结果,整个过程非常奔波和耗电。这也就是每当我们运行一个稍微复杂的 AI 程序时,设备就会发烫、电量也会掉得飞快的原因。像 ChatGPT-5 这样的 AI,每天消耗的电量是一百多万个美国家庭的日常用电量。
基于这种神经元有望造出更小、更高效的芯片,这些芯片将能像人脑一样处理信息,并有可能为 AGI 的实现铺平道路。而在这项研究的背后,是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麻省大学、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和 NASA 等机构的几十位科学家跨越多年通力合作的结果。期间,有人负责设计概念,有人负责在纳米尺度上雕刻这些微小的器件,有人负责进行精密的电学测量,有人负责编写模拟程序,正是这些努力让这个电子神经元从构想变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