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心情点滴] 孩子休学在家,对家庭是灾难性打击?日子可以越过越坏,也可以越过越好,我们可以选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11-6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今日家长问题:
我知道孩子其实有在好转,从之前总是崩溃到现在只在大考前崩溃;从之前整天闹着不上学,到现在觉得在学校也有喜欢的人;从之前的整日打游戏,到现在只是偶尔少做作业...我看到了这些进步,作为母亲,我打心眼里不想再给孩子压力。可是,面对屡屡下降的成绩,面对老师的催促,面对这个世界的“卷”,一想起未来,我内心就十分恐慌:感觉此时此刻让他停下来,会不会毁了他的未来?这是不是我们做父母的失职?假如孩子一事无成,我们又能托举他什么呢?

铁铁老师,CIPC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公益婚姻辅导师,专注青少年心理方向。坐标杭州,接受在线咨询和梳理陪伴(首次文字咨询免费)。
2.webp


几乎所有面临孩子厌学、休学的家长,都曾经历过这样一段暗无天日的日子
——孩子的状态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把原本平静的生活搅得支离破碎,自己整夜难眠,觉得快要撑不下去了。
而那些能快速从痛苦中抽身的家长,往往能更快扭转局面;可那些一直陷在“怎么办”“未来毁了”的灾难化思维里的家庭,只会越陷越深。
其实想要转身不难,关键是:接受当下的一切,把它当作人生的最低点,一个重新出发的起点,而非持续下沉的湖面。
3.webp


我曾在咨询中跟一个厌学的孩子聊起仙侠剧,说起神仙飞升总要历劫,孩子立刻眼睛亮了:
“我看的动漫里也是!主角要升级,必须闯过最难的关卡!” 
你看,孩子都懂的道理——成长从不是一帆风顺,那些看似“灾难”的困境,或许正是孩子心智升级的必经代价。
你已经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从整日崩溃到只在大考前情绪波动,从抗拒上学到在学校找到牵挂的人,从沉迷游戏到愿意完成大部分作业,这些都是他在“历劫”中积攒的力量,不该被成绩的暂时下滑和外界的催促所掩盖。
我常听人抱怨“水逆”“运气差”,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把困境归咎于命运,本质是在逃避责任。
情绪是会传染的,更是会自我强化的——当你满心焦虑,把“怕他一事无成”的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他能敏锐感受到这份沉重,反而会退回原地;
而当你被焦虑裹挟着否定现状,这种负面能量也会让家庭氛围越来越压抑。
我朋友的弟弟,曾在青春年华遭遇车祸,父亲离世、自己腿部残疾,这无疑是灭顶之灾。
可他从此一蹶不振,整日怨天尤人,把所有不幸都归罪于命运不公。十多年来,他不工作、不养娃,靠老母亲和姐姐接济度日,还时常酗酒骂人,最终妻子离开、多次被警方处理,人生彻底陷入泥潭。
但同样是面对困境,另一个家庭的父母却做出了不同选择:
孩子初二休学后,这对父母没有逼孩子补课,也没有逼孩子在家学习,而是先放下“成绩决定未来”的执念,陪着孩子玩他小时候喜欢玩的乐高、一起去堆沙子、一起去掏鸟窝,一起寻找儿时的地板时光。
鼓励孩子出去打工,鼓励孩子独自出门短途旅行,给他充分的信任,给他足够的时间。
那位妈妈告诉孩子:
“在校读书这几年不过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人生很长,每一段路都不会白走。

眼下这段路也很重要,爸爸妈妈愿意陪着你一起走,我们一起迎接你2.0时代的到来。” 
半年后,孩子主动提出想回学校,虽然成绩依旧中等,但他变得自信开朗,还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方向。
这背后藏着心理学中的“接纳承诺疗法”:
当我们不再对抗现状、不再被“灾难化思维”绑架,而是接纳孩子的节奏和暂时的不完美,才能减少内心的内耗,也给孩子足够的心理空间成长。
同时,“投射效应”告诉我们,你对孩子未来的恐慌,本质是自身安全感的缺失
——你怕的不是孩子“一事无成”,而是怕自己无力托举,怕他重蹈你担忧的人生。
但孩子的人生终究是他自己的,你的焦虑无法替他铺路,反而会成为他的枷锁。
周末女儿回家,跟我们讨论高中的选课,说起未来的方向,我对她说:
“没有确定的人生,你控制不了,爸爸妈妈也控制不了。
你当下做的决定就是你当下最想做出的决定,哪怕未来结果并不如你预期,不要陷在悔恨里,只要在那个刻度上努力提升就好。”
是啊,作为母亲,我也会担心,我也会怕托举不了,我也担心自己会不会失职。
然而,无论我们如何想要把结果抓在手中,每个人的一生总有不可抗力。
当我们老去,孩子的人生总要他们自己去过。
更何况,想想我们自己,有多少人生的重大选择是和父母商量、经过父母允许的呢?还不照样过得很好。
4.webp


想要克服恐惧、和孩子一起以当下为起点前行,不妨试试这几个方法:
1. 给“进步”做具体记录:每天写下孩子的一个小优点,比如“今天主动收拾了书桌”“认真听了一节网课”,每周和孩子一起回顾。
当你聚焦于他的成长,焦虑会自然减轻,孩子也能感受到被看见。
我最近就在记录自己的一天饮食和活动,包括感受,当我把一个个时间点记录下来时,才惊人地发现我是怎么“花费”我的时间——原来每天喊着“没时间”,时间竟然都浪费在一些不经意的地方。
2. 和自己的恐惧“对话”:当你忍不住担心“他未来怎么办”时,问问自己:
“这个担心是100%会发生的吗?”
“就算成绩不好,他身上的善良、韧性,难道不能成为立足的资本吗?” 
把抽象的恐惧具体化,你会发现大多是过度担忧。
某天傍晚我心情很不好,感觉这一天都很糟糕,但去翻看记录时发现,原来我这一天心情都很好,仅仅只是傍晚时分被猪队友气到了,就“以偏概全”,给这一天都打上了“糟糕”的“成绩”。
很多烦恼,都敌不过一个“具体”,而大多数烦恼都来自“模糊”。
3. 与孩子建立“同盟关系”:放下“家长”的权威,和孩子平等沟通:
“妈妈知道你现在压力大,成绩暂时下滑没关系,我们一起找找原因,能进步多少就进步多少,你不用一个人扛。” 
让他知道,你是他的后盾,不是他的审判者。
4. 给孩子“可控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逼迫自己才会更不想学。
如果想学让孩子自己决定怎么安排,每天背10个单词,还是3天背10个单词;是通过背单词学英文,还是通过听英文歌学;是用刷题来学习还是通过“玩”的方式来学习。
可控感能重建他的自信,让他从“被动应付”变成“主动尝试”。
5.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经营好自己的婚姻:
你可以找朋友倾诉,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重新经营自己的夫妻关系,和另一半成为同盟,互相赋能。
不要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只有你先稳住心态,家庭氛围才能平和,孩子才能安心前行。
孩子的成长就像植物生长,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结果,没有固定的节奏。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看到了他的努力,没有放弃他;你克制住了催促,选择理解他。
现在,不妨再给自己和孩子多一点耐心:放下对“完美未来”的执念,接纳当下的每一步,那些你担心的“托举”,其实早已藏在你对他的理解和陪伴里。
当你不再恐慌,孩子自然会带着你的爱,慢慢走向属于他的光明。
——THE END——

孩子厌学难道都是妈妈的错?为什么都要我来背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8 00:02 , Processed in 0.275193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