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临床治愈的实现,精准解决了部分患者的核心痛点:摆脱终身服药、肝癌风险趋近正常人、摘掉“乙肝标签”、正常参与社交、工作,迎接新的人生。
HBV病毒感染生命周期
慢乙肝与临床治愈
Guide View
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的疾病。感染乙肝病毒6个月内,若病毒被清除,不再感染,即为急性肝炎。若6个月后,病毒未被清除,便会成为慢乙肝。
决定乙肝是否具有传染性,主要就是看病毒定量。从临床看HBV-DNA浓度越高的人,乙肝病毒复制越活跃,传染性也就会越高。如果经过治疗,病毒低于检测下限1000cps/ml,说明传染性已经非常非常低。一般情况下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握手,共同工作等都不会造成传染或传播,主要是血液、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以及医源性感染等几种传播途径。
作为乙肝大国,我国慢性HBV感染人群高达7,500万,2022年诊断率仅为 22%,治疗率仅15%。不诊治会导致严重的长期健康问题,包括肝损伤、肝硬化和肝癌:
数据显示,我国超过 92% 的肝癌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为14.9%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这一比例降至 10.7%;而实现临床治愈的患者,肝癌发生率仅约为1% 。患者心理负担同样重大,包括害怕透露病情和传染给他人。歧视和污名化的经历可能会加剧社会孤立,导致抑郁和焦虑。
图源:pexels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中明确了慢乙肝的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
乙肝临床治愈又称功能性治愈,指的是停止所有治疗后,仍能持续保持HBsAg阴性、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丙氨酸转移酶小于正常值上限,肝组织病理学改善,停药后24周后,上述指标仍维持不变。
全球首个新适应症获批,31%临床治愈率
Guide View
如下图所示,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临床上有三个治疗里程碑:部分治愈、功能性治愈、彻底治愈。慢乙肝长远的目标追求仍是彻底治愈。不过,与丙肝有吉利德推出特效药Sovaldi能把大部分病人都彻底治愈的情况不同,现有技术短时间无法实现乙肝彻底治愈,只能尽可能提高临床治愈率。临床治愈阶段,患者的免疫系统足以压制乙肝病毒,能安全停药,同时将肝损伤恢复,肝癌风险降到最低。
HBV不同治疗目标
我国慢乙肝治疗的转折点,始于 “临床治愈” 理念的提出与实践:
2015 年,我国首次提出慢乙肝 “临床治愈”的治疗方向。
2018 年,“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 启动,开启大规模真实世界探索。后续 “星光计划”“萌芽项目”“绿洲项目” 等研究进一步证实:临床治愈是可行的。2022版指南将相关探索结果纳入推荐,指出PegIFNα(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与核苷(酸)类似物(NA)联合治疗可帮助部分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今年10月,我国慢乙肝临床治愈大规模真实世界探索更迎来关键成果:
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b(派格宾)联合核苷类药物用于成人慢乙肝患者HBsAg持续清除的治疗方案正式获NMPA 批准,成为全球首个获批该适应症的药物。这一适应症的获批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我国慢乙肝治疗从传统的“病毒抑制”迈向“临床治愈”新阶段。
据介绍,PegIFNα-2b (派格宾)是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于2016年获批上市,我国才拥有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干扰素药物。 过去,派格宾仅作为抗病毒治疗的工具之一,随着本次全球首个新适应症获批,该药物正式升级为实现临床治愈的可靠路径,为既往的“老本行”赋予了“新使命”。
临床研究显示,派格宾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在停药24周后,31.4%的患者实现HBsAg转阴且HBV DNA持续抑制,且此效果104周的延长随访中维持率约90%,为患者带来停药后长期健康管理的新可能。
据了解,该研究纳入NA经治、HBV DNA<100 IU/mL、HBeAg<10 COI、HBsAg<1,500 IU/mL的慢乙肝患者,随机分配至三个治疗组:
组1:TDF 单药治疗;
组 2:TDF 联合 PegIFNα-2b 180 μg/w;
组 3:TDF 联合 PegIFNα-2b 90 μg/w;
同时设有初治患者组(组4),接受 TDF 联合 PegIFNα-2b 180 μg/w 治疗。
整个研究过程包括144周的治疗期和24周的随访期。研究结果令人振奋:
图注:NA经治患者在EOT和EOF时的HBsAg清除率(PegIFNα-2b和TDF均停药)
治疗结束后随访 24 周时,组2实现HBsAg清除且HBV DNA检测不到的患者比例突破30%。
图注:各组52周时的临床治愈维持率
在52周延长随访(即完成治疗后停药76周)时,组2中已治愈患者的临床治愈状态维持率高达100%。持续随访至104周时,这一比例仍稳定在约90%的高位。
上述临床治愈的实现,精准解决了部分患者的核心痛点:摆脱终身服药、肝癌风险趋近正常人、摘掉“乙肝标签”、正常参与社交、工作,迎接新的人生。
必看备注:派格宾(180μg / 支)单价约600~800元,用药周期长、用药成本高,目前仅部分地区如福建于2024年7月签订集中采购合同,180μg/ 支、135μg/ 支两种规格的价格分别下降了153.1元和122.33元。国家医保局查询显示,该药已纳入医保乙类目录(可按一定比例报销慢乙肝治疗一年用药费用,部分患者长达2-3年的后续用药需自费,因此若用药半年不起效,可能提示终止)。
另临床治愈率为31.4%,并非所有患者均能获益,并且存在明确的禁忌证,治疗过程较为复杂,患者应正规就诊,由专业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和管理方案。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需要全程监测,与医生充分沟通,做好应对和管理。
下一款国产30亿大药或将诞生
Guide View
摩熵医药数据:截至2024年10月,我国获批用于慢乙肝治疗的长效干扰素只有三款产品,分别为罗氏派罗欣、默沙东佩乐能以及特宝生物派格宾。佩乐能已停产,派罗欣已于2022年末退出中国市场,而派格宾由于具备本土优势,获批上市后销售额实现快速增长,于2021年首次突破10亿,2023年派格宾全国医院销售额为18.72亿元,市场份额达90.96%。
2024年,特宝生物销售了410.71万支派格宾,销售收入24.47亿元,在医院长效干扰素市场占比接近95%。随着其获批全球首个HBsAg持续清除适应症,未来销量有望持续拉涨,向着30亿量级的国产大药进发。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目前全球诸多乙肝创新药研发已至关键临床期,且临床数据及副作用优于干扰素,未来可能会形成对该药的市场瓜分围剿。盖德视界此前也报道过,多款具有临床治愈潜力的乙肝新药(如 GSK836、AHB-137 等)将有望为大家提供更多新选择,详见:
全球唯一三期在研乙肝功能性治愈药物,或许很快就要上市!
每月一针,乙肝功能性治愈新药来了!
此外,靶向 cccDNA 的特异性药物、基因编辑技术等 “完全治愈导向” 的治疗手段已进入早期研发阶段。随着这些技术的突破,未来慢乙肝治疗有望从 “临床治愈” 进一步迈向 “完全治愈”,真正终结乙肝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参考来源:
[1] 丁香园
[2] 肝博士
[3] 派来帮您
[4] 药物杂评
[5] 盖德历史报道
制作策划
策划:May / 审核校对:Jeff
撰写编辑:May / 封面图来源:网络
媒体合作 | 微信号:GuideView2021
投稿转载 |13291812132(同微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参考文献如上,如对文中内容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留言讨论。如需转载,请邮箱guideview@guidechem.com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