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6010
注册时间2008-1-3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听众
收听
性别保密
阅读权限80
|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白百何的微博深夜更新“还能这么操作……”,王传君的影帝奖杯在东京电影节上闪着金光,而一场关于资本、戏份与表演本质的争论,正撕裂着公众对电影节的最后一丝信任。
11月3日,白百何的微博突然跳出七个字和三个表情包“还能这么操作……”配着捂眼、捂耳、捂嘴的猴子图案。
这条没头没尾的动态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
网友迅速扒出她朋友圈同步更新的内容:一幅“过河拆桥”漫画,配文“得鱼忘筌”。
四十八小时后,东京电影节颁奖礼上,王传君凭借《春树》拿下最佳男主角。
他在感言里说:“我是配得感很低的人……白百何女士和刘丹女士的高光表现,照亮了在角落的我。 ”
镜头扫过观众席,白百何不在现场。
一场围绕影帝奖杯的罗生门就此拉开帷幕。
风波始于白百何的社交动态。
网友发现她发布“还能这么操作”时,IP地址显示在国内,而当时《春树》团队正在东京备战电影节。
随后流出的朋友圈截图更是将矛盾指向明确:“得鱼忘筌”比喻成功后背弃根本,“过河拆桥”漫画则像在控诉利用后的抛弃。
舆论迅速分裂。 支持者认为她在勇敢揭露行业不公,批评者则翻出旧账,2011年她曾发微博暗示演员高露“隐婚生娃”.
2016年与范冰冰同台时直言“全国人都知道某些人是什么人”。
这次发声被部分网友视为“茶味十足”的输不起。
与此同时,王传君的获奖信息同步传回国内。
这位以《我不是药神》中吕受益角色深入人心的演员,在《春树》中饰演戏份不足40分钟的“闯入者”王冬冬,而白百何的戏份占比超过70%。
网友调侃王传君是“挂件男主”,质疑东京电影节为何将影帝颁给一个配角体量的演员。
争议很快超越个人情绪,演变成对资本干预的追问。
网络爆料称,《春树》的“沪圈”资方向本届评委之一、导演文晏施压,要求“必须让王传君得奖”,否则将切断对其新片的投资。
文晏迅速成为风暴中心。
这位曾执导《嘉年华》的女性导演,本是女性电影人的天然同盟,却因“力挺王传君”被扣上“背叛者”帽子。
更有自称日本IP的网友爆料,说文晏为捧王传君,“连坑白百何、范冰冰两位中国女星”。
电影节规则也被纳入讨论。
有观点称国际电影节存在“一部电影不能同时获得男女主奖”的潜规则.
但这一说法遭权威媒体驳斥:2010年《观音山》在东京同时获最佳女主角和艺术贡献奖,2019年王景春、咏梅更凭《地久天长》包揽柏林影帝影后。
面对舆论,文晏接受采访澄清:“奖从来不是撕出来的。 ”
她表示评选期间未接触任何片方,五位评委是基于表演质量一致投票给王传君。
评委桂纶镁补充,本届女性题材扎堆导致女主奖项竞争激烈,最佳女演员最终颁给《恒星的另一边》双女主福地桃子和河濑直美。
《春树》的剧情设定让争议更显复杂。
影片讲述白百何饰演的北漂演员方春树返回成都后,与王传君饰演的上海工人王冬冬相遇,二人在市井烟火中寻找自我的故事。
通稿中多次强调这是“女性视角的成长叙事”。
戏份比例成为焦点。
白百何作为绝对主角承担70%以上戏份,王传君出场时间不足40分钟,甚至少于女配角刘丹。
这种配置下男主获奖,被网友比喻为“芭比演到最后只有肯获奖”。
但专业影评人从东京发回的观感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影评人黄卓认为《春树》并非传统大女主电影,王传君的表演“自然松弛,契合成都的城市气质”。
评委会主席卡洛·沙特里安明确表示:“奖项评选不分主角或配角,唯一标准是表演本身。 ”
表演质量的衡量尺度再次被讨论。
戏份少却获奖早有先例,安东尼·霍普金斯凭《沉默的羔羊》16分钟表演拿下奥斯卡。
东京电影节评委强调,王传君为角色增肥闭关、三天断绝外界联系的敬业态度,及其“眼神戏的穿透力”是获奖关键。
11月6日,白百何发布长文,将风波导向另一个方向。
她否认质疑王传君获奖或电影节规则,直言矛头指向《春树》制片人彭瑾和导演张律的“不专业操作”。
她披露细节:东京电影节闭幕前,制片人通知她未获奖可提前回国,而其他主创被召回参加闭幕式;她发现自己被排除在颁奖礼及后续采访外。
这已非首次,此前釜山电影节宣传《罗目的黄昏》时,她自费参展却因剧组协调问题差点未能进入会场,发布会新闻图也没有她的身影。
长文还揭露张律导演邀约时的“卖惨”手段:声称需要赚钱为妻子治病,指责其他女演员临时爽约,以此打动她不顾经纪人反对接下角色。
她以“人品重如山,良心比金贵”结尾,暗示自己可能被利用了同情心。
舆论这次几乎一边倒支持白百何。
观众认为她的“还能这么操作”是对事不对人,是职场人对不公的公开控诉。
网友呼吁剧组回应为何将主演排除在活动之外。
风波折射出公众对国际电影节的复杂心态。
社交平台曾流传“撕奖段位榜”,评选哪些华人评委“撕奖能力”强。
若华语片获奖,庆贺声中总夹杂“多亏中国评委撕奖”的论调;若铩羽而归,评委则被骂“不护着同胞”。
这种心态矛盾而真实:既渴望凭实力胜出,又怀疑规则的公正性。
既希望中国故事走向世界,又潜意识用“运作”解构成功。
正如网友所言,当观众热衷分析“谁被资本选中”,而非讨论角色与故事时,电影已沦为名利场附属品。
白百何的处境成为行业缩影。
从《失恋33天》的票房女王到风波后的沉寂,她曾被视为“内娱首位百亿女演员”候选,却因2017年泰国事件事业受阻。
尽管陈羽凡事后澄清二人2015年已离婚,但公众形象的裂痕难以弥补。
此次《春树》入围东京电影节,本是她重回银幕的重要机会。
王传君的奖杯静静立在展柜中,白百何的长文已获数万点赞。
电影《春树》官微悄然修改宣传口号,从“大女主文学”变为“实力派群像”。
海报上白百何的绝对C位,换成她与王传君的并肩而立。
当观众为戏份轻重争得面红耳赤时,很少有人记得影片里那个成都的秋天:王冬冬对方春树说:“光不在远处,就在人心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