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回复: 17

[心情点滴] 休学=天塌了?她6年陪伴150个休学少年“重建春天”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10-3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京报记者 刘佳慧 编辑 崔慧凯 
青少年休学现象逐渐被公众关注,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继续就读的孩子面临休学困境,休学,不是一次完全“脱轨”,休学以后的孩子将如何重新构建自信?国内一些休学机构正在探索。
任竹晞,清华毕业,创办了一家休学机构,6年间陪伴了150位休学青少年。
2025年6月底,在北京小金鱼剧场,她举办了一场以休学为主题的展览。《出圈》来到了展览现场,听任竹晞讲述她如何理解休学孩子们的需求?用何种方式给予这些孩子们及其所在家庭以支持?
我们在展览现场,见到了她的学生小鬼。小鬼讲述了自己休学的经历,她从小被“鸡娃”,初三开始休学,辗转过几个国际学校,依然无法正常上学。
她说,为了回到正轨,她会去搜各种学校的偏方。在她休学后,家人的态度,也给她带来了伤害。
任竹晞说这些休学的孩子并非“厌学逃学”,而是取得成绩需要付出过高的代价。
他们中有人看着高学历父母的生活质疑学习意义,还有孩子因 “人终有一死” 的焦虑停步。更令人心疼的是,他们常把 “我是小垃圾” 挂嘴边,却鲜有人知,不少人曾为保护同学对抗霸凌。休学不是放弃,只是这群敏锐的孩子,在试着找回生活的答案。
在任竹晞眼中,休学孩子最需要的是时间,去自我觉察、探索,慢慢恢复生命力。可不少家长却急着把孩子拉回“上学”的“正轨”,盼着他们早日找到“出路”。 家长的感受是“原来大家都在人生高速路上开,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孩子一休学,就像突然被甩到荒野,连路都没有了。
”这代家长大多靠“成绩好、考名校、找好工作”的按部就班,获得了人生掌控感。如今孩子打破这条路径,他们既想不出其它活法,也怕自己的生活失去掌控,甚至把“重获掌控”的期待全压在孩子“回校上学”上——可这份焦虑,对孩子的成长并无益处。
孩子休学后,家长总焦虑于孩子的出路,却忽略了孩子当下的状态。任竹晞说,休学孩子的未来路径本就多元,有人去公立校、职高,有人选国际校、出国,甚至有孩子没初中毕业证,也能以社会考生身份先拿高中学历、再备战高考。
任竹晞说,她陪伴过的休学的孩子决定重返校园时,没想过“上学能轻松无压力”,但他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许是目标领域需要学历,或许是想体验高中、大学生活,所以愿意直面挑战。
在休学主题展览与工作坊上,不同人分享了对休学的看法与经历,每段故事都藏着对成长与教育的思考。
有人曾在“不考清北就是人下人”的班级压力里,目睹高三同学割腕,自己也陷抑郁。也有人把出国做志愿者当休学选择,看似轻松,实则藏着“没人允许往下走”的挣扎。还有人感慨,若能早一点转变视角,更多休学孩子能安全“上岸”。他们共同叩问:难道这个年纪,上学是唯一的生活方式吗?休学从不是天塌了,而是孩子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路。
随着休学现象进入公众视野,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拒绝上学”类门诊。

一些面向休学群体的教育机构,成为了许多家庭的选择。不同机构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差异极大。任竹晞说她想做的是一种让人成为人的教育。在这里,课程不从课本开始,而是师生一起聊“你最困扰的事”——关系难题、内心迷茫,这些传统学校没教的内容,成了核心课。
面对孩子休学,家庭要如何做?任竹晞表示首先要做到“理解孩子”,这对家庭关系是一个特别好的助力。
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女儿曾向她表达说“不想上学”,一个月后,孩子解释说出不想上学是因为“体育课跑步太累”,她最后还帮孩子开假条解决问题。面对“孩子就是惯的”这类声音,她表示,尊重和纵容是有区别的。教育从不是燃烧家长点亮孩子,而是一起“做人”。
任竹晞表示,越来越多孩子休学,背后藏着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当下的很多做法该变了。这并非全是危机,反而蕴含着反思的机会—— 让我们重新思考 “学习到底如何发生”“人该如何成长”“成长真正需要什么”。
她坦言自己的学社不愿被简单归为 “休学中心”,这类机构看似相似,但实际鱼龙混杂,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机构上。当前社会对休学群体的支持远远不够。
值班编辑 王丹妮 古丽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30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鸡娃@元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3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表弟高二的时候也被家里逼得很狠,补习班从早到晚排满,最后整个人抑郁休学。一开始大家还怪他“扛不住”,后来才知道他每天心跳过快、手抖,其实身体早就报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3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中时我室友也搞过那些奇怪的学习仪式,比如一定要用特定颜色的笔记,然后睡前戴耳机听单词音频。那段时间她压力太大,一有考试就胃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3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心理学看,这很像“强制性控制”环境下的应激崩溃,特别是青春期,过度目标驱动会让孩子失去自我调节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3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有不少研究提到,长期高压学习环境会破坏孩子的内在动机,等压力解除时反而迷失方向,因为没有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去替代外部的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3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突然从全控到放手,其实本质是亲子关系和依附模式的急变。这个过程需要缓冲,不是说给自由就一定是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短期看退学能让她有时间修复心理和身体,但长期如果不能建立自己的节奏,这种“自由”很可能变成漂泊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3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类似情况的孩子,可以尝试先做学习能力测评,看看是注意力问题、工作记忆问题还是知识结构断层,这比盲目换学校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3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如果担心孩子学习掉队,可以考虑混合型路径,比如线上课程+兴趣项目,这在一些国际课程里是常见做法,压力比纯线下小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3 18:57 , Processed in 0.20270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