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回复: 4

[心情点滴] “取消中考”风波背后,被误读、被争议与被期待的……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9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此前关于“取消中考”的声音已多次在网上引起争议,这一话题为何总能挑动大众的神经?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本报记者 黄浩

“天塌了,中考要取消了”“上海中考取消了,学区房还保值吗”……日前,网络上出现大量有关四川成都、上海将要试点取消中考的消息,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10月22日,两地先后辟谣。成都市教育局表示,网络传言所称的“成都市试点取消中考”实为对贯通培养改革的误读;上海市教委发布权威解读称,“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是落实“优化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布局和育人方式改革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并非取消中考。
记者注意到,此前关于“取消中考”的声音已多次在网上引起争议,这一话题为何总能挑动大众的神经?


被误读的“取消中考”
关于“取消中考”的争议之声,其实来自成都和上海正在探索的贯通培养试验。
10月20日,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完中和含高中的一贯制学校。
成都市则自2025年10月起,探索开展“小初高”12年贯通式和“初高”6年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首批参与试点的学校共8所。据了解,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实际自愿报名参加,中途也可自愿申请退出。
不论从规模和改革的真实意图来看,成都和上海的试点都与“取消中考”无关。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烽看来,成都、上海等地的贯通培养试点,既是缓解小升初择校和中考压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深化中考改革的意图。
上海市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委会主任常生龙同样认为,从长远来看,在高中生源高峰期后,将迎来高中学位富裕但适龄学生数量急剧减少的局面,当下的“贯通培养”探索有积极意义。
“现在的‘贯通式’培养探索,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探索大中小一体化育人的新格局,减少学段之间重新融合、衔接带来的无谓教育资源损耗,另一方面也是为未来‘学位多生源少’的教育新生态做前期的政策和实践研究。”常生龙说。


被争议的“赢在中考”
由于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中考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坊间流传的“赢在中考”等各种声音,无形中成为许多家长压力来源之一。
“中考是初中生学段毕业之后分流、高中阶段分层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初中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更是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常生龙表示,近年来中考一直处于改革之中,其中一些现实问题总是牵动着民众的神经,“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生学业负担和竞争压力过重、处于生源高峰阶段的高中学校学位供给不足等,都在无形之中加剧社会特别是考生家长的焦虑。”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学界主张“取消中考”者不乏其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就曾多次呼吁取消这项考试,在他看来,现在中考实行分流选拔,按照“职普大体相当”的要求,近一半的孩子不能上普高。
对此,王烽认为以普遍性选拔为主要功能的中考制度,既不适应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现实,也不利于创新人才持续成长。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普比矛盾极大缓解,普通高中加快扩优提质和多样化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任务艰巨,深化中考改革已势在必行。
湖北省监利市教育局原局长张晓冰长期关注基础教育改革,他认为“取消中考”可能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因为初高中合并之后再不会出现过去掐尖招生的现象,助力教育进一步走向公平”。
但与此同时,王烽向记者表示,十年前教育部就发文提出逐步实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中考“两考合一”的方向,但距离真正实现还有一段距离。在这种情况下,中考的强选拔功能不得不延续,而且被认为是相对公平的制度。
现实中也确实存在操作难题,采访中一名校长直言不讳:中考是目前相对公平透明的选拔方式,一旦取消,用什么标准来分配有限的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学位?还有人担心,学校和教师可能会陷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迷茫,同时职业教育可能会进一步被边缘化。


被期待的“改革中考”
在人们看来,比中考是否取消更重要的是“如何减轻孩子的负担,为他们提供更加多元的发展路径”。
今年初,《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发布,提出“有序推进中考改革”。北京、河南、广东广州、陕西西安等地都在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如今年北京将中考考试科目从10门改为6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为考查科目,不计入总分;西安2025年中考计分科目由10科调整为7科等。
“未来深化中考改革,必须与高中阶段学校格局变化相同步,适应不同类型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招生需求,逐步以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的基本依据。”王烽说。
除了考试科目的调整,常生龙还表示,今后的学校应将治理的理念从现在的“分层”转向“分类”,开设既有学术性的学校,也有科技类的学校;既有职普融通类的学校,也有艺术体育类的特色学校……“每所学校没有优劣,各美其美,差异明显且百花齐放。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特长发挥的学校,学校助力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常生龙说。
张晓冰则认为应淡化中考的“考试色彩”,真正对过去所谓“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重新分配,“只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公平的原则,各地自己会想出很多办法”。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5-10-29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轮争议,折射出当今社会各方面各阶层教育指导思想的混乱。中考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焦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25
发表于 2025-10-30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46
发表于 2025-10-30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46
发表于 2025-10-30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1 14:01 , Processed in 0.35239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