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回复: 2

[科技新闻] 华为人是用钱堆出来的!任正非:你这个人,浪费了我一千个亿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5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
 蓝血创作组

 来源
 | 
血研
究(la
nxueyanjiu)

投稿 | lanxueziben(微信)

培训咨询顾问招募 | lanxueziben(微信)



1.webp

蓝血私塾  点击进入



“你这个人,是我‘浪费’了一千个亿培养起来的。”任正非曾如此评价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徐直军不以为然地回应:“以前是浪费1千个亿,现在是浪费了两千个亿了。”


这段对话揭示了华为人才成长与企业创新的独特逻辑。在华为,“浪费”并非贬义,而是创新必须支付的学费。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坦言,华为的产品研究成功率不超过50%,相当于每年几十亿美元被“浪费掉”。


然而正是这种对失败的宽容,塑造了华为人的成长环境,也造就了这家科技巨头穿越风雨的韧性。


01

华为的烧钱模式



数字背后,往往隐藏着真相。华为对研发的投入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2025年上半年,华为研发费用高达969.5亿元,占营收的22.7%,相当于每天投入5.36亿元。


纵观华为的研发投入史,这种“烧钱模式”并非一时之举。从2008年至2024年,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达到惊人的1.4万亿元。


研发费用率自2011年起连续14年超过10%,近四年的平均研发费用率更高达22.9%,是苹果的3.1倍、小米的3.9倍。


在全球科技巨头中,华为的研发投入规模已位居前列,仅次于亚马逊、谷歌和微软,与Meta、苹果几乎持平。这种投入强度,为中国企业罕见。


02

金钱堆出的人才



在华为,高投入不仅体现在技术研发上,更体现在人才培育中。华为将年轻人直接推到最复杂、最艰难的战场上,让他们在真刀真枪的竞争中快速成长。


原荣耀CEO赵明最近在复旦管院领变者论坛上说:“在华为,每一个高管的成长几乎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公司会把年轻人直接推到最复杂、最艰难的战场上,让你在真刀真枪的竞争中快速成长。”2002年他刚工作四年,就被派到欧洲拓展3G市场。年仅二十七八岁的他,交流对象却是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的运营商高层。


他坦言:“对于业务人员而言,一年谈不下来订单,就等于彻底失败。在那种压力下,你必须逼着自己成长。”


华为的这种人才培育模式,本质上是通过高成本的项目实践,加速将领的成长。任正非认为,“科学研究,没有浪费就没有成功”,允许试错、鼓励试错,是创新文化的核心特质。


03

宽容失败



灰度管理是华为创新文化的底层哲学。任正非强调:“开放、妥协、灰度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概念,但文章反映了我的真实思想,希望领军的干部多读读。”


在容错机制上,华为的做法极为务实。任正非的灰度管理将容错边界清晰化:对创新探索中的失误给予资源支持,对能力不足型错误提供针对培训,对重复疏忽则严格追责。


华为曾将因芯片研发失误产生的“呆死料”装裱成“奖品”,颁发给相关研发人员。


这场“从泥坑中爬起的是圣人”反思大会,将错误转化为集体学习的资源而非个人耻辱,体现了华为对失败的特殊宽容。


04

华为历史上的“浪费”案例



华为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铺满了“浪费”的案例。1992年,华为推出的JK1000交换机几乎败光家底。


这款采用模拟空分技术的产品,上市即面临被数字技术淘汰的命运,整个生命周期销售量不过200余套。


对当时技术有限、又是第一次研发电信局用交换机的华为来说,这个项目冒了极大风险。


徐直军曾在2021年的一场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公司现在有两个漏斗:第一个漏斗是2012实验室基础理论研究,这个漏斗是公司给你们投入资金,你们产生知识;下面一个漏斗是开发队伍。”


这种长期投入与短期回报之间的矛盾,正是华为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上,华为同样面临投入产出的平衡难题。余承东曾表示,汽车业务是华为唯一亏钱的项目,三年“烧”掉217亿元。


华为车BU同时支撑超10家车企合作,人力与研发资源严重透支。以HI模式为例,华为需为每家车企定制算法,阿维塔项目投入超2000名工程师,但年销量仅3万辆。


05

浪费的价值



然而,任正非对“浪费”有着独特的辩证观。他直言:“华为虽然每年有几十亿美元被浪费了,但是却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将领成长起来。”


这种“浪费”实质上是一种投资,是对未来和人才的长远布局。


2016年,华为在心声社区重新发布《华为到该炸掉研发金字塔的时候了》一文,由任正非签发。


为何一篇五年前的旧文会被重发?华为资深人士认为,这很可能表明华为在研发能力上遇到了瓶颈,需要新的重构和调整。


华为不仅在产品研发上容忍失败,在基础研究上也给予了极大自由。2024年,在华为约1800亿元的研发费用中,约三分之一投向基础理论研究。


华为通过2012实验室的全球化布局,吸纳专家学者进行前瞻性探索,包括5G、鸿蒙OS内核、高斯数据库等重大创新,均可追溯至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06

从个人到组织的人才乘法效应



华为高成本培养出的将领,最终反哺组织,形成良性循环。截至2022年,华为在法国、俄罗斯、日本等数十个国家及地区建立了86个基础技术实验室,与高校共同成立了170多个联合创新实验室。


华为的研发生态已从“单点突破”升级为“全链协同”——通过哈勃投资孵化半导体企业、与高校共建“天才少年”计划、向全球学者开放“黄大年茶思屋”难题攻关。


这家公司正以“链长”姿态,推动中国科技的自主创新。


在智能汽车领域,虽然华为车BU面临亏损,但其核心技术的突破却为合作车企创造了巨大价值。2024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实现474.4%的增长。


其核心依然是华为将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势能,助力赛力斯等车企实现商业成功。


2000年前,李冰父子用“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哲理创造了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都江堰。任正非将这一理念融入华为的商业哲学,指导华为“把做到质量优、成本低、服务好的困难留给自己,把由此带来的利益和方便多让一些给别人”。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说,实现EDA工具自主化,就能基本达成半导体自主化的先决条件。而华为2018年才布局EDA工具,直接导致制裁后缺乏EDA工具,独立设计芯片的能力受到限制。


这条路代价高昂,但华为依然坚持向前。


巨额的“浪费” 最终换来了组织的韧性与人才的成长,这正是华为穿越严冬的底气。


2.webp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1-5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为的模式决定了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率想学华为,先学它的核心价值:不是为股市,为股东,为老板创造价值,是为自己创造价值舍不得拿真金白银砸的,就不要学什么华为管理了:华为的工资、福利,员工持股,目前有哪家企业做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328
发表于 2025-11-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6 12:56 , Processed in 0.16867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